新工科背景下印刷工程专业升级建设研究
2020-11-10李效周刘婧婧李学林韩晓萌吴光远
李效周 刘婧婧 李学林 韩晓萌 吴光远
摘 要:印刷工程高等教育是轻工类专业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环节,根据新工科专业建设要求,文章通过分析目前印刷工程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从理念上引领印刷工程专业适应新工科、面向新工科的改造、改革和升级。根据印刷工程专业的特點,利用我校科教融合机制,从三个方面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根据“新工科”建设要求,提出建立并完善由中国特色的、与国际等效的印刷工程高等教育认证,完善符合“新工科”建设要求的师资队伍培训制度。文章针对齐鲁工业大学校级特色专业印刷工程专业的升级改造开展研究,明确了新工科形势下印刷工程专业改革方向与方法,优化了培养方案与目标,丰富了培养手段与内容,为新工科背景下轻工类专业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关键词:新工科;印刷工程专业;科教融合;专业升级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31-0080-03
Abstract: Higher education in printing engineer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novation system for light industry major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printing engineering were analyzed and corresponded methods were proposed to upgrade major of printing engineering conceptually which led printing engineering to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emerging engineering, and to reconstruct, to reform and to upgrade according to emerging engineering. Course framework was optimized from three aspects according to printing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by taking the advantage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mechanism of Qil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andong Academy of Sciences). We proposed to construct and optimize the higher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system of China for printing engineering major which would be equal to the foreign certification system. Faculty training system was also optimized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emerging engineering. The research performed to upgrade special major of printing engineering of Qil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andong Academy of Sciences) helps to define the reform direction and methods for printing engineering based on emerging engineering. It also helps to optimize the training object and program, to enrich the training methods and contents, which can play a good demonstration role in light industry engineering majors' reformation based on emerging engineering.
Keywords: emerging engineering; printing engineering major; science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mechanism; major upgrade
引言
新一轮产业与科技革命对新型工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近几年我国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技术升级,使得我国工业发展必须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之路,这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促进目前高校各个工程类专业积极投身于专业改造与升级过程中[1]。作为我国率先提出的“新工科”概念,从其诞生之初一直不断充实和发展。与传统工科相比,新工科更强调学科的“新”,即新兴、新型和新生[2-3]。新型是新出现的学科,与传统工程技术类不一样,比如新能源、新材料、基因工程、人工智能等。新型是对传统、现有的工程学科进行转型、升级和改造,既有内涵的拓展延伸也包括培养目标和方案的转变、提高和创新,使之与新兴学科相结合,助力于新旧动能转换。新生则是指不同学科的交叉,既可以是不同工程学科领域的交叉,也可以是工程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2017年2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发布,极大促进了各个高校、各个学科将注意力集中到新工科建设上来[4]。印刷专业正是基于此,为了应对新形势带来的挑战,把握“新工科”的建设内涵,开展了改造升级之路。
印刷工程高等教育是轻工类专业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环节,面对“新工科”发展的要求,印刷工程专业亟需把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专业改革、改造和升级的重中之重,完善培养体系,加强人才储备和梯队建设,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团队。目前各个设有印刷工程专业的高校也在不断推进,一方面加强产教融合,结合区域产业现状,坚持校企合作,比如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5]。另一方面,根据新需求,利用新技术,进行专业改革,而非通过更改专业名称或者是撤销专业应对挑战,比如武汉大学。而北京印刷学院则依据自身印刷工程人才培养摇篮的优势,充分利用相关专业与印刷工程专业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印刷工程专业教育改革,适应新工科的发展,比如设立相关专业,面向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众多新兴领域来培养技术型人才[5]。而作为同样设有印刷工程专业本科、研究生高等教育的齐鲁工业大学,则依据自身在轻工学科的优势,利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发展的战略需求,开辟了另一条专业改造、升级之路。一方面,齐鲁工业大学印刷工程专业立足于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发展的战略需求,服务印刷产业升级攻坚,主动布局面向未来印刷智能制造、印刷新技术的专业建设需求,从新一轮技术改造所支撑的工业转型升级增效切入,提升高科技制造与战略新兴产业的互融进程,为建成有科技竞争力的現代印刷工业体系输送人才。另一方面,利用山东省轻工强省和位于京沪中间战略位置的地理优势,特别是齐鲁工业大学轻工学科优势,探索印刷工程专业与其他学科融合交叉,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解决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发展的急需。
