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里的“卓然独立者”
2020-11-09赵雪君
当时间的经纶流转至十九世纪中叶的西方,那时的艺术爱好者逐渐对天马行空的想象以及信马由缰的渲染产生倦怠之感。人们纷纷开始想要把艺术还给生活,去贴近潜藏在浪漫主义星火里的那一抹真实而纯粹的自然。由此,在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意大利,诞生了唤作“真实主义”的歌剧流派。那时,歌剧的创作开始取材于日常,也开始从内容和情感基调上追求紧张的戏剧性和表现力。与此同时,华美的抒情曲调、情绪的自然流露以及斑斓丰饶的朗诵调均受到艺术爱好者们的青睐。那一时期,亦涌现出众多极具代表性的歌剧作家。出生于意大利托斯卡纳卢卡一个音乐世家的贾科莫·普契尼,正是此歌剧流派的首要人物之一。而普契尼大师最令人甘之如饴的作品,要数其本人未完成的绝世之作——《图兰朵》。
沉思:《图兰朵》因何卓然独立?
歌剧《图兰朵》是据格里高利文学作品《图兰朵》改编而来,故事选自与《一千零一夜》并称为阿拉伯民间文学璀璨明珠的故事集《一千零一日》。由于音译的差别,这篇故事的名字众说纷纭,而我却唯独喜欢称它为:《公主的三个谜题》。这部歌剧是著名歌剧作家普契尼在1924年创作的,也是他的最后一部尚未来得及完成的作品。普契尼去世后,由其弟子弗兰科·阿尔法诺,根据普契尼的草稿进行续写。全剧于1926年4月25日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首演,由著名指挥家托斯卡尼尼担任指挥。
这部歌剧未能全部完稿,无疑成为普契尼最大的遗憾。纵然如此,它却依旧毫无疑问地成为西方歌剧中卓然独立的存在。那么,与大多西方歌剧界作品相比较,《图兰朵》的卓然独立,也可以说“另类”成分,如何表现呢?其实,从故事情节来看,我们不难找到答案。传统的西方歌剧作品,无论音乐理论、配乐曲调还是故事背景,都来自西洋艺术特有的体系,连同剧目的故事内容也是限制于西方国家本身。而《图兰朵》却从根本上打破了这一陈规。普契尼在创作中,大膽地加入了中国古代独有的“宫廷戏码”。不仅如此,就中国戏剧的角度来说,普契尼笔下的“宫廷戏码”也很好地颠覆了中国传统宫廷戏中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后宫”情节,转而将视野延展向“宫外的世界”。除此之外,对于传统性别观念的反转,也是《图兰朵》具有独特“气质”的一大因素。
在故事情节中,我们可以看到,整部戏就好比一个笑里藏刀的提线木偶。幕后的操纵者不是皇帝等男性统治者,而是元朝一位名叫图兰朵的公主。这位公主的“能量”甚至“更胜于”以往宫廷里的皇族。她掌握着自己嫁给爱情的权利,甚至将众多异邦求婚者的生死攥在手心。图兰朵公主的征婚考验看似易如反掌的三个谜题,却难倒了绝大多数前来挑战的异域王子。更令人不寒而栗的是,即使如此,仍有众多应征者为了图兰朵不惜含笑赴死。足可见,这其中的暴戾恣睢丝毫不亚于任何宫斗戏的杀机四伏。自始至终,只有流亡中国的鞑靼王子卡拉夫,以其充满智慧的大脑和面对冰冷境遇依然火热的爱心,融化了美若天仙、冷艳如冰的中国公主图兰朵。
《图兰朵》中脍炙人口的咏叹调以及音乐表现的“爱智慧”
说起咏叹调,也许有的人耳边首先响起帕瓦罗蒂那首多情而美丽的《我的太阳》;也许有的人陶醉于亨德尔的一曲《再一次含情地看着我》;也许还有的人喜欢……而《图兰朵》中的那些咏叹调,亦是令众多人心生神往。尤其那首《今夜无人入睡》,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最美的男高音咏叹调。这首经典的咏叹调,素来陶冶着无数人的情操,然而这首家喻户晓的咏叹调,却令多数人仅限于感觉好听而不能通晓其中的乐意。
