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档案学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发展

2009-10-14姚建英

档案天地 2009年7期
关键词:档案学理论学科

姚建英

一、档案学理论研究的现状

1、我国档案学理论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初创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档案学理论已经走过了70多年的漫长历程,中国档案学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档案学理论研究成果不断。我国档案学的专家、学者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和群众性的研究组织,特别是开设了档案专业的中高等学校。大量的档案学教师与研究生成了档案学理论研究的主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对档案学类专业期刊进行了重新排序,全国档案类专业期刊共计105种。其中,有《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中国档案》、《档案与建设》等13种核心期刊。这些核心期刊在各自的领域里,对档案学的研究和档案工作的宣传、指导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窗口作用,也为广大档案学研究人员提供了广阔的探讨空间。近20年来,出版的档案学专业著作已达四五百种之多,档案专业文章更是在五万篇左右。据一项调查显示,在近些年的档案学研究成果中,基础理论占22%。由此可见,档案学界对理论研究投入了相当大的热情。

(2)具有不少突破性和开拓性的研究成果。由于研究领域的拓宽和研究思维、研究方法的更新,开拓了如档案哲学、档案社会学、档案经济学、档案分类、全宗理论、电子档案管理理论等方面的研究。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的档案界学者大量地引入欧美国家的档案学理论,导致了新观点、新方法的不断涌现,大大开拓了档案学的研究领域。

(3)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和群众性的研究组织。国家和一些省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设立了专门的档案科研机构,开设档案专业的中高等学校设有档案专业教研室,普遍建立了群众性学术研究组织,如中国档案学会和省市县档案学会以及一些专业系统的档案学会。甚至还出现了民办的档案学术研究机构,如中国老教授协会档案与文秘研究所。上述研究机构和组织,为我国档案学研究提供了组织保证。

(4)有较为充足的研究人员队伍。我国现有专职研究人员估计在150人以上,学校档案专业教师中教授、副教授、讲师有400余人,档案专业实际工作者从事一定业务研究的人员约在4500人以上。以上三项人员合计,我国档案学专兼职研究人员约在5000人以上。这些专兼职研究人员已成为我国档案学研究的基本力量。此外,我国20多所高校已形成档案专业专、本、硕、博人才的培养体系,为我国档案学研究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后备人才。

(5)档案学理论研究具有丰富的学术交流园地。我国除了档案专业出版机构、档案专业报纸和百余种档案专业期刊为档案学术研究成果提供交流园地外,其他非档案专业的出版机构和报刊也为档案学术成果的交流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丰富的学术交流园地,有利于调动专兼职研究人员进行学术研究的积极性,同时也充分保障了我国档案学理论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

2、目前我国档案学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档案学研究从总体来说,是令人欣慰的,但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档案学研究中,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重点课题攻关的力度还不够,表现为组织的重点课题少,资助的力度不大,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力度有待加强。现在不少科研成果通过鉴定后往往束之高阁,缺乏后续的推广应用措施,产生不了应有的效益。这些都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统筹规划、组织引导不够与经费不足等有关,特别是在省市一级。

(2)我国档案学研究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我国档案学专兼职研究人员虽然为数不少,但学者型的研究人员并不多,特别是学贯中西、有扎实功底的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学者更少。而且,有些实际工作者从事档案学研究并非出于对理论研究的热爱,而是为了完成目标考核的任务,因而更是忽视了对自身素质的提高。

(3)档案学研究成果的数量不少,但真正高质量的不是很多。突出表现在:一是重复研究的现象严重。二是有些档案学研究成果中存在着简单移植的现象。档案学研究确实需要借鉴其他学科的原理与方法,但有些档案学研究成果只是生搬硬套引用了不少新学科或相关学科的理论、术语、公式等,使人不解其意。三是不少档案学研究成果因受研究者素质的制约,只是对档案与档案工作现象做实际素材的白描和素描,而缺乏应有的理性的抽象概括,因而显得深度不够。四是某些档案学研究成果依然存在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