一、印刷工程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各个地区、高校均在进行不同程度地面向新工科的印刷工程高等教育改革与升级研究,但是目前依然存在着困扰印刷工程专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理念不清晰,过于笼统。尽管新工科建设明确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国家发展理念[6],但是具体到印刷工程领域,我们并没有一个具体地适用于印刷工程专业理念。理念不清,导致改革、改造和升级的方向不明确,各自为战的现象较为突出。
2. 专业课程结构不适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课等设置体现不出新工科的要求和特色。印刷工程作为一个多学科交叉专业,涵盖基础学科较多,导致课程结构设置臃肿,不明确,甚至很多课程中的工艺技术已经退出历史舞台,而新兴技术却没有单独课程,无法形成专业核心内容,无法形成独立课程体系。
3. 培养模式创新力度不够。与新兴专业不同,传统专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培养模式上具有传统性。在面对新形势下的变化时,容易出现改革难度大、步伐慢、创新力度不足的缺点。
4. 作为一个全新理念的新工科教育,包括印刷工程专业在内的专业在进行升级改造时,面临的不仅是之前所述问题,还存在着新培养体系、培养质量保障和评价不确定的难题。一是,传统的教学评估体系已经明显不适应新工科形势下的专业培养质量评估,却又缺乏有效的体系支撑,导致本科评估时,无论是有关部门还是相关教师都在疲于准备、应付;二是专业认证过度崇外,没有独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与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国际认证虽然具有先进且具有通用的优势,但其是建立在不同于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基础之上的。中国高等教育认证一定是以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且与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基准。三是师资评价标准与教师发展机制不均衡。
二、印刷工程专业架构改革与建设
印刷工程专业必须明确新工科背景下专业培养定位,围绕新工科需求调整培养方案,改革教学方法与内容,建立合理的培养质量跟踪、评价体系。通过“新工科”实现专业建设质的变化,即由传统印刷技术,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技术,实现印刷复制向印刷智能制造的转变,成为新工科背景下轻工类专业建设、改造和升级的排头兵,为全面深化轻工类专业工程教育改革积累经验,成为轻工类新工科建设的领跑者和推动者,为支撑轻工产业结构升级、新旧动能转换和创新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印刷工程专业架构改革与建设如图1所示。
(一)建立全新的专业建设理念
深化印刷工程高等教育改革,建设发展适应“新工科”背景要求的“新印刷”,必须建立全新专业培养理念,即由单一的传统印刷复制向综合的印刷智能制造升级的专业理念。必须贯彻落实“新工科”中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国家发展理念,坚持立德树人,德学兼修为基础,建立“印包万象,刷新世界”的专业定位,建立“综合创新,智能制造”的专业发展理念,从理念上引领印刷工程专业适应新工科、面向新工科的改造、改革和升级。
(二)优化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专业教育的基础,良好的课程设计可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本论文拟从三个方面对现有印刷工程专业进行改革。第一,拓宽基础课,引入新课程。原有的基础课已经无法适应新工科形势下的专业教育,必须重新设计基础课程,特别是与新兴行业、新型工业和新生专业相关的基础课,保证印刷工程专业人才的厚基础。第二,创新思维,引进前沿技术课程。根据国家发展规划,积极引入前言技术课程,满足5G技术融合、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媒体融合和人工智能的需求,助力印刷行业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改造,助力印刷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第三,设立跨学科课程,注重协同创新实践。一方面,根据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优化跨学科课程结构;另一方面,利用科教融合优势,积极建立协同创新平台,实现跨学科与协同创新同步发展。
(三)创新培养模式
根据现代产业发展特点,积极建立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新工科背景下,原有的单一主体培养人才模式已经不符合要求,必须根据印刷工程专业的特点,整合轻工行业资源,利用我校科教融合机制,推动开放式办学,创新多主体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要完善科教协同的培养机制,深入推进科教融合、产学研用融合、校企合作,建设一批集科研、教育和生产的区域共享专业实践平台。另一方面,要利用齐鲁工业大学科教融合的优势,积极建立和完善面向印刷工程专业的学分制、印刷学科导师制和跨学科书院制。
(四)完善培养评价体系
一方面,根据“新工科”建设要求,建立并完善由中国特色的、与国际等效的印刷工程高等教育认证。另一方面,完善符合“新工科”建设要求的师资队伍培训制度,通过培训,强化专业教师的工程背景。特别是推动教师培训与再发展机制的建立,为强化专业教师的工程背景、产业经历和国际化视野创造条件。
三、结束语
通过开展“新工科”背景下印刷工程专业改造升级与实践,充分抓住新形势带来的理念和技术机遇,通过对传统、现有的学科进行改造和升级,拓展印刷工程专业内涵,完善培养目标,改革和创新培养模式,从而形成“新印刷工程”专业。通过“互联网+”“融媒体”“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融入,形成印刷工程专业与不同学科的交叉,实现印刷工程从传统的印刷复制到印刷智能制造的升级转变。“新工科”下的印刷工程专业建设与实践,有助于满足新经济发展对新人才的需求,有助于满足我国工程学科未来发展的新要求。同时,印刷工程高等教育改革的成功,也会促进未来新转型产业的升级与发展,为其他轻工类专业适应“新工科”发展升级改革提供有效的借鉴。
参考文献:
[1]陈慧,陈敏.关于综合性大学培养新工科人才的思考与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2):24-28+52.
[2]桂娟.新工科建设及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新要求[EB/O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184597-069437.html, 2017.
[3]林健.面向未来的中国新工科建设[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38(2):26-35.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Z].2017.
[5]从大批专业被“砍掉”到“新工科”火了,看印刷包装专业如何改革?[EB/OL].https://kuaibao.qq.com/s/20180515B19A0S00?refer=cp_1026,2018.
[6]林蕙青.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专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Z].2017.
基金项目: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课题“面向新工科的印刷工程专业升级改造研究与实践”(编号:QGJY2019011)、“虚拟仿真教学在新工科印刷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教学研究”(编号:QGJY2019006);齊鲁工业大学2017年校级教研项目“新工科背景下印刷工程专业虚拟仿真教学的实践探索”(编号:201848)
作者简介:李效周(1981-),男,汉族,山东莱阳人,工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数字印刷及色彩复制。
通讯作者:吴光远(1988-),男,汉族,山东聊城人,工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多光谱及色彩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