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阈下 关于政工人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作用的调研
2020-11-09赵霞
赵霞
摘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既是对当下育人项目、载体、资源的整合,更是对长远育人格局、体系、标准的重新建构。在“三全育人”视阈下研究政工人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构建完善的政工人员参与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时代发展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也是教育各部门协同创新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政工人员;一体化育人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30-0169-04
Abstract: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is not only the integration of current education projects, carriers and resources, but also the reconstruction of long-term education pattern, system and standard. To study the role of political and industrial personnel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and to build a perfe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del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political and industrial personnel is not only the need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the growth and success of college students, but also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education departments.
Keywords: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olitical and industrial personnel; integrated education system
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國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既是对当下育人项目、载体、资源的整合,更是对长远育人格局、体系、标准的重新建构。通过改革试点,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三年来,高校强化担当,以行践知,深入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见常态、出实效。近期,天津市教委正在开展天津市高校“三全育人”实效奖评选工作,显然“全员育人”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
高校管理工作中有一支队伍,他们分布在党政各部门,承担着大量繁重而具体的党政事务,更重要的是他们也应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这支队伍就是政工人员队伍。但长期以来,人们轻视了政工人员很重要的工作价值——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这种价值不仅是理论教导的价值,更是身先示范的价值;不仅是对上下级组织润通协调的价值,更是为全员育人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将大学生的培养融入校园每一个角落和环节的价值,而后者尤为重要,弥足珍贵!作者作为一名高校党务管理干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加直观、深刻地体会到其中韵味,因此多年来持续关注政工人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作用的实效性。
2019年9-11月份,作者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政工人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两大主题,在天津市10所高校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全面了解现状。本文正是立足此次调研数据,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形成教育现状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趋势,并在“三全育人”视阈下,对政工人员如何有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一、调研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大学生思想呈多元化、自由化,有比较大的学业和就业压力,同时心理不健康或亚健康的比例较高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衡量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变化的主要标识。此次调研问卷中围绕大学生的“三观”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予以多层次多角度展开。从调研获取的数据和问题反映可知,目前大学生的主流还是积极向上的,面对国际、国内重大事务的演变能够有比较清醒、理性的判断。但是作为“三观”尚在发展成熟的年轻人,身处风云变幻、社会急速进步的历史阶段,难以避免受到社会发展过程中消极甚至不健康观念的侵蚀而产生负面的影响,世界观与人生观方面呈现了自我世界的唯上、追求个人价值最大化的逐利趋势,价值取向呈明显多元化态势。
调研数据显示,当代大学生有开阔的眼界,良好的成长环境,有比较独立的精神追求,这个开放的世界给了他们点燃思想之火的智能钥匙。但与此同时,扑面而来的也有令人窒息的精神雾霾,鳞次栉比的街景背后更有坑坑洼洼的巷道,面临学业、就业各种机会的抢夺奔跑中充满竞争的压力,大学生产生了较为强烈的危机感和挑战感。一些学生在重压之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甚至陷入了网络媒体带来的人际交往障碍、网络孤独症等困境,他们犹如笼中的困兽,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帮助。
