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弹奏出最美妙的音符

2020-11-09高天龙

回族文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农牧民

高天龙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山脉东段北、准噶尔盆地东南缘。是昌吉回族自治州最东端的一个县,辖7乡4镇,59个行政村,居住有汉、哈萨克、维吾尔、乌孜别克等15个民族8.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7%。1986年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1999年实现摘帽。为此,历届县委、县政府殚精竭虑,经过三十年的努力,到了2016年,7个自治区级贫困村全部退出,704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到2019年底,木垒县有贫困家庭1939户、7121人,其中贫困劳动力3481人。

几年来,木垒的脱贫工作一直在稳步推进,有声有色。

用现任县委书记李武的话说:脱贫攻坚不仅仅是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问题,而更重要的是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及传统的生活方式。

旧貌换新颜

“你们这是干啥?为啥拿我的毯子?”

哈萨克族老人努尔兰看着几个人从他家进进出出,很不高兴地大声质问。

“爷爷,不是几天前就告诉你了,县里让驻村工作队的人给我们洗毯子。”孙子赛力克说。

“洗啥洗,这个床上的毯子是我爷爷爷爷的爷爷留下来的,从来不用洗,给我拿回来,不用你们洗。”努尔兰老人气哼哼的。

“爷爷,为啥床上都是跳蚤,就是几十年没洗过的原因。”孙子赛力克劝说。

“努尔兰爷爷,我们工作队给你洗干净了,你铺在床上就不会再腰疼了。”工作队队长陈国庆说。

哈萨克族是个马背上的民族,过去都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走到哪里,帐篷一支,毯子、毡子一铺就是床了,一块毯子可以传下来几代人用。无疑,用了几十年上百年的东西肯定生虫并有异味。

木垒县委、县政府出资购买了洗毯机,为每一户农牧民免费清理毯子、毡子,然后在土炕上加上隔潮板,把洗干净的毯子或毡子铺上去。

这是倡导一种现代文明生活的方式。

2019年,木垒县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开展绿化美化亮化、垃圾处理、“厕所革命”和村庄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工作。全县59个行政村,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采取“一村一策”、“一村一方案”,制订各村人居环境整治两年行动方案,按照目标任务逐年推进。

如今,木垒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初见成效,有着中国最大农业公园的木垒县,各乡村也变得更加美丽动人。

帕孜古丽是木垒县新户镇霍斯章村村民,以前家里的庭院里堆着乱七八糟的垃圾和木头,自2019年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以来,帕孜古丽家的庭院里种了苹果树,还有西红柿、辣椒、包包菜、芹菜等蔬菜。

以前,我们都是买菜吃,一年买菜要花两三千块钱,现在院子里种的菜,夏天和秋天够吃了。我准备明年在地里再多种几种蔬菜,小白菜、豇豆都种上。

结合人居环境整治,木垒县鼓励农牧民发展庭院经济,利用房前屋后空地发展“小果园、小菜园、小花园”等微田园,形成示范,带动增收。

2019年全县共育菜苗10余种,23万株,提供给农牧民种植。农牧民种植果树、蔬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木垒,有着悠久的历史,是草原文明和农耕文明的发祥地。

老旧的民居、毡房、新盖的农舍、度假村、老水磨、碾盘、篱笆圈……

这里尽显农耕文化的特色。蓝天、白云、绿草、红花、小溪流水,牛、羊在青青草地上悠闲自得地啃草。

而农耕文化也让一代又一代人养成垃圾随处丢、牛羊满地跑,牲畜和人生活在一个区域的不良习性。

因此,木垒县对庭院进行“三区分离”改造,将生活区、种植区、养殖区分离,让农村人居环境更干净、卫生、美丽。

5月初的木垒,天高云淡,绿树茵茵,大地一片青青,麦苗吐出一株株嫩叶,在田间地头摇曳。

大石头乡朱散得村,是以哈萨克族牧民为主的牧业村。因村民院落缺少统一规划,家禽畜牧大多散养在庭院内,既影响了美观,又降低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为改善这一现状,大石头乡按照“破三土”(土坯房、土围墙、土羊圈),“治三乱”(污水乱泼、垃圾乱倒、柴草乱堆),“美三口”(村口、路口、家门口)的原则,为每家每户绘制了“一户一图”,制订了“一户一方案”,由结亲干部协助村委会带头帮助每户建档立卡户进行生活区、种植区、养殖区分离,优化人居环境。

