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文本解读

2020-11-09华玉亚

新课程·上旬 2020年14期
关键词:文本解读新课标初中语文

华玉亚

摘 要:新课标新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要以新的角度理解教材,对教学有新认识,对文本解读有新发现。初中语文是中学生深入接触语文知识的核心载体,学生对文本有深刻理解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同时,师生要利用感知与文本产生对话。教师不是简单地生搬硬套教参,而是要用自己的悟读、思辨,进而教授来唤起、激发学生的学与思。基于此,以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文本解读为研究对象,从文本解读的必要性到当前学生解读文本存在的问题,自然提出解读策略,希望可以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文本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初中课文都是人文情感和语文知识的载体。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学生在课堂上的评价以及感知等,都离不开文本,教师的个性解读直接影响着三维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在文本解读过程中,必须要有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解读,不能仅采用单一的解读方式,否则学生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情绪,也不利于学生科学地解读文本。因此,要想使学生高效地解读文本,教师在教学前必须结合自己的悟读、思辨,进而教授来唤起、激发学生的学与思,在此过程中要随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的身心特征,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否则就很有可能导致学生误读文本。

一、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文本解读的必要性

近年来,新课标明确提出文本解读在实际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中学生自身知识水平、思考方法以及社会阅历等都存在差异,导致认知和逻辑思维能力存在不足,所以他们在理解课文时存在一定的难度,对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解读也有所不同。这样,相同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其观点就不同了,这就使得文本解读虽然多样却流于简单。因此,为了明显改善此现状,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讲解课本的理论知识,更需要重视文本解读的细化和深入。有效的文本解读,有利于学生深层次地理解课文,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我们在解读文本时,虽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但也是有限度的,文本解读需要以文本为前提,不可以为了追求文本解读的别样化,而过度盲目地改变原来的文本,但是也不能拘泥于过去,要随着时代的变化,对文本进行适度引导。比如: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时,教师认为作者所描述的百草园是非常舒适幸福的,但是三味书屋极其乏味,两者有着鲜明的对比,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于封建教育扼杀学生求知欲的愤怒之情。自然,这一主题的解读在特定的社会是可以的,但是跳出当时之后我们应该发现三味书屋里并非只有枯燥、乏味。那个园子虽然小,却也是学生的乐园。老师虽然严厉,但是“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两个“不常用”勾画出了老先生的“开明”“严而不厉”“严而可亲”。教师在阅读文本时如果一味地因循守旧,那么就不会发现这些。

此外,就文本解读来讲,需要准确找到角度,如果切入点错误,就很难深入认识课文。但是如果找到适合的切入点,“一线串珠”,就可以帮助读者对文本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比如:在教学《天下第一楼(节选)》这篇文章时,紧紧抓住中心句“一个人干,八个人拆”,作为切入分析文中众多的人物形象。先分析主要人物卢孟实,再洒向其他人物,一线串珠,同时补充一些相关情节,加深对人物的理解,丰富人物形象。

综合以上来讲,在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中重视文本解读活动的开展和由浅入深的推进,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品读到文本遣词造句的优美,品味到诗词曲以及古代散文的魅力,品悟到人文情感的感染力。

二、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对文本解读存在的问题

以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很多文本主题思想不符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多数学生在文本解读中存在缺陷,有些学生难以正确解读文本,有些学生过分追求爱国主义教育,导致最终的解读结果片面、肤浅,趋向于政治化。整个初中语文教材几乎都不重视实际生活中关于学生的情感内心世界,比如:平时生活中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等等,人和人之间的同情,还有人在现实生活中对于法制的认识[1]。现在,尽管教师在教学中始终倡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正确解读文本,然而还是存在将其定义化的情况,依旧先预设自己的文本解读结果,然后拼命引导学生将个人所想的文本解读结果讲出来,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比如:对《我的叔叔于勒》进行讲解时,文章中描述了菲利普夫妇的拜金主义思想,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将其定义成资产阶级,但是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必须要客观全面地解读,不能随随便便将大事或者小事上升到不同的阶级进行认知,类似于只要谈到政治思想,就必须要划分等级,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易造成学生思维的僵化。事实上,教师只需要让学生认识到这对夫妇的行为和思想错误就行,教师最好不要谈论思想政治方面的问题,在自爱以及自尊等方面,是不需要划不同国界、不同阶级的,完全可以从文中“我”的角度去品读亲情的重要,也可以从一直被批判的“于勒”的角度去品味别样的人性美:不愿意连累兄嫂,有骨气,能自力更生等。