(二)政工人员与大学生之间的相互认知不够,甚至时有冲突产生
多数政工人员认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由学工部门、辅导员和思政教师完成,而他们承担的是“行政管理”,至于行政管理如何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如何围绕“学生”这一根本提高办事效率、加强民主作风,谈理念多,具体行事少。政工人员普遍认为扩招后的大学生素质明显降低,行为随意突破底线,越来越难管。
多数大学生认为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思想政治课,重要载体是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低年级学生对辅导员的信赖和依存度较高,高年级学生与辅导员谈心交流较少、依存度较低;大学生对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和就业能力予以适时指导的期盼度很高,对心理健康疏导也有较高的期待,但总体满意率较低。在学生的眼里,政工人员的形象疏远而迷离,偶有接触个别职能部门和政工人员,也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
基于上述认识,双方相互认同低,在调研的学校均出现过政工人员与大学生的冲突,如“以沉默对抗、不合作”“散布攻击性语言”等相对隐形的冲突,也有学生殴打政工人员、辅导员的显性冲突。近几年这种冲突甚至有日益增多的趋势。
(三)大学生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
大学生对学校思想政治课程的评价整体比较满意,尤其对“教师的敬业精神”“教师的育人精神”给予很高认可,但对“教师的创新精神”认可度较低;大学生对辅导员“非常满意”的占比较低,“一般”占比较高,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内涵建设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对职能部门和政工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低,甚至有不少学生认为“政工人员没有发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繁琐的行政工作只是给领导服务”。当然,透过评价的语句,我们完全看得出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充满期待,希望学校“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二、现状形成的主要因素
(一)从工作理念看,政工人员存在重“以事为本”,轻“以人为本”
我国高等教育一直非常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1978年高等教育正常化以来,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制度,其中反复强调“角色定位”“以人为本”。但同时,高校的行政化倾向严重,政工人员“组织角色”浓重,大多精力疲于各种繁杂的行政事务,以事务为完成工作之根本、考核工作之倚重,而将“以人为本”更多的置于各种文字中。于是,日久形成了职能部门和政工人员重“以事为本”、轻“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二)从工作内容看,政工人员存在重“管理”,轻“育人”
由于文化传统的影响,中国学校对教育一般以两类角色划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对教育管理工作一般也以两类划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于是作为职能部门和政工人员的主要职责是控制与约束,是确保上级命令的及时上传下达和快速执行。而“育人”则应切实以学生为主体,各级组织和部门应将管理理念定位为“为学生服务”,对其进行潜移默化的训导与熏陶,使学生自下而上地浸润文化、感知文明,最终完成培育人才的过程。由于执行方向的逆行,受传统思想影响,目前职能部门和政工人员的工作内容实际上仍然重“管理”,轻“育人”。
(三)从工作氛围看,政工人员和大学生各自面临的压力消弭了彼此的理解与尊重
高校扩招以来,政工人员(包括辅导员)因学生队伍的迅速增大而工作量激增,加之前述的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影响,特别近些年又突出强调“维稳”的重任,致使政工人员的行政工作内容庞杂,责任重大。同时,职称、职务的晋升压力与经济、生活压力等等,使政工人员身心俱疲,职业倦怠感滋生;通过调研现状可知,目前大学生的学业、就业压力巨大,加之独生子女相对较弱的承受力与纷繁复杂的多元文化影响等因素,致使大学生极易焦虑,对周遭事物多有不满。于是,双方在工作学习中接触时容易将负面情绪发泄于对方,进而失了理解与尊重,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也必将随之缺失。
(四)从工作过程看,政工人员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度依靠辅导员队伍和思政课教师
思政课堂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固然不可或缺;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身份固然不可替代。但是,大学生从走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他们便开始了成人成才、授业解惑的求索道路,这条路上需要学校各级领导、各部门、各科教师、教辅人员以及后勤保障人员,调动学校所有资源,为学生营造良好便捷的学习氛围,创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搭建健康向上的学术平台。这一切,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所以,政工人员在期间的角色定位毋庸赘言,绝非简单依靠辅导员和思政教师了事。
三、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厘清工作思路
高校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持全校上下一盘棋,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统一领导,统筹协调工作部署,整合全校资源,逐步完善以党政统筹为保证、部门协调为促进、二级联动为依托、教學科研为纽带、社会服务为保障的多路径融合、多功能互补的“一体化”育人工作模式,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健全制度体系,强化部署指导、政策保障、经费支持、督促检查和绩效考核,统筹师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服务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到学校的教学、管理以及发展规划等各个环节。校党委要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发力方向,定期对政工人员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状况进行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建议,聚焦政工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的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不断破解工作难题,提升全员育人实效。
