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习护生死亡态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0-11-09王馨梦黄翠萍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宗教信仰护生单亲家庭

王馨梦,甘 津,黄翠萍,刘 晓*

(1.湖北科技学院护理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2.荆州市中心医院)

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结束[1],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死亡态度是指人对自己以及他人死亡以及濒死态度的反应,是个体对死亡所作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为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包含积极和消极两方面[2]。积极的死亡态度包括中性接受死亡、趋近向死亡接受等,而消极的死亡态度则包括死亡恐惧、死亡逃避、逃离向死亡接受等[3]。根据研究报道[4-5],医护人员如果没有良好的生死观念,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会更容易产生抑郁、恐惧、悲伤等不良的消极情绪。而护生作为未来护理行业的接班人,如果没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及良好的生死观会让护生在直面死亡的时候,产生恐惧、悲观等负面情绪,这种情绪不仅会让护生自身受到心理上的负担,后续也会让其护理工作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导致许多护生在实习期结束后放弃护理工作[6]。而中国就现阶段而言,长期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导致中国人非常避讳谈及生死话题,相关死亡教育也很难在中国全面正式展开,甚至在医科专业院校也很少有相关死亡教育的课程[7]。而与之相反的是,国外很多发达国家,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相关研究,并已经逐渐发展为比较完备的体系了[8]。本研究旨在通过问卷的方式调查实习护生死亡态度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后期开展相关死亡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从2019年7月到11月抽取武汉某家三甲医院同届317名实习护士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共回收问卷317份,除去未认真作答和完成度不超过80%的问卷17份,有效问卷300份,有效率94.6%。

1.2 研究方法

(1)一般调查表。包括研究对象的性别、学历、年龄、居住地、宗教信仰、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为单亲家庭、家庭的月收入、是否参加过葬礼、是否接受过死亡教育等。

(2)采用中文版死亡态度量表(DAP-R)对研究对象进行评价。DAP-R量表由Wong等人于1994年编制,由廖芳娟编译而成。DAP-R量表包括五个维度三十二个条目:死亡恐惧、死亡逃避、中性死亡接受、趋近向死亡接受、逃离向死亡接受,采用五级评分,非常不同意1分,有些不同意2分,无所谓3分,有些同意4分,非常同意5分。该量表的信度系数Cronbach's aα=0.875,解释总变异为57.8%,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均较好[9]。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300名,其中男72人(24.0%),女228人(76.0%);年龄20~25岁;大专及以下32人(10.7%),本科260人(86.7),研究生8人(2.7%);居住地在城市92人(30.7%),乡镇66人(22.0%),农村142人(47.3%);有宗教信仰为11人(3.7%);单亲家庭的39人(13.0%);参加过葬礼的251人(83.7%);接受过死亡教育的135人(45.0%)。

2.2 实习护生死亡态度各维度的得分

实习护生的死亡态度得分次序由高到低依次是中性死亡接受(3.86±0.68)、死亡逃避(3.00±0.44)、死亡恐惧(2.67±0.73)、趋近向死亡接受(2.63±0.68)、逃离向死亡接受(2.32±0.76),死亡态度总分为(93.27±16.75)。

2.3 各因素对死亡态度的影响

用两个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对不同因素的实习护生在死亡态度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上进行比较,发现在宗教信仰、单亲家庭、是否参加过葬礼、是否接受过死亡教育四个单因素上死亡态度总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此外,不同性别护生的“中性接受死亡”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住地不同的护生在“死亡恐惧”和“死亡逃避”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个人因素对实习护生死亡态度的影响

表2 社会环境对实习护生死亡态度的影响

3 讨 论

3.1 实习护生死亡态度基本情况

实习护生的死亡态度总得分为(93.27±16.75),根据陈鹏等[10]的研究结果可知,实习护生的死亡态度总体较好。在中性接受死亡这个维度中得分最高,平均分为(3.86±0.68),大于中间值3分,这与农炳金等[11]结论相符,说明大家对死亡的接受度比较高。总体来看实习护生在死亡恐惧、死亡逃避两个维度得分居中,这与万李等[12]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实习护生仍然对死亡比较恐惧,不愿意面对死亡。而实习护生在趋近向死亡接受和逃离向死亡接受两个维度上得分最低,而这两个维度通常前者是受宗教影响比较大,后者则认为可以通过结束生命的方式来结束痛苦,以此获得美好的生活[13]。这就说明宗教对实习护生影响比较小,且大多数实习生没有为了逃避现实而结束生命的想法。