“今年,乡上统一进行了庭院规划,结亲干部还为我们家绘制了专属庭院设计平面图,进行了‘三区分离,还种上了蔬菜。”村民呼尔玛尼别克兴奋地说。如今,像呼尔玛尼别克家这样院落整洁、美丽的庭院处处可见。

朱散得村产业相对较少,村民多数经济来源主要靠畜牧业,增收方式单一。大石头乡在幫助村民美化庭院的同时,全力助推村民发展庭院经济,根据每户村民庭院情况,指导农户对庭院进行科学规划,通过结亲干部免费发菜苗、农技站派技术员、农经站算经济账等方式积极引导群众在庭院中种植果树和蔬菜,确保群众既美了庭院,又能增收。

松土、翻地、拉运肥料……朱散得村村民别克在小院里忙个不停。“我种了西红柿、土豆、豆角,今年计划再多翻一块地,种些新品种,把院子好好利用起来。”别克干劲十足地说。

前两年,别克的院内堆满了杂物。去年,在村“两委”、工作队和结亲干部的动员下,他开始发展庭院经济,依靠庭院种植实现了增收。

“发展庭院经济能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解决村民买果蔬难、贵的问题,既美化了农村环境、改善饮食结构,又促进了农牧民增收致富,可谓一举多得。”大石头乡结亲干部张恒说。

朱散得村农牧民大多以放牧为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传统游牧生活,牲畜到处跑的现象随处可见。针对这一现象,大石头乡积极统筹规划,让结亲干部做好村民思想工作的同时,投资、投物、投劳动力,助力村民修缮牲畜圈、整合分散养殖户向合作社集中养殖发展。

走进朱散得村阿依登家,只见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水泥地面微微湿润。房屋一侧养殖区里,16头牛、120余只羊悠然自得吃着草。

阿依登家是村里院落十分干净的农户之一,生活区、种植区、养殖区依次用砖墙、木栅栏隔开,草料码放得整整齐齐。“以前,院子里柴草乱堆,牲畜棚和厕所也没有规划。”

“如今,地面进行了硬化,养殖区与生活区隔开,环境好了,生活质量越来越高。”阿依登说。

“三区分离”后,全县各乡镇,巷道干净整齐,院落内庭院种植错落有致,人畜分离,棚圈整齐划一,犹如一幅田园美景图。

“白毡房变成了土坯房,土坯房变成了砖瓦房,臭茅房变成了水冲式厕所。自来水直通院子。这是爸爸和爷爷们做梦都没有梦见的生活,却让我们过上了这样幸福的日子。”阿依登发自内心地说。

木垒县在绘就“三区分离”的美丽画卷时,同时种下了23万多棵树木,完成了21个村庄的绿化工程,绿化面积共5283.1亩,其中庭院绿化面积924.7亩,道路绿化面积1334.8亩,休闲地绿化面积665亩。

同时,在农村建设5座垃圾中转站;建污水处理站推进“厕所革命”,截至目前,共建设农村户厕1529座、公厕3座、卫生医疗机构厕所3座、学校卫生厕所2座……

木垒,这个深藏在三面环山、一面临河的美丽县,在淡妆浓抹之后,更加妖娆、妩媚,更加婀娜多姿。浅唱低吟的木垒河,将与家园美、田园美、生态美,弹奏出一曲曲美妙动人的音符。

牛羊交响曲

谁要敢说农牧民养牛养羊不会养,非和你拼命不可。而木垒县政府为了指导农牧民养牛养羊,确实下了一番功夫。

“谁说我养的牛、羊不行?我们祖祖辈辈就是这样放养的。”面对畜牧专家的指导,牧民哈不力孜很是不服气。

这位畜牧专家脾气十分地好,他笑眯眯地耐心解释说:“哈不力孜,你仔细看看,你家的牛是不是个头小,产奶量也低,饲料还没少吃。”

