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民族历史 走向时代管理

2020-11-06赵彦昌徐秋生

兰台世界 2020年10期
关键词:档案学学科建设

赵彦昌 徐秋生

摘 要 《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学》一书对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研究体系,对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管理和利用的研究尤为独到。全书融理论性与实践性为一体,为创建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档案学奠定了重要基础,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档案学术研究专著。

关键词 少数民族历史档案 档案管理学 学科建设 档案学

中图分类号 G256.4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20-06-08

★作者简介:赵彦昌,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大学历史学院档案学系主任,辽宁大学中国档案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中国档案史;徐秋生,辽宁大学历史学院档案学专业学生。

Abstract The book “Ethnic Minority Historical Archives Management” combs in detail problems about the management of Chinese ethnic minority historical archives, and establishes a relatively complete research system on this basis. Research on the management and utilization of ethnic minority historical archives is particularly unique. The book integrates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lay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ese ethnic minority historical archives study. It is a very good book on academic study of archives.

Keyword ethnic minority historical archives; archives management study;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science of archives

研究少數民族历史档案的学者骐骥难求,优秀著作更是凤毛麟角。而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华林教授新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学》(中国文史出版社2019年出版,全书凡18章共42.8万字,由陈智为教授作序)正是一本优秀的档案学术著作,该书由中国档案学会资助出版。随着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档案学科不断完善,档案工作也在逐步深入。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于我们了解民族内涵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少数民族档案这种清晰确定的原始记录性信息为我们的档案学科体系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档案不仅是一段历史,还是一段记忆。因此,华林教授对此进行了“一以贯之”式的研究,先后出版了研究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系列著作,如《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学》《藏文历史档案研究》《傣族历史档案研究》《西部散存民族档案文献遗产集中保护问题研究》等,《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学》一书正是华林教授在以往研究基础上的积淀,引导档案学界从多种角度出发研究少数民族档案管理的诸多重要问题。

一、《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学》的主要内容

该书分为18章43节,重点介绍少数民族历史档案学科创建、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利用、少数民族历史档案事业管理构建,有重点有主次地介绍了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有关内容。这本书不是纯理论性的抽象研究,也不是纯实践性的操作经验,而是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科学著作,对于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交融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各民族间交流不断深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此外,我国历史上还存在多个少数民族政权,他们的活动及其文化遗产都为我们如今的档案事业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编写多个民族的档案及其管理现状使读者看到不同民族不拘一格的特点,从宏观到微观更能体会该书的体系化与理论化。

1.学科创建。《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学》介绍了研究背景与实践对象及其特殊性,从宏观的角度构建专门的管理理论与实践方法,介绍了多种少数民族历史档案著作,为读者提供了清晰有效的信息。其中介绍的不同民族的档案分布也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少数民族历史档案乃至民族文化提供了良好的途径。该部分涉及了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起源发展,内涵外延,种类构成、历史文化价值,对全面深入认识少数民族历史档案学的研究对象提供了理论支持。

2.档案管理。该部分为我们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收集、鉴定、整理、数字化建设、技术保护、检索统计,这些理论均坚持了正确的价值导向,有效地尊重了来源原则,尤其体现了对全宗的尊重。为档案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对少数民族档案学发展进行了科学的规划,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合理的剖析。探索少数民族实体档案管理办法能够在信息化时代中有效解决问题,完善管理的实践方法,能够有效应用于管理工作产生的新的现实问题,对于少数民族未来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3.发掘利用。档案之所以能够被长期重视是因为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数字化的发展,少数民族历史档案也顺应潮流,不断进步,如何合理利用就横亘在利用者与相关机构面前。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种类繁多,数量丰富,汇集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他们前赴后继,为我们如今对其的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利用主要分为传统利用与数字化利用。传统则剖析了利用要求、利用方式与服务参考等模块。数字化利用则从信息的检索到信息的开发一一列举,为档案的合理利用创造条件。

4.档案事业管理。《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学》具体介绍了国家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人才培养与科研管理、国际合作与对外交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体现了新发展理念,能够有效增进资源合理配置,对于档案事业管理起着重要作用。作者探索多种途径以达到档案事业管理的目的,行文不落窠臼,提出了自己对少数民族档案管理人才的看法,并对其能力进行较为严格的要求,对如何培育人才更是提出了详细的管理方法,足以看出作者“一以贯之”的风格及学术态度的严谨。

二、《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学》的优点所在

1.尊重相关理论及档案原貌。《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学》的内容均是在少数民族档案研究框架的基础上确立的,展现出了鲜明的民族风格与优秀的传统民族内涵。全书均尊重了正确的理论与实践原则,给予了读者以正确的指导作用。该书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并一一列出,具有相当的真实性与严谨性,对于知识具有客观的解释。此外,还十分重视田野考察,注重从实际出发,力求还原最真实的历史档案。该书还能够顺应潮流,适应现代化,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做到尊重传统、面向现代。