(二)切实关注政工人员,激发他们热爱学生的情怀
通过上述调查分析,我们深切地感知到政工人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且能够发挥关键作用。因此,高校管理者应切实在“三全育人”的视阈下关注政工干部,尤其应关注年轻的政工干部,尽量协调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舒缓他们面临的执业压力,弘扬新时代的大学精神,以此激发他们热爱学校、热爱学生的感情。具体而言,要明确岗位职责,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对一线政工人员物质待遇、精神激励给予适当政策倾斜;对个人发展给予多通道路径,拓宽出口。另外,一个大学的灵魂除了教师在其教学理念和学术思想中代代传承,直观显现的另一个重要窗口就是各职能部门的管理效能和政工人员的言行举止。应该说,要想培养学生厚重的人文修养和追求博雅的情怀,政工人员首先应以其严谨、温润的情怀对待学生,使学生对大学校园的神圣、崇高致以敬意,潜移默化中形成文化自觉,达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
(三)建立协同创新的“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三全育人”的关键在“全”,即“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下,学校应得全要领地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从全局出发,纵贯学生成长的各个环节与过程,横向将各部门的所有工作人员以“大棋局”方式嵌入相应工作角色。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以德育为先,而道德教育是最具实践性的,它引导学生最终将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渗透于行为方式。一个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绝不止于教师的讲稿,恰是贯穿于学校的方方面面,而这个“方方面面”构成了文明的摇篮,在这个摇篮里不仅有理性和技能的培养,更有耳濡目染的熏陶,使学生成为播撒文明的种子。学校以此为目标,构筑“三全育人”的立体空间,方能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四) 完善以过程管理为导向、以优化行政服务为目标的考评激励机制
强调过程管理就是针对政工人员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重“以事为本”、轻“以人为本”的倾向而言。当一项工作的开展简单以“事务”为关注重点时,实施者必将以事务完成的结果为目标,考量的也是结果的质量高低;而育人恰恰是一个过程行为,一个学生的成长即便在某个阶段可以某种结果为培养的“节点”,但它一定不是终点,对学生每一个“今天”的培育都是成就其“明天”的那个自我,因此,关注他们的每一个当下极其重要。而真正实现此初衷,就要在政工人员的工作中将“人”作为关注重点,所有工作的安排均要依照人的发展特点和需求予以具体设计,提供服务。如此一来,对于政工人员的工作考评中,学生作为服务对象应有充分的话语权,我们应改变过去倾向结果的绩效考评,建立完善以过程管理为导向、以优化行政服务为目标的考评激励机制。
(五)以专业化与知识化为基本要求,全面提升政工人员素质,做好新常态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常态下由于思想的多元化、社会意识的多样化、传播媒介的丰富化发展,社会意识形态的主导与主流地位时有不对应,这一点不仅关乎大学生的教育,也关乎国家的安全稳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意识形态是十分重要而紧迫的工作。因此,政工人员针对大学生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现状,一定要创新思想观念,讲求工作实效,树立良好的工作形象。而最重要的,是应以专业化与知识化为工作基本要求,全面提升政工人员素质。所谓专业化与知识化的要求,既是对政工人员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所需的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等社会科学素质的要求,更是政工人员自身教养与良好品性的要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项好的制度重在指出正确的方向,而制度真正落地的效果则关键看执行制度者的水平。
今天,高校牢牢抓实“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把准立德树人“定盘星”,筑好思想政治教育“压舱石”,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打出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育人“组合拳”,构建起“大思政”教育体系,实现“育人过程无断点、学生培育无盲区”,取得了显著成效,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鉴于政工人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作者在此呼吁政工人員应深刻认识并躬行实践的是:
每日打开工作之门,笑颜关注每一位学生,用我们的岗位职责和专业知识帮助每一个求助的眼神,用我们的爱化解学生的困惑,用我们的智慧为每一位学生搭建成长成才的舞台。这一切,需要我们身先示范,需要我们勇敢坚守,需要我们润物无声……
参考文献:
[1]武玉红,张新颖.论新时期高校“全员育人”的困境及对策[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9):154-156.
[2]王汉定,周振浪,王位.高校政工干部与大学生之间的冲突及其应对策略[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00(002):102-103.
[3]刘培培,许宁.“以人为本”理念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000(012):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