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比死亡更有力量
2008-05-14肖复兴
肖复兴
如果从托斯卡尼尼最早指挥普契尼的歌剧《艺术家的生涯》开始算起,到普契尼逝世为止,他们之间的交往起码有着28年的历史。28年,对于托斯卡尼尼也许不算太长,因为他活了整整90岁。但对于仅仅活了66岁的普契尼来说,却不能算太短,这占了他生命的近二分之一。
托斯卡尼尼和普契尼最初的友谊是顺风顺水的。1896年2月1日,对于他们两个人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日子。这一天,由托斯卡尼尼指挥普契尼的歌剧《艺术家的生涯》在都灵首演。在这之前,他们两个人都小有名气。公平地讲,托斯卡尼尼的名气更大些,他成功地指挥了瓦格纳的《汤豪舍》和威尔第的《法斯塔夫》,为他带来了声誉。而普契尼在此之前还只是一个二流的作曲家,《艺术家的生涯》是普契尼的精心之作,关系到他是否能从二流泥潭中一跃而出。但是,一直到演出之前还有评论家说《艺术家的生涯》不过是昙花一现而不会成功。因此,普契尼一直把心提到嗓子眼儿,托斯卡尼尼每天排练这部歌剧的时候,普契尼都要到场,心里惴惴不安。可以说托斯卡尼尼为普契尼带来了好运,他一丝不苟的排练和精彩绝伦的指挥,使得首场演出大获成功,好评如潮,一连演了23场,让观众叹为观止。这一年,普契尼38岁,托斯卡尼尼29岁。
谁想到之后他们的友谊会出现矛盾、波折,甚至破裂。1921年,当时欧洲最著名歌剧院斯卡拉剧院计划演出普契尼的《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和《蝴蝶夫人》3部歌剧时,托斯卡尼尼坚决拒绝出任指挥,而只是派他的助手出场。普契尼在请人出面调和不成之后,气急败坏地大骂托斯卡尼尼“充满恶意”、“没有艺术家的灵魂”。
他们两个人之间友谊的裂痕出现在1914年,由于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看法不同,政治的态度导致了艺术的矛盾。想一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托斯卡尼尼对曾经为法西斯垂首做过事情的富尔特温格勒和卡拉扬的态度,托斯卡尼尼拒绝和他们同台演出,以及他那句著名的话:“在作为音乐家的富尔特温格勒面前,我愿意脱帽致敬。但是,在作为普通人的富尔特温格勒的面前,我要戴上两顶帽子。”正直的托斯卡尼尼对普契尼的不原谅,便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不过,我有时会想,如果没有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如果普契尼对托斯卡尼尼只谈艺术,不谈其他,他们两个人之间就不至于出现矛盾了吗?
性格所致,会使得看似平行的两条线越来越远。作为艺术家,有的会极端地表现在艺术之中,有的会极端地表现在艺术之外的为人处世里面,托斯卡尼尼的性格是毫无保留地表现在这两者之中。他是一个极其严谨的人,他不抽烟,不喝酒,每天排练四五个小时,当中不吃饭。同普契尼一贯的折中主义不同,他是一个开弓没有回头箭的人。他又是一个独断专行、极其固执己见的人,包括音乐在内的所有事情,他不会和别人商量,也不会听从别人的意见。他是鲁迅先生说的那种到死也不会宽容他人的人,更不会为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做稍微的妥协。同时,他又是一个极易暴怒的人,据说如果他听到乐队里有人没有全神贯注或吹错、弹错,他会立刻勃然大怒,毫不留情地大骂人家“畜生”、“杂种”、“无耻”,毫无节制,也没人敢上前制止或劝说他,这可以说他的修养实在有些难以恭维,也说明他其实是一个胸无城府的人。他就像一条笔直的线,不懂得有时是应该拐弯的,哪怕稍稍有些弧度和弹性。
普契尼是一个和托斯卡尼尼完全不一样的人,他对于艺术和生活的折中主义以及机会主义,必定要和托斯卡尼尼发生矛盾。而普契尼对于托斯卡尼尼的嫉妒,也必然是产生矛盾的另一条导火索。因此,虽然托斯卡尼尼的性格并不因为他是一个大师就一定那么可爱,但是,普契尼的性格就更不可爱。两个这样性格的人长期相处,不爆发矛盾才怪。
普契尼逝世两年之后,托斯卡尼尼突然出任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的指挥。这是普契尼最后一部歌剧,是他呕心沥血之作,一直写到公主死去的时候,他自己也死去了。这场音乐,据说全场鸦雀无声,人们听到并看到,在音乐声中,托斯卡尼尼和普契尼又走到一起。我想这大概不是托斯卡尼尼的妥协,或对死者的一种悲悯,而是对艺术的一种真诚,《图兰朵》确实是普契尼的精心之作。托斯卡尼尼在指挥到公主死去的时候,突然指挥棒在空中停住了,整个乐队在他的指挥下戛然而止。托斯卡尼尼慢慢转过身来对观众们说:“歌剧到此结束,普契尼写到这儿时,心脏停止了跳动。死亡比艺术更有力量。”
更让我感动的是1946年的春天,在普契尼的歌剧《艺术家的生涯》首演50周年纪念日的那一天,托斯卡尼尼在电台指挥了普契尼的这部歌剧,并灌制了唱片。这一年,托斯卡尼尼已经是79岁的高龄。
只有在美好的音乐之中,人们才能消弭了芥蒂而相会相融。托斯卡尼尼说得不对,并不是死亡比艺术更有力量,而是艺术比死亡更有力量。
今年年初,托斯卡尼尼逝世50周年和诞辰140年,谨以此文向这位真诚的艺术家表示深深的怀念。
(刘长安摘自《春天去看肖邦》学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