“牛就是这样的,每个牛肯定不会吃一样多的草,牛奶也不会一样多,就像每个人一样,哪有一模一样的。”

“你看,我把你家的牛改良一下以后,肯定就不一样了。”

“不改不改,你走吧。”

“哈不力孜,你啥态度,不改就不改,说话不能和气些么。”

村主任忍不住说:“你会后悔的,走,我们去别的家。”

“有啥后悔的,牛和人一样,能随便乱配吗?”哈不力孜气哼哼的。

近年来,木垒县狠抓养殖结构调整,大力推动牛羊品种改良。

2019年,木垒县实行“以土换良”“以小换大”积极引导农牧民由分散养殖向职业化放牧转变,小规模养殖向集約化合作方式转型。但很多农牧民由于不相信科学,抵制对牲畜品种的改良。尽管在推行之前,县里用各种形式宣传,办培训班,仍然不配合品种改良工作。

对于有些愿意把牲畜品种改良的农牧民,县里派出配种员24小时蹲守配种点,全程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

几个月后,哈不力孜来到离他家不远的阿德里别克家,悄悄问他:“兄弟,牛改良后到底好不好?你得说实话。”

“好得很,去年我们家的羊品种改良以后,羊羔比以前长得快,身体壮壮的也不生病,今年我把能改良的羊全部进行了品种改良。”

哈不力孜半信半疑地问:“真是这样?”

“我骗你干啥?去羊圈里看看。”

“哈不力孜,我刚开始和你一样不相信,后来慢慢发现别人家改良后的牛羊不光长得比我们家的牛羊壮,产仔率也高,我后悔死了,赶紧找到村里、乡里,让他们帮忙改良。”

“哎,还有一事忘了告诉你,我们过去嘛,牛羊出生后死得多,活得少,自从政府给我们发了奶瓶,让我们用冲泡奶粉喂养小羊的办法后,小羊死得少多了。”

“哎,我前面嘛反对得很,他们都来房子了,我把人家赶走了,现在不好意思再找他们了。”哈不力孜说。

“没关系,正好我们家一头牛要冷配了,我刚才给配种站打电话了,一会儿配种员就来了,你先给他申请一下。”

哈不力孜说:“改良完以后好不好养?”

“要学习呢,我参加过学习班,参观过养殖场,感受到了科学养殖养出来的牛和羊就是不一样,你看我现在养了9头生产奶牛,牛奶嘛可以卖钱,生下的小牛每头可以卖3000块到4000块,我算了一个账,海买斯(全部)加起来,纯纯的7万。”

“啊!这么多钱。”哈不力孜大吃一惊!“哎,那我也快快地改良。”

想让农牧民转变思想,就是要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东西。

为了加快牲畜品种改良的步伐,木垒县专门在牲畜养殖多的大石头乡设立了指挥部,选派15名畜牧专家指导并推广牛冻精冷配,肉羊胚胎移植、人工授精等先进技术。

2018年博斯坦乡牲畜存栏5.5万多头(只),适龄母羊、母牛比例近90%,随着近几年牲畜品种改良技术越来越成熟,农牧民也逐渐认可并接受了这门技术。农牧民认识到,经过品种改良后生产出来的牛羊,不仅双羔率得到明显提高,而且羊羔的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保障了农牧民增收致富,农牧民都积极要求开展牲畜改良。

改良工作中,木垒将西门塔尔牛和荷斯坦牛跟木垒的土牛进行杂交改良;木垒的羊个头小,肉质粗,繁殖率低,他们就引进德美羊、陶塞特羊、萨福克羊,与木垒本地羊进行杂交改良。

为了让每一头母牛都能怀孕,配种站把所有牛集中圈养,并给牛带上了B超机,保证了没有空胎率。

今年以来,木垒县农业农村局立足优势资源,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以牲畜品种改良工作为抓手,为全县10个乡镇新建、修缮牛羊品种改良站12座,并根据牧区乡镇实际,重点为大石头乡建设配种点3个,其中固定配种站1个、流动配种点2个,采取引进优质种公畜自然交配、利用人工授精等先进技术开展改良工作,提高畜禽良种化,帮助农牧民增收。