(4)档案学研究的方法有待改进。从总体上看,我国档案学研究,特别是在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方法上,过多采用罗列式方法,不重视研究档案与档案工作诸多现象的内在规律性,只论触及面,而不论层次,呈现出一种方法论的缺陷。同时,基本上还停留在定性分析的阶段。因此,在今后的档案学研究中,要对档案与档案工作诸多现象进行分层次的深入研究,以揭示其内在的本质规律;在具体研究方法上,应多采用定量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使本质规律的揭示更为精确。

(5)档案学研究中对学术规范的重视还不够。学术规范问题的核心是学风问题,而学风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门学科的发展前景。目前我国档案学研究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不良学风,如一稿多投,乃至买卖文章、抄袭剽窃等现象依然存在。

二、我国档案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1、中外档案学理论在碰撞中互补的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加入,东西方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碰撞、交融、扬弃也愈加明显。档案学理论作为人类的文化财富,也将在中外档案界彼此不断交融、渗透,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变化发展。这一点在我国以往档案学研究的发展过程中也得到了印证。我国档案学研究除了继承自身的优秀成果之外,更注意借鉴国外档案学理论成果中的精华,为我所用。这才有助于推动了我国当代档案学研究的繁荣。今后,中外档案学研究的交流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中外档案学研究的理论成果是可以互补整合的,从而为创立国际档案学奠定基础。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强与国外档案界同行的交流,大胆学习、借鉴和吸收国外的档案学理论成果;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向世界各国介绍中国档案学理论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扩大中国档案学理论在国际档案界的影响力。

2、我国档案学研究由分析综合走向系统化的趋势

我国档案学在产生之初,研究对象和范围局限在机关档案工作,对机关档案管理活动的经验教训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综合,其理论研究也仅局限于文书及档案的定义、种类、性质、作用以及档案与文件的关系等。建国后,随着各级各类档案馆和国家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普遍建立,形成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全国性档案事业,从而使档案学研究对象和范围扩展到档案、档案工作以至档案学自身。在此基础上,经过较为深入的分析与综合,形成了一批档案学分支学科,如档案管理学、技术档案管理学、档案保护技术学、档案文献编纂学、中国档案史等,初步构建了档案学学科体系。20世纪80年代后,档案工作实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工作手段的现代化、电子化而变得越来越丰富也变得更为错综复杂,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在这种形势下,我国档案学在继续加强传统学科研究的同时,开始对档案事业管理、档案法规、档案效益、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等新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这些新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入分析与综合,形成了一批新的分支学科,如档案事业管理学、档案法规学、档案效益学、档案经济学、影片照片录音档案管理、电子档案管理等,使现代档案学学科体系更为完善。由此可见,我们对档案学研究对象的认识,是在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的反复过程中逐步完成的。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新的学科不断出现,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结构论、协同论和突变论等理论观点向各学科领域广泛渗透,从而对各学科形成了强力的冲击,也促使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完善和变革———由分析、综合转变成系统分析与系统综合,即运用系统的观点对事物整体进行分析与综合。今后我国档案学的研究将呈现出强烈的整体化趋势。

3、我国档案学注重应用研究的趋势

档案学研究可以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部分。基础研究是对档案、档案工作及档案学自身的本质特点和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从而形成高度抽象概括的知识体系。应用研究则是运用基础研究所提供的科学认识和科学原则去解决档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档案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因而基础研究在档案学研究中所占的比重是较小的,应用研究所占的比重明显居高。档案学研究注重应用研究的趋势,一方面是由档案学应用学科的性质与任务所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迫于我国档案学研究的现状。目前,我国档案学基础理论同国外相比较为先进,但应用研究则比较落后。档案工作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发展,提出大量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必将引起档案学研究的注意与投入,下个世纪应用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

从20世纪30年代到现在,档案学已经走过了70年的成长历程,虽然其理论研究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站在21世纪的阶梯上回望,我们可以说,中国档案学理论研究已经驶上了繁荣发展的快车道。在这条路上,中国档案学理论研究将以更为求实的精神、更为广阔的视野、更为科学的态度、更为深入的内容和更为多样的方法完善体系发展自身。

猜你喜欢

档案学理论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超学科”来啦
盛满理论
档案学学科入门指导课程专题设计探讨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中国档案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