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中数学知识运用

2020-11-09吴佩佩

传播力研究 2020年18期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教育方式数学

吴佩佩

摘 要:幼儿的教育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生活是幼儿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陶行知理论中提到过,在我们教育过程中离不开生活,通过生活对幼儿实施教育,为了生活可以向上向前的需求而进行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将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与实际的教育过程进行有效的结合,将生活教育与数学教学过程进行有效融合。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使幼儿在生活教育过程中学会数学实施,真正地将教育生活化,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丰富有趣,使幼儿可以快乐的学习数学。

关键词:数学;生活教育理论;教育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8-0165-02

数学这门课程是依托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学科。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数学知识都隐藏其中,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与数学不可分割,在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也都包含着数学美。所以我们可以知道,教育只有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才可以显示出成效。所以,通过对幼儿思维特点的了解,我们对幼儿实施数学知识的教学时应更加注重生活化与启蒙性,使幼儿可以在游戏与生活中了解事物数量的变化,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通过与幼儿生活环境的结合,按照幼儿对事物认知的特点,从已有经验和知识出发,进行数学教学时创设生动的情境,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融合结合,使教学变得更加生动与具体,让幼儿可以在体验中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

一、善于对生活中数学信息进行捕捉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有物品都以它自己的数量、大小、方位、形状存在着,只要善于捕捉,就可以在生活中找到我们所需要的数学教学素材。例如,玩具的形状、大小、类别等;餐具数量的大小、多少等;树木的粗细、高矮等。这些事物都可以成为有意义于幼儿的教学素材。比如,在吃饭的时候我们让幼儿观察盘子与碗筷的形状,对几何图形进行认知;在对玩具进行收集时可以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分类与集合的知识;在上楼时可以让累犯数数台阶的数量,观察栏杆的颜色交替以感知规律;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可以对图形进行了解,如:椅子是梯形、車轮是圆形、门是长方形、气球是椭圆形等;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可以对数字进行了解,如:电话的号码、自己家的楼层等;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可以对对应在关系的了解,如:吃饭时碗、勺与人数的对应等;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不断地将数学知识加以渗透,让幼儿在数学知识的学习时感觉十分的轻松、自然、有趣;通过多种多样的生活素材,使幼儿可以在无意中学习到来自生活中的数学信息,使幼儿消除学习数学的陌生感,使幼儿对数学产生亲近感,这样更加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数学知识。

二、善于对生活中数学材料进行运用

操作材料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是幼儿的思维物质基础,是数学教学活动中的重要载体,生活中好多稀奇古怪的操作材料十分容易将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而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可以更好地使幼儿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

(一)通过生活中教学的情境,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数学材料

我们应将数学教学大纲进行生活化,并创设适合的活动情景。例如:中班的幼儿学习排序时,可以通过如何入厕、洗手、喝水等生活中出现的混乱情境,让幼儿想出好的解决方法,这时幼儿大多都会踊跃发言,有的会说男生、女生分开去,有的会说分组去等,其中有的幼儿会说出排队去,这时老师对这种想法的幼儿应进行特别的表扬。这时老师可以接着提出生活中哪些时候需要排队等相关的排序问题,这样通过让幼儿解决问题所引出的情境,可以更好的吸引幼儿的好奇心与注意力,激发出幼儿对数学学习与探索的意愿。

(二)幼儿互相交换材料,使幼儿可以多角度了解数学关系

幼儿从家里带来相关材料种类繁多,其中包含的数学关系也非常广泛。幼儿对于其他小朋友所带来的材料大多会十分好奇,老师可以通过对幼儿好奇心的利用,引导幼儿通过其他小朋友带来的材料学习数学知识。这样互相交接材料进行操作不但使材料更加丰富与更好的进行利用,更可以使幼儿了解不同材料中所蕴含的数学关系。例如:我们在对幼儿进行数与量的正逆排序活动中,纸盒、布娃娃、套娃等可以按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布娃娃、小动物玩具等可以进行从高到矮的排序;拼插玩具、小木棒等可以进行从一到十的排序等。在众多的材料中幼儿会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未知欲,并从中得到乐趣,增强与小朋友之间的交往能力。而且老师也可以从繁重的材料制作任务中得到解脱,从而可以更好的对幼儿进行观察与指导。

