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视角的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2020-11-09吴云朱晓艳
吴云 朱晓艳
摘要:随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新的办学模式在职业院校开展以来,职业院校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越来越重视,也加大了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目前,不少职业院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自工匠精神2016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以来,对于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需求迫在眉睫,对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要求提高。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要按照工匠精神类探讨“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培育策略。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 工匠精神 专业素质 培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7-0134-03
工匠精神属于道德精神的范畴,是基于某种道德精神而从事专门技艺的某种职业精神。现阶段,我国正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中国制造”正向“中国智造”发展,各行各业对专业技能型、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需求旺盛。职业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而职业院校教师素质则关乎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真正具有双师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当前,大多数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培养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师信息化技术水平不高、工匠精神缺失等,“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难以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这也突出了工匠精神导向下“双师型”教师专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基于此,本文介绍了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素质现状,提出要在工匠精神视角加大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培育力度。
一、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现状
1.教师职业道德有待提高
教師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学和相关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与必备素质,其对教师职业理念、职业心理、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深刻影响。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道德普遍有待提高,许多教师对于自己的岗位缺乏工作热情,在教学中也难以做到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够因材施教,进取意识薄弱,在工作中懒于看书学习,工作得过且过,安于现状。职业院校学生受环境与智力等因素的影响,在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这是教学中难以避免的。但一些“双师型”教师不能正确对待学习成绩与思想品德差的学生,在教学与管理过程中歧视他们,甚至一些教师对这类学生“冷暴力”。
2.教师专业能力有待加强
教师专业能力是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职业院校加大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教师在科研能力、学习反思能力等方面仍有待加强。具体而言,一方面,“双师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善于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分析,积极开展或参与关于专业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科研活动,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也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但不少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课题没有较高的实用性,没有掌握良好的研究方法,也无法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学科研究思路方法用于教学中。另一方面,多数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因为工作压力大等因素难以经常性主动学习新知识,也难以经常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
2013年教育部门下发的文件中明确指出职业院校教师需要为社会服务,需要开展“咨询服务”等社会服务活动,这一要求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目标,也有利于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国内有一项针对职业院校教师的调查显示,近16%的职业院校教师在提供本专业相关的技术服务中持有肯定的意见,近29%的教师在提供本专业相关的社会咨询服务中持有肯定的意见,近27%的教师在提供本专业相关的社会培训服务中持有肯定的意见。虽然“双师型”教师拥有前往实践学习的经历,但大多数“双师型”教师每五年在企业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时间超过半年的少之又少。企业实践经历不足致使大部分“双师型”教师专业服务能力水平不高,没有很好体现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学质量。
二、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培育融入工匠精神的意义
“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追求创新、热爱工作的一种职业精神,会让职业人产生高度的职业认同感。“双师型”教师与普通教师相比拥有更全面的专业知识,更强的实践技能,有更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具有职业资格证书与职务资格证书。当前,虽然“双师型”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双师型”教师职业倦怠、不能够因材施教等问题仍比较突出。职业院校在培养“双师型”教师专业素养的过程中,基于工匠精神可以提高教师对岗位工作的认同,提高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可度与敬畏感,使其可以在教学工作中投入足够的热情,不断学习最新教育教学理论与经验,不断学习专业技能,成为一名德才兼备、具有良好职业精神的“双师型”教师。基于工匠精神培养“双师型”教师专业素养可以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与职业观念,可以让教师做到“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使学生成为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人才,这也是满足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
三、工匠精神视角的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培育策略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工匠精神”是职业道德、能力与品质的体现,在“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指引下,教师不仅要会“教书”,还要承担“育人”的社会责任。“双师型”教师既要给学生传授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更要引领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争做师德模范,弘扬匠心师德。在我国,职业教育长期以来处于“尴尬”地位,社会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加之职业院校学生升学压力不高,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感不强,从而影响“双师型”教师的教学态度与行为。