在木垒县云海畜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这里养殖的都是良种牛,西门塔尔牛跟木垒土牛杂交改良后的牛体形高大,毛色褐白相间。一般一头出栏木垒土牛,出肉100公斤左右,而一头改良过的牛,出肉可以达到三四百公斤,木垒土牛一天产奶量仅3-5公斤,而改良后的牛产奶量可达15-20公斤。

最近几年,木垒县良种化牛的价格越来越高,是土牛的好几倍,这吸引了更多农牧民购买良种牛对自家土牛进行改良。一头西门塔尔母牛可以卖到1.9万元到2万元,但是一头木垒土母牛却只能卖四五千元。对土牛进行改良,以前农牧民不积极,如今开始主动联系良种牛场对自家的土牛进行改良。

为加快木垒县肉牛肉羊良种程度,提升养殖生产水平,提高养殖效益,增强牛羊产业发展后劲,木垒县聘请州级畜牧兽医专家为畜牧良种化、产业化发展量身打造科学的发展方案及措施,并指导木垒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相关企业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开展品种改良技术服务培训班,培训农牧民养殖技术人员及服务人员350余人次,其中培训品种改良人员38人,星级育种员18人次。组织星级育种员走进圈舍,走入牧民家中、草场,为牧民肉牛改良开展现场人工授精服务,引导农牧民及贫困户积极发展养殖业,大幅提升农牧民发展产业的自觉性,形成良好的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态势。

2019年,全县对土公牛进行去势290头,完成肉质牛改良1.62万头(冷配4631头),完成任务的202%;羊改良11.21万只,完成任务的122%。

木垒县计划到2025年将羊的存栏量稳定到40万只,牛的存栏量增加到4万头。

放下牧鞭进工厂

哈萨克族从游牧到定居,从定居到家里,再从家里走出来,是极其不易的。

这一走,就是几千年。

放下牧鞭、走出大山,进城入厂、务工增收成为时尚。

白杨河乡的两位书记,将西泉村的村民带到了村口的孵化基地,带着村民们在车间工作,缝制床单。

在对风光电企业新上岗人员进行培训时,会制作比例缩小的模型,老师会带动他们亲手制作,通过对模型的拆卸和还原,从而教会他们做什么、怎么做。

县长知道后十分高兴,在开会时强调,将找不到工作又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们集合起来,统一进行培训学习,点亮工作技能,目前第一批学员已成功毕业开始工作,第二批学员的培训也渐入佳境,对于文化水平还不够高的各族群众来说,单纯的理论知识无法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督促他们用眼睛看、上手学才能尽快地掌握工作技能。

哈萨克族妇女几千年来在家里没有一点地位,一生肩负着生儿育女、做饭刷锅、养畜挑水的任务。

在大石头乡户儿家鞋厂,71岁的努尔依汗在工作一线做粘鞋底的工作,这是一项计件工作,她一般每个月能挣1500元,有时是2000元。有了收入的她,腰杆子硬了,回家不用干家务活,家务活都是老伴承担了,她在家也说了算,在家里的地位一下子提高了,而老伴逢人就喜滋滋地說:“我的洋缸子(老婆子)能挣钱了。”

不光是努尔依汗,和她一样的妇女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变得更加自尊自爱自强。进入工厂后,从来不打扮的妇女们逐渐有了自信,她们画上了简单的妆容,描一描自己的眉毛,涂上了鲜红的口红,整个人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浑身都散发着对新生活的向往。