2.内容广泛,举例丰富多元。由于少数民族档案具有数量多、分类广的特点,涉及文、史、哲、艺等诸多方面十余种民族的历史档案,包括文书历史档案,石刻历史档案,印章历史档案等。该书对众多少数民族历史档案均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直观的展现出少数民族的特点和精神风貌;其内容的广度较为出众,不仅涉及了众多少数民族的历史档案,还进一步涉及了汉民族历史档案关于少数民族的记述,为读者对少数民族的理解进行了深度的拓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避免了大量过于专业的术语,能够使研究人员、学生、管理人员等多种层次的人才进行有效的理解。全书列举了大量事实,避免了学术论文枯燥的内容,充分吸引读者的兴趣。同时也不是单调地叙述各个民族的历史档案,而是整理出形式、文化、民族等系统的整理体系,史论结合地论述自己的观点,使其更具有说服力。

3.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该书见解独到,鞭辟入里,在众多的档案信息资源研究论著之中,闪烁着独特的智慧光芒,对于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深刻的指导作用。档案信息资源作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每一个普通民众记录过去历史的重要资源,对社会记忆、国家记忆、民族记忆与公众个人记忆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档案记忆说更是影响深远。这本书涉及的档案信息資源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的形态相对稳定,而内涵因时而异。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信息资源的类型也在不断变化,对档案信息资源类型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与完善。

如今,数字化管理体系日益完善,华林教授也与时俱进,提出了数字化建设下的民族历史档案管理目标与管理方式,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档案管理要求,如防火防光、控制库房温度、防虫防鼠、防尘等。这本书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重要佳作。

4.史观运用得当。以结构性思路为启发,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史观,以剖析整体结构为指归,将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研究置于更为宏大的历史视野下,完成了对传统档案制度研究的扬弃。例如,该书对于少数民族档案提出的观点大都基于第四章对少数民族档案的客观记录,具有尊重现实的高度严谨的特点。

三、《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学》的学术价值

1.充实完善档案学科。该书研究的是档案学中较为新兴的问题,对于我们档案学科的完整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档案学科的重视程度由此可以得到提高。有效弥补档案学以往研究的不足。有利于对已形成系统进行进一步的归纳和总结。华林教授改变了以前学者对少数民族档案只停留在空洞的阐述介绍,而是深入考察对档案信息的利用和档案事业管理,在其中还特别提及人才培养。更有利于档案工作的发展与档案学科的完善补充,探讨实际的管理和利用方法,对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构建完善保护均提供了系统理论的支持,极大促进了学术与实践价值的提高。目前学界对档案的关注主要涉及现行档案,很少涉及少数民族的历史档案。这本书能够使我们重视少数民族的历史档案,对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少数民族历史档案和档案学科都提出了科学的方法及规划。如今建设各种专业档案已成为档案发展的新趋势。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学学科体系完善对档案学科的拓展将是极大的促进,对广阔的档案边界进行了开垦,大大弥补了以往档案研究的不足,对档案价值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有望实现档案价值的进一步开发。

2.对未来的少数民族档案乃至全部档案的管理产生深刻的影响。实体档案从微观的角度具体细致地介绍了排序编号的方法、保存方法与条件等等,而数字档案也有着详细的介绍,如在第十章提出了数字化系统化的管理。事无巨细,既交待了相关的技术,又涉及了相关的硬件,又推荐了针对不同民族的文字而设计的软件。该书还提出了数据库的构建,针对电子档案的部分特殊性提出了相应的原则。这些原则必将起到重要的约束作用,将会是未来少数民族历史档案发展的标杆和里程碑。

少数民族历史档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同时也具有其他档案所具有的特点。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内容涉及各个少数民族历史发展的诸多领域,无论是在民族史研究还是在档案管理与利用方面都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

作者不只是单一的叙述了少数民族档案的特殊性,还涉及了档案管理。例如,本文第七章对少数民族档案普查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并系统阐述了普查的意义。接着依照《档案法》及其相关要求进一步涉及了档案接收和管理。层层递进内容广泛而不冗杂,是一部难得的佳作。档案管理是一门兼具理论与实践的内容。华林教授也从这两方面出发,在尊重了原有的原则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别出心裁的观点。

经过了众多田野考察与亲身实践得出结论无疑更为具有真实性。这是华林教授根据自身及档案现有条件进行的科学规划,对于档案学科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字字珠玑,进行了科学的发展规划,探索了理论与应用问题解决了学科群的介绍问题,对于现今乃至未来的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均具有重要意义。

3.能够有效的促进人才培养,提高档案工作者专业水平。现如今,档案管理水平亟待提高,档案工作者相对较少,水平参差不齐,尤其缺少专业人才。人才在档案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该书第十七章详细介绍人才培养。对人才的素质、知识水平、能力层面均进行了相应的要求,对现有的工作者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还对如何培育人才提出了详细的管理方法,这都是为民族地区输送档案管理人才、推动历史档案发展的重要方式。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竞争已经变成了人才的竞争,档案的形成及管理都离不开“人”这一主体。这本书有效联系了生活实际,将生活中的经验灌输到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中去,具有较高的阅读价值,能够被档案工作者理解并作为重要依据从事档案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档案学学科建设
我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发展
依托学科信息管理平台,促进高校学科建设管理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建设实践与发展探讨
武警院校应急救援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档案学学科入门指导课程专题设计探讨
我国档案学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发展
中国档案学研究
学术批评语境下档案学理论研究的批评
档案学会行政化表现及利弊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