从专业角度来说,音乐鉴赏的方法大致有三种。分别是:通过文字了解乐意,通过故事情节了解乐意和通过题材了解乐意。而《今夜无人入睡》这一类具有标题的、运用美声唱法演唱的咏叹调,我们一般运用“通过文字了解乐意”这一方法来进行赏析。这里的“文字”大抵指两种:一是音乐较为明确的题意;二是题材。这些信息都可以引导聆听者领会音乐中的含义,了解作曲家在作品中的意图。
《今夜无人入睡》被很好地运用在了图兰朵勒令寻觅王子真名的那个夜晚。那一晚,满城文武百姓,皆生畏惧。只因如若天亮之前,依旧寻不得王子真名,那么所有的人都无法逃离被处死的残酷命运。卡拉夫王子得知此事之后,凝望着遥远的天际、月光和星空。他含情脉脉地唱着:“……秘密藏在我的心里,没人知道我的姓名,等到太阳照亮大地,我会用亲吻解开这个秘密,你将会爱上我,获得爱的甜蜜……”《今夜无人入睡》的标题和题材,已经十分明确地告诉我们,它唱的是满城风雨之中的人们,更是图兰朵公主和卡拉夫王子本人。这样的执着与爱意,被作曲家笔下磅礴而深情的旋律,以及男高音动情的歌声表达得酣畅淋漓。正如卡拉夫王子内心深处那坚定而深邃的呼唤:“消失吧,黑夜!星星沉落下去,星星沉落下去!黎明时我将获胜!”他沉着、坚韧而智慧,面对好似已有多年未见的月光,精神分外爽快。他似乎忆起那个在他面前被拉上断头台的波斯王子,同时也想起了那个无所畏惧、敢于向爱情宣战的自己,以及在爱情之外,其实是歌声给予了自己背水一战的无畏和力量。“我愿使我的音乐成为战歌。”这可是波兰华沙著名的钢琴家弗里德里克·肖邦曾经说过的。他当然知道,他和公主的爱情就像花儿一样,也许随时会凋谢,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在心里种下了爱的火种;他当然也知道,那星空来自很久以前,犹如图兰朵心中远古的宿怨和仇恨的蛊毒一般,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去仰望和爱慕。因为他相信爱的力量,足以消融一颗宛如坚冰的心。他望星空,仰角四十五度,那是仰望生活最好的角度,也是瞩目爱情最好的视角。
而这一曲《今夜无人入睡》,构思于剧中内容以及贴切于故事情节的题材,气势恢宏的旋律,音乐本身优美的抒情质感,以及独具特色的咏叹风格,融为一体。促使卡拉夫王子这一角色的塑造者更易于暴发张力,也能够在演绎此曲的过程中,更好地敞开灵魂,去释放角色本身所必须具备的丰富而又崇高的情感表现能量。这也正是,作曲家普契尼本人的创作意图吧。
与此同时,普契尼大师用音乐诠释的“爱智慧”还体现在柳儿用生命演绎的一首名为《你那颗冰冷的心》的咏叹调。“你那颗冰冷的心啊,将被他的热情融化,那时你会爱上他。等不到升起朝霞,我就要永远地躺下。让他再获得胜利,再也,再也看不见他……”这是忠诚的侍女柳儿,为了保护她始终暗恋的王子的生命,而在图兰朵公主面前,公然赴死之时演唱的。这也让图兰朵这样一个冷若冰霜的公主第一次因感受到爱的强大力量,而内心为之震颤。这也是图兰朵那座坚不可摧的心墙,第一次被强烈地撼动。她第一次知道了,居然真的有人愿意用生命去疼爱自己的心上人。而图兰朵的心墙彻底倒塌,是在卡拉夫王子答对三个谜题的谜底,分别是“希望、鲜血和图兰朵”后的深情一吻之中。那也使她真正明白了爱为何物,懂得了王子真名的真谛。那真谛只有一个字,就是“爱”。
中西方艺术文化相融,成就令人甘之如饴的经典
古往今来,西洋歌剧史上似乎从不缺少举世瞩目的经典。而普契尼大师笔下的《图兰朵》,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令无数人甘之如饴的一部惊世之作。它既是普契尼所有剧中最富有传统色彩的,也是创作技法最为现代化、最具包容性的一部。歌剧创作取材于时下最新兴、最潮流的剧本,这才是始终跟随普契尼的创作风格,但“传统”不仅限于题材维度,却让《图兰朵》成了例外。普契尼在此剧中还原了早已被认定不再时兴的“分曲歌剧”形式,但每一幕的“分曲”都在一个大范围的交响式骨架中进行铺陈设计,这样既使得剧中咏叹调的结构完整,又保证了音乐与戏剧结构的连贯性。此外,“双重调性”、“野性节奏”、“支声复调”,乃至于七声调式的运用,都与大师以西方艺术文化为表达方式,重塑西方人眼中古老而神秘的东方文明这一初心,环环相扣。