这就是木垒县脱贫攻坚中的一个缩影。

脱贫,不仅仅是提高收入,关键是从转变观念开始,引导他们打破旧思想,投入新时代的怀抱,这才是真正的脱贫攻坚。

木垒通过全覆盖“国语+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

木垒地处偏远,地广人稀,少数民族人口占比大,经济文化曾长期滞后,建档立卡贫困户93%为少数民族,国语水平低,就业技能弱是困扰贫困农牧民难脱贫、脱贫之后难巩固的症结所在。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定位和战术设计上紧盯短板,把全面加强国语+技能培训,增强就业能力作为突破口,动员组织各方力量,持续推进农牧民订单培训、精准培训工程。近3年在全县大力开展了“全民学习、全员培训”、“全民学习、精准培训”、“冬季攻势”等全覆盖式大学习、大培训活动,采用集中办班、现场观摩、技能观摩、技能实训、外出培训、经验推广、互动互学等多种方式,培训内容涉及国语识字阅读、思想教育、法规解读、惠民政策、畜牧养殖、特色种植、民族刺绣、渔具加工、服装缝制、烹饪面点、电焊加工、摩托车修理、机械驾驶、旅游服务、物业服务、安保服务等20多个种类,近3年累计培训60多万人次,覆盖所有乡镇和贫困人口。贫困农牧民普遍达到能看懂电视报纸、能听懂广播新闻、能用国语书写交流,思想观念转变了,致富技能提高了,生产方式改进了,就业渠道拓宽了,家美丽了,从“治标”向“治本”、从“输血”向“造血”的转变和跨越,从根本上增强了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结合木垒县工作实际,就业局多渠道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培训引导就业、以援助保障就业。

木垒农牧民除了在家门口就业外,走出木垒的农牧民却是另外一番天地。

2019年3月,木垒的天气还比较寒冷的时候,博斯坦乡的46个农牧民踏上了去100多公里外的准东开发区务工的路程。

现代化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高,在对他们两个月的培训中,主要是国语培训和安全知识的培训,还有岗位技能的培训,培训期间有500元的稳岗工资,还有250元的国语学费。

两个月后考试,合格者进企业工作,不合格者继续接受培训,这样前后组织了3批次。

这些农牧民进入企业后,管吃管住,最低工资4000元,最高的5800元,这是他们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日子。

而县里每两天派车免费送轮休的农牧民回家。还有的在企业工作出色者,企业允许把妻子也带去做后勤工作,收入都在4000元左右。

一年之后的3月,博斯坦乡组织了三名第一批赴准东务工人员的报告会,让他们给没有走出家门的农牧民们谈自己的务工经历。

2019年3月,木拉提别克搭上了木垒县定向准东劳务输出的快车,走出家门成了一名产业工人。他说:“在这之前,我放过羊、收过皮子、倒卖过牲畜骨头、挖过草药,还开了10年的三轮车拉货,夏天收入还可以,冬天几乎没事儿干,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听到乡政府统一组织外出务工的消息后,便报名参加了。通过参加国家通用语言培训和就业技能培训,我在新疆宜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企业管理部当装卸工,一天上班8个小时,工作生活非常有规律,每月有5天的休息时间,可以回来看一看老婆和孩子们,我每月拿到手的工资都稳定在6300元左右,日子真的是越来越好。”

“当初我们一起过来的一共有46人,后来种种原因回去了18人,坚持下来了30人。我们现在的收入和食宿条件很好。我们不是没有遇到困难,但比起在寒风暴雪中放牧,在炎热的夏天里割草,眼前的困难算不了什么,靠我们的意志和执着战胜了困难,我们就是胜利者,才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博斯坦乡准东务工人员代表胡阿尼西在报告中说道。

一句句肺腑之言,一段段真实的经历,描绘着五彩斑斓的世界,憧憬着美好幸福的生活,深深地吸引着在场的每一位村民。依尔喀巴克村青年叶斯木汗·木拉提听完整场宣讲后,满怀期待地说:“我年轻,学技术比较快,准备一会儿回去就和家人商量,我也要出去当工人,用双手劳动挣钱养家,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博斯坦乡合然托别村阿力哈木江说:“我家原来也是贫困户,去准东务工不到半年,扣完五险一金后拿到手的工资4700元左右。在外面接触的人多,不但开阔了眼界,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是生活有了保障,现在我已经当上了准东“博斯坦车间”的班长,厂子里实行三班两运转模式,一个月上20天班,有10天的休息时间,在这个休息时间,我经常出来干一些零活,一天可以挣到200元以上,比我原来开车、当食堂大师傅的时间挣得多,活儿也不累。现在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给家里寄钱,这次回来,我又给家人都买了新衣服、新鞋子,我能够挣钱养家了,真的是越干越有劲。乡政府还专门安排一名干部驻守在那里,帮助我们协调解决各种诉求和困难,公司也对我们很关照,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圆了脱贫梦,我会珍惜这个岗位,继续努力在公司里做工,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三名赴准东务工的先进个人,利用两天时间到5个村巡回宣讲,为300多名贫困劳动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务工经历。通过分享自己第一次出门务工的心理,遇到的困难,怎么坚持下来的,现在的工作状态和收入待遇,通过这种听身边人讲亲身经历的现身说法和现场互动交流的宣讲方式,引导和发动身边的农牧民群众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放下牧鞭,投身到外出务工的行列,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过上幸福的生活。