(三)记录操作结果,从具体思维升华到抽象思维

由于材料多,反映出的数学关系也更多,完全由教师指定谁与谁进行交换,谁玩谁不玩哪种材料并不合适,这样也会束缚幼儿的思维。而且,幼儿不同材料操作过程中得出的结果也不同,这样教学过程都是教师进行安排和进行数学知识的进行记录对幼儿没有帮助。为了让教学过程不会出现混乱的情况,我们可以对过程进行原则性的安排,让幼儿在学习知识的时候通过他们自己进行知识的积累和记录,从而加深幼儿知识的记忆。如:要求幼儿自己记录谁的算式多、谁的分类方法多、谁的排序方法多等。要求幼儿每进行一次操作就进行一次记录。对于记录方式和方法可以让幼儿进行自由的选择,这样孩子们可以发挥想象得出很多快速的记录方式和方法。有的幼儿使用小木棒进行排序时每一次都画一根木棒,会发现幼儿能够将他们实际操作的排序过程通过画笔画出来。当排序学习的过程中幼儿遇到玩具汽车、恐龙等很难绘画的材料进行排序时,车图记录又费事又费时我们要如何才好呢?这时老师可以找准时机对幼儿进行启发,是否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进行记录,如恐龙用三角形代表,汽车用竖线代表,或者用数字进行代表,老师让幼儿自己选择最快最简单的方法,这时幼儿很快不会知道虽然用符号代表画图也很简单,但数字记录才是最快最简单的方法。这种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幼儿才可以更好的理解其中实际的意义。

三、善于将实践生活化的情景进行模拟教学

在数学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模拟的方法引入生活情境,并融入数学知识,使幼儿在学习知识的时候更加自然、真实和轻松。例如,在学习倒数与顺数时,教师可以让幼儿进行搭建活动,如“搭建楼梯”使幼儿知道楼梯想要搭建成功必须从高到低与从低到高的规律进行搭建;通过“小老鼠上楼梯”的情境,使幼儿在操作中动口动手,最终达到手口一致的进行倒数与顺数;在生活中我们马路上常见的“红绿灯上的数字”可以让幼儿课后进行观察,形象的了解数序变化的规律。还可以在“美丽的秋天”室外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秋季游玩”这一活动,通过生活情境的融合设计出“乘交通工具去公园”,引导幼儿通过“路线图”对线段长短进行比较;在“购买车票”的生活情境中,对数的组合进行巩固,对数的加减进行应用与练习。因为这些活动的内容都是来自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活动情境丰富有趣,可以激发幼儿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并满足幼儿进行探索的意愿,使幼儿实现快乐学习的目的。

四、结语

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过程密不可分,在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数学知识的应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都可以碰到数学,所以老师应将数学与日常生活巧妙的结合起来,从幼儿已知的生活经验作为出发点,选择适合的材料,材料的选择上要与幼儿的生活相贴近,让幼儿在设计好的数学教学中,得到数学的应用,并通过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能够将生活中遇到的数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应用。陶行知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的教育理念,对幼儿数学知识的学习教学活动指导意义十分重大,完全体现出日常生活与数学教学的联系性,与幼儿好动的学习特点十分符合,这样的教学方式并很容易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猜你喜欢

生活教育理论教育方式数学
农业院校环艺课程教育方式与考核改革的构建
让数学与生活结伴同行
高中英语的高效作文教学法之我见
生活,习作之“本真”
基于应用语言的英语文化导入教育方式
浅析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用户信息素质教育
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基于生活教育理论的数学生活化教学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