而《图兰朵》作为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公主的故事,自然也更缺少不了中国元素的相融。要说其中最令人情有独钟的中国元素,还得是由中国民歌《茉莉花》幻化而成的六次变奏。重溫这样一部经典之作,我的思绪再一次被带回到那一年秋天。置身于艺术的殿堂,我的音乐导师,讲《图兰朵》的故事给我们听。老师说:“《茉莉花》这首歌颂纯洁美好爱情的江南小调,曲调性强,旋律流畅,婉转曲折,旋律线丰富多变,且表现力强。而普契尼用《茉莉花》静谧而又典雅的乐曲来表现图兰朵公主的美丽圣洁,也足以说明,茉莉花可以代表中国!因为在我们中国人的眼里,芬芳美丽的茉莉花象征着纯洁与淡雅。正如同中国女子的婉约清秀之美一样。”老师以他的深刻剖析让我真正懂得,普契尼虽然未必真切知晓中国的民歌,也许他的这一运用可能也只是无心之笔,但是来自《图兰朵》的这六个无比惊艳的变调,却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的《茉莉花》远渡重洋之后,所焕发出的另外一种包含着异域风情的别样的美。
我们不得不惊叹,普契尼对于《茉莉花》的运用是贴切且恰到好处的,这也表现出了他在异域艺术文化融合与描摹上的出类拔萃。回到这首乐曲在《图兰朵》中的六次变奏,纵观细节,我们会发现,这些变奏长短不一。有的用独奏加和弦表现幽静神秘,有的以管弦乐团大合奏加大合唱彰显气势雄浑、从容不迫。两种音乐演奏形式,交织在一起,闪耀出一种粗豪而又不失细致的华夏民族的伟大荣光。时至今日,《茉莉花》这首江南小调,已在中国流传、唱响了三百多年;歌剧《图兰朵》的问世,也早已是近一个世纪以前的历史了。而这两个看似远隔万里、毫无关联的音乐的邂逅,正是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迸发出的奇妙花火。
记得,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我则更加坚信,音乐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一件精神艺术品。而歌剧正是以舞台为载体,烙印在人们脑海里的“半凝固”的音乐艺术品。无论是五彩斑斓的舞台服装、华美绚烂的舞台背景,还是唯美动人的音乐都是。尤其在《图兰朵》这部令人甘之如饴的歌剧里面,普契尼用音乐告诉了我们何为艺术精品。那就是唯独具有包容性的艺术,才会经久不衰。我们也许不知道也不会知道,普契尼大师在创作的过程中,为什么选择把《茉莉花》融入《图兰朵》中,但我们都应该明白,《图兰朵》确实使得《茉莉花》遍游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甚至变身于中西方文化认识及往来的焦点。同时,《茉莉花》的运用也使得《图兰朵》成为西方歌剧史上不可多得的神来之笔。且不止如此,普契尼大师也在以他的音乐告诉我们,爱为何物;宇宙万物中,爱的位置在哪里;我们又该如何爱与被爱。因为,无论现实哪般,在《图兰朵》的世界里,真爱即是永恒的信仰。
作者简介
赵雪君,女,新疆昌吉人,90后。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聘任评委,国际注册高级摄像师,新浪微博头条文章作者。发表《烟影似梦,浅花如音》《像雪一样认真的雨》《大漠之音,戈壁之韵》等文章。
[栏目编辑:陈 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