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与实践方向

2020-11-06李宏

现代营销·理论 2020年12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

李宏

摘要:越来越多的新媒介技术伴随着智媒体时代应运而生。高等院校的大学生,特别是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大学生在媒介素养的培育与实践方面更应紧跟时代步伐。作为高等院校的专业教师,也要从知识素养、专业技能素养、媒体意识素养、创新思维素养等方面培育新闻传播人才。

关键词:智媒体;媒介素养;培育与实践

智媒体时代高等院校大学生,特别是是地方高校的本专科学生在接触新事物、处理大数据内容等方面变得能力更强,效率更高,创新性更强。“三微一端”的迅猛发展影响着高等院校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针对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不仅仅要具有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必备能力,更要具有较强的媒介素养去指导实践,用具有创造性的观念和作品打动人、影响人。

数字阅读的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公众接受和使用数字媒介,媒介技术的日新月异助推着传播内容、传播路径及传播效果的不断发展和更新。我们在该等院校中的新闻传播课程势必要打破“纸上谈兵”的传统思维,特别近一学期的网课实践,教学手段和方式方法的革新迫在眉睫。如何培育学生的媒介素养,让他们的媒介素养在实践中应用和创新,是高等院校专业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紧跟时代发展,更好地利用纸媒体所赋予的优势,顺应智媒体时代的媒介生态和发展革新,使得大学生在知识素养、媒介意识素养、专业技能素养、创新思维素养等方面扎实基础,创新发展。

一、媒介素养的定义及培育方向

智媒体时代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具有相应的媒介素养,并且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发展和创新才会不断提升媒介素养。有了基础的媒介素养以后,作为高等院校的专业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培育学生的媒介素养。

(一)媒介素养的定义