在工匠精神引领下,职业院校需要从思想意识层面去纠正部分“双师型”教师的错误认知,需要引导教师认识到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双师型”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一方面,职业院校应该重塑办学理念,从而引导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新时期,职业院校应该树立德技并重的办学理念,要改变过去以学生就业率为人才培养质量考核主要指标的办学理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教师与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双师型”教师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培养起到教育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下,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与“双师型”教师需要经过反复锤炼才可以实现,因此职业院校需要树立终生学习的办学理念,在学校办学理念中向学生们以及教师灌输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引导他们重视终身学习。另一方面,职业院校与国家还应该加强舆论宣传。职业院校可以通过校训、教学能力大赛等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还可以通过优秀教师为其他“双师型”教师树立学习榜样,鼓励教师践行精益求精、终身学习行为习惯,促进“双师型”教师工匠精神的养成,从而提高“双师型”教师整体素养。国家也应该通过文件、传统媒体、网络新媒体等渠道对职业教育进行导向型宣传,尤其是要加强对职业教育办学特色与职业道德的宣传,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让教师、学生以及社会以工匠精神为引领,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养。
2.培养教师“工匠”素质
作为一名“双师型”教师,在工匠精神引领下传承与弘扬工匠精神就需要提高教师的“工匠”素质,并能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践行。课程教学是“双师型”教师的本职工作,也是考验教师专业能力的考场。“双师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深刻挖掘课程内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是教师工匠精神的体现。因此,“双师型”教师在理论或是在实践教学中需要认真挖掘知识与技能背后所蕴含的精神特质,在学习、感悟、总结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努力向学生传播这些精神特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效率低、教学质量差,很容易让教师产生倦怠感,进而影响课堂教学,形成恶性循环。在互联网时代下,职业院校教师应该灵活运用翻转课堂、微课、案例教学等多种手段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利用现有的智能学习App与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定期向学生推送学习资源,还可以在课后与学生线上沟通,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也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指导后进生。
科研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关乎学校的综合竞争力。工匠精神中严谨细致、追求创新、精益求精正是“双师型”教师在科研活动中需要保持的“初心”。学校应该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通过短期培训、研究机构锦绣、学术讲座与学术交流活动让“双师型”教师去学习新理论,掌握良好的研究方法,让“双师型”教师认识到科研活动必须端正态度、扎实推进。职業院校还可以以专业带头人或者是骨干教师为核心加强校内协作,促进不同学科、不同专业教师交流,提高科研的科学化水平,使科研项目可以更好、更快地完成。“双师型”教师自身也应该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结合教学实际与自身特长选择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微课题或者应用类课题,科研课题宜小宜精。
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一大保证。职业院校要想培育“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就需要重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学校可以让经验丰富、善于反思的“双师型”教师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加强对教师的反思指导,更多的教师掌握反思的方法、技巧等,提升教师教学反思的效率。必要时,学校还可以让教师写教学后记,让教师以书面的形式对整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全面反思。除此之外,“双师型”教师也需要提高对教学反思的认识,养成自我剖析的良好习惯。自我剖析这一来自人内部的激励作用会超过外部激励的作用,有利于教师在自我剖析过程中逐渐形成理性认知,不断改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最终得以自我提高。
3.利用好校企合作新契机
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育主要依靠校企合作这一平台。新时期,职业院校更应该抓住机会,深入推进校企合作,组织“双师型”教师前往企业锻炼学习,更进一步了解企业生产流程、管理手段与模式等。职业院校可以积极与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合作企业进行沟通,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建立校企协同培养机制,尽快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在这一体系下,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加大对职业院校与企业的支持力度,成立“双师型”教师培育资金,并搭建企业与职业院校线上与线上沟通渠道,促进双方顺利开展合作。企业可以与高职院校合作共同建设“双师型”教师培训中心,为“双师型”教师提供更多企业岗位学习的机会,使教师更熟悉项目运作、市场运作流程,可以深入参与到企业的项目中,提高其学术理论水平,这对于教师科研与教学活动都具有积极的影响。企业也可以借助“双师型”教师较强的理论水平为企业管理、员工培训提出合理的建议,实现“双赢”。在对参与培训的“双师型”教师考核时,为了确保考核结果的公平性、公正性,可以由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企业共同参与,各方各自派出一至两名工作人员参与考评工作,提出可行性强、高效度的评价指标,从而保证“双师型”教师学习效果。
4.以职称评定激励教师
在“双师型”教师队伍中弘扬工匠精神并提高教师专业素养需要利用外部的物质激励,而职称则是职业院校教师们十分关心的问题。因此,学校应该根据“双师型”教师发展需求从总的职称名额中划拨出专门针对“双师型”教师的名额,并建立独立的职称评审制度,从“双师型”教师实训操作水平、理论授课水平、职业道德水平、科研创新水平、组织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考核,采用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式,严格按照考核标准与入选标准评定“双师型”教师的职称。每三年重新对校内教师考核,对考核结果优秀的教师通过发放奖金、评优评先等方式地发挥正向激励作用。对于不合格的教师则取消资格与相应的福利,准许其下一年度重新进行评定,从而激励“双师型”教师在岗位工作中积极践行工匠精神,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四、结语
职业院校在培育“双师型”教师过程中需要认识到融入工匠精神的意义,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双师型”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完善激励机制;“双师型”教师也应该提高认识,在工作中践行工匠精神,加强学习,以适应职业教育发展与国家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林杏花.国外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及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3):59-61.
[2]陶书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80-81.
[3]刘述权.工匠精神创造美好生活:大汉国际工匠院服务现代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大视野,2019(2):78-80.
[4]刘保玲,李攀峰.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缺失缘由与路径重塑[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0):268-270.
[5]曹靖.我国“工匠精神”培育研究的回顾、反思与展望[J].职业技术教育,2017(34):20-26.
[6]于大吉,纪巍.在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中培养“工匠精神”的探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9(12):134-135.
[7]王博.高职院校团组织促进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5):75-77.
责任编辑: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