3.2 个人因素对死亡态度的影响

通过表1可知,在性别上,女生在中性接受死亡维度上得分要高于男性。女性的心理成熟年纪一般要比男生要小,所以在护生实习阶段,女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往往表现得要比男生更加优秀[14],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女性比男性胆小的情况也更少了,女性在死亡面前表现出了比男性更大的勇气[15];在年龄、学历方面,不同年龄、学历对于各维度的死亡态度影响不大(P<0.05),这与Esnaasharif等[16]和高冉等[17]的研究不符。因本研究的研究群体年龄跨度比较小,所涵盖的护生仅仅包括大学生以及研究生,年龄和学历之间的差距不太明显,所以这就可能造成研究结果不准确,故年龄与死亡态度的准确关系还需要后期更加准确地研究予以证明;在居住地方面,居住在农村的实习护生在死亡逃避维度上比居住在城市的实习护生要高。在农村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相较于城市来说要更大一些,所以居住地在农村的护生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会更加避讳谈及死亡相关话题,这也是居住地在农村的护生在死亡逃避维度上得分要更高的原因。在宗教信仰方面,有宗教信仰的实习护生比没有宗教信仰的护生在中性接受死亡和趋近向死亡接受教育维度上面得分均高于没有宗教信仰的实习护生,这与Peters等[18]的结论相同。在各家的生死观中,佛教提倡“众生皆平等、积德行善积攒来世福报”,道家提倡“顺应自然,顺应天命,不强求”等等[19],这样的生死观要求人们要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所以宗教信仰可以帮助人们产生正向的死亡态度。

3.3 社会环境因素对实习护生死亡态度的影响

表2显示,单亲家庭的护生逃离向死亡接受得分要低于不是单亲家庭的护生。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说,他们相较于家庭完整的孩子要缺少来自父母的关爱,可能孤独、自卑、悲伤等负面情绪会更多一些,而这个时候如果此类消极情绪无法得到有效的抒发就很容易产生消极厌世等不良的死亡态度[20];而在家庭月收入方面,则与死亡态度的关系不大(P<0.05)。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与无线网络的逐渐普及,社会环境与社会资源分配相对公平,所以家庭月收入对实习护生死亡态度的影响比较小。在参加葬礼方面,参加过的护生要比没有参加的护生拥有更加积极的死亡态度。参加过葬礼的护生能够真正的近距离感受死亡,所以死亡恐惧得分较高;但另一方面,葬礼也会让实习护生了解到生命的可贵,要珍惜当下,这有利于培养实习护生正确的死亡态度。在接收死亡教育方面,接受过教育的实习护生要比不没有接受过的实习护生拥有更加积极的死亡态度,这与黄丽群[21]的研究结果一致。通过死亡教育,可以系统的学习有关于死亡的相关知识,让护生直观的面对死亡有关问题,更深层次的思考死亡,帮助护生树立正确积极的死亡观念[22]。

综上所述,良好的死亡态度一方面可以帮助护生更好的珍惜自己的生命,另一方面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临床工作,所以,通过死亡教育为护生树立正确的死亡态度刻不容缓。我国应该一方面借鉴其他国家经验,一方面结合我国学生自身特点,逐步构建系统的死亡教育体系,这样医学生才能有好的心理基础去更好地服务于临床,为我国临终护理事业做好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宗教信仰护生单亲家庭
单亲家庭儿童相对剥夺感与心理适应的循环作用关系:一项追踪研究*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职业学校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研究
重审中国宗教信仰缺失论——兼谈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单亲家庭儿童早期教育的社会干预机制
光华呈爱日 仁寿遍和风 从寿康宫佛堂内部陈设看崇庆皇太后多元的宗教信仰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宗教信仰自由不是宗教信仰神圣
“造神” 与“娱神”——论民间宗教信仰与20 世纪小说的政治叙事
关于单亲家庭学生教育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