这次报告会,在博斯坦乡,在整个木垒县引起了很大反响,让很多没有走出家的年轻人充满了希望,充满了信心,他们在期待着更多的企业向他们召唤……

博斯坦乡党委书记朱有明说:“转移就业,不仅能帮助群众脱贫增收,更能开阔眼界、转变观念认识,对持续增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将持续发力,将“转移一人、脱贫一户、稳定一家”作为工作目标,坚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七彩樂章

在木垒南部山区与丘陵之间,一条东起照壁山乡,贯穿东城镇、西吉尔镇与英格堡乡的柏油公路,就是木垒县为全域旅游打造的伴山公路,素称七彩之路。这条路全长47公里,在蜿蜒曲折、跌宕起伏百里之间,涵盖了中国西部的高山草原、深沟大壑、盆地草原、丘陵大坡。伴山公路就隐藏、穿行、起伏于这种地势之间。

……

站在高处,远处群山起伏,云雾缥缈虚幻,绿色连绵不断,盆地牛羊点点,山上坡下风光尽收眼底。

七彩天路,看不够的美景。

这是木垒一本画册里的描述。

无疑,木垒是彩色的。

木垒在扶贫攻坚工作中,犹如这条七彩之路一样无比绚丽。

健康扶贫、医疗保障,是防止脱贫人口因病返贫的重要举措。针对疾病是致贫返贫的主因之一,县委、县政府责成县财政出资为全体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缴纳医保,并同时为每人购买186元的医疗补充保险,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补充保险全覆盖,全面的公立医疗机构“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让贫困人口能及时看病、看得起病,极大降低了因病致贫返贫的风险。

2019年9月28日,木垒保险公司接到白杨河乡白杨河村村民张长永的救助申请,保险公司立即组织理赔人员进行了入户走访,通过入户了解得知,5月11日张长永妻子权贵芳在女儿张莹的陪同下前往湖北武汉看病途中,不幸遭遇车祸,导致权贵芳当场死亡,女儿张莹于6月28日抢救无效后死亡。亲人离世的悲痛以及所欠医院几十万的抢救费用,给死者家属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导致死者目前还不能入土为安。经过查阅事故责任认定书、医院票据等资料,以及对死者家属的问询,确定张长永妻子交通事故死亡案件,属于扶贫救助保险责任范围,每人赔付标准5万元,合计10万元。得知扶贫保险是政府出资为老百姓购买的一项抵御风险的惠民保险,是县委和政府对老百姓的关怀和关爱后,张长永流出了激动的泪水,这次的保险理赔,犹如雪中送炭,也让他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今年,县委和县政府又给500名城镇居民低收入者购买了保险。更让农牧民们意外的是,政府给羊也上了保险。

收入减少,每人年度最高补贴5000元;羊羔死亡每只赔偿200元。

木垒有中小微企业180多家,其中涉及扶贫的企业有25家。为确保中小微企业能够健康发展,木垒县政府与银行达成协议,中小微企业在银行不需要抵押物,就可以从银行直接拿到数额为50万元的流动资金,解决了中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从前,中小微企业没有渠道去接触银行,无法和银行达成共识,而现在,只要中小微企业的流动资金健康,账目合法合理,可以不需要抵押物,直接向银行申请,就可以得到100万元的贷款。或者通过借力政府单位劳动就业局进行专业指导和对小额担保贷款相关政策进行阐释,以使贷款更加顺畅明了。这种方式就像养育一只小鸡,从鸡蛋的孵化开始,到慢慢成长为茁壮的小鸡,政府都精心呵护。从四个方面着手,让木垒的中小微企业从“孵化”到“破壳”再到“成长”,一路都有政府的保驾护航。