三、新課标下初中语文文本解读策略

目前,我国初中语文教学有许多知识都是不错的,在选材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然而每个时代、每个地区的学生,相同的地区而生活经历不一样的学生,他们通常对语文教材进行解读时有着各种各样的解读结果。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肯定该现实。

(一)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重视解读文本过程

每个学生、每个教师和每个作者有着不一样的社会生活经历,在理解文本时就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师需要真正尊重每个学生对于文本的情感认知,并非一味追求完全相同或者差不多的文本体验,这样集中体现了充分尊重学生,也凸显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2]。因此,对于教师来说,不能向学生强制性灌输个人对文本的认知,如果学生理解错误,教师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纠正。例如在教学《老山界》时,品味“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时,学生确定“像春蚕在咀嚼桑叶”的声音是细切的,追问是什么发出的声音时,学生却回答说是树叶,觉得蚕吃桑叶是发出“沙沙”的声音,而树叶也是。我从“那么文中细切的声音有了,那发出洪大的声音会是什么呢?”这一问题出发,引导学生思考“洪大的只能是风,那么大的风,吹着树叶,树叶的声音会是细切的吗?”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

所以,教师要重视不同的文本解读过程,尤其是重视学生理解文本的过程,教师在将自己文本的理解分享给学生时,要鼓励学生自己进行文本解读的体验、对比、融合与提升,提高深入解读文本的能力。

(二)教师要具备多样化解读文本的方式和理论

教师要具备多样化解读文本的方式和理论,这是新课标的根本要求,同时还是教育改革的实际需求。当代社会人们文化生活各异,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文本解读也就趋向于多样化。文本解读多样化,是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不管是文本创作活动还是读者解读文本,与主体的个性都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当代人越来越注重个性,多次强调要充分尊重人。教育不能一成不变,应该面向现代化,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培养人才时需要重视现代化,而且要将人文精神融入教育中[3]。因此,教师对文本进行解读时,不能直接否定不同的文本解读,而是应该学会尊重不同年龄层次,不一样的地域文化影响下的各种文本解读。

(三)教师要合理运用艺术思维方法来解读文本

文学属于一种意识形态,体现出审美,而文学作品的美具有显著特征,比如:朦胧美以及飘忽不定的美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审美体验的不确定性。初中语文教师只有采用良好的艺术思维方法,才可以真正理解艺术,也只有采用具有深意的语言才可以将作品中包含的审美全面传达出来[4]。文学作品自身的艺术美是无法用简单的词汇进行描述的,因此教师需要利用一些弹性语言来正确描述美感,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据此,教师应该运用意境描述的方式,将教师与作家意识相结合的经验全面传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从全新的角度认识文本中的审美意蕴,更好地让学生美美地解读文本。

(四)教师要多方位、多角度解读文本

初中语文教师进行文本解读时,必须要注意解读的方式,不能从一个角度或一个方位来入手,这样易导致学生存在解读的局限性,不能全面掌握和认识文本。因此,为了让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入的理解,教师在文本解读时,自己要先从多个角度和多个方位来解读文本,进而引导学生多元化深入充分地认识文本。比如:教学《纪念白求恩》时,首先教师可要求学生通读整篇课文,对作者所描述的白求恩有大概了解,然后教师带着学生共同解读文本,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讲讲自己对文章的想法,“作者在文中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采用哪种方式描述的?”最后教师可以分享自己对文章的解读,让学生对比与教师的解读有哪些差异,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认识。通过这样的解读文本方式,必定可以让学生全面解读文本。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在文本解读时,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知识的讲解和沟通,而且要重视作者与教师及学生之间的对话,分享对文本解读的情感认知。教师应该尊重不同形式的文本解讀,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共研文本,学生在了解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后,还可感悟人文精神,更可提高学生个人解读文本的能力,培养真正会读书的人。

参考文献:

[1]陈颖.基于个性化文本解读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析:以《卖油翁》一课的教学为例[J].教育观察,2019,8(17):101,105.

[2]孙美玲.初中语文小说教学内容探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9.

[3]王彦伟.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9.

[4]单晓楠.基于儿童视角的《社戏》《故乡》文本解读与教学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9.

猜你喜欢

文本解读新课标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