对于农民工工资,政府也实时关注,并要求企业发放到位,对农民工的账户进行监管,固定每一个人的账户,确保每一位农民工的工资都能发到手。具体做法是政府督促企业将款项分开,分成工程款、设备款、安装款、民工工资和人工费,人工费单独开设账户,人工费首先保证发放民工工资,执行以后效果还是很可观的,只要有款项发放下来,就可以保障农民工拿到工资。

从2018年开始,县委书记李武的个人电话向全县百姓公开,老百姓有任何诉求,都可以直接联系到书记,不用走繁杂的程序,百姓的合理诉求可以在第一时间被接收并得到反馈。

以下是县委通讯员的报道:木垒县为畅通民意诉求渠道,10月31日木垒县委书记李武开通了“木垒零距离”“直通车”服务,突出解决辖区群众最迫切、最盼望解决的事情,提高政府便民服务效率,让老百姓享受零距离的贴心服务。这一消息引起新城社区居民强烈反响。

11月3日早上刚刚上班,“直通车”电话丁零零响了起来,打电话的是木垒镇新城社区居民巴黑·吾外。县委书记李武在“木垒零距离”直通车中了解到居民巴黑·吾外丈夫几年前因车祸去世,巴黑因身体原因从职教中心食堂辞职,儿子在新疆工程学院就读,生活没有经济来源等情况时,当即作出批示,安排社区与工作队到巴黑·吾外家中解决她的生活困难。

11月3日深夜,社区书记李登刚与驻新城社区“访惠聚”工作队第一书记杨菊萍,第一时间赶到她家了解情况,为她送去了2000元帮扶资金。在第二天,由李登刚与木垒镇下沉干部、社区工作人员、“访惠聚”工作队队员一同开车把巴黑·吾外送至奇台中医院看病,为她挂号开药、取药,进行全方位服务。县教科局获悉此情况后,积极组织全体教职工为她捐款,给予5000元生活费。一双双温暖的手,一张张如亲人般微笑的脸膛,温暖和激荡着巴黑·吾外的心田。

在家里的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巴黑·吾外的孩子也安心去学校上學了。巴黑·吾外感动地说:“感谢党和政府,感谢‘直通车,感谢社区与工作队对我家的帮扶,扶贫干部是真心帮助,不图任何回报。今后我会好好教育儿子,毕业后积极奉献社会、回报社会,一定不辜负政府对我们的关照。”

目前,她家一切都好,家庭和睦,幸福之感在这严冬里,在她家蔓延。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多日,但巴黑·吾外一提起这事,至今心里觉得甜甜的,暖暖的。是党挽救了她家,让她家走出了困境。

2018年12月10日,照壁山乡霍斯阔拉村建档立卡户殷伯伟的儿子殷敬杰生病住院,在乌鲁木齐自治区儿童医院就诊时,因为没有转院证,不能用医保缴费,情急之下,殷伯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打通了县委书记的“直通车”电话。李武得知这一情况后,告诉殷伯伟如何履行正常手续,又帮助协调解决了转院证明、医保报销缴费等问题。

百姓合理的诉求得到解决,政府在百姓中的信任度得到了提升。

有人说,木垒是新疆这幅画调色板上最为亮丽的一处,而木垒的脱贫攻坚也展示了最精彩的画面。

猜你喜欢

农牧民
农牧民生产生活困难诉求的影响因素研究
论农牧民就业的法律保障
牧区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模式探索与思考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西藏农牧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远教“三结合”服务“农牧民夜校”
论专业合作社在甘南牧区扶贫中的作用
内蒙古贫困旗县农牧民增收问题思考
甘南州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内蒙古:6月底前百万农牧民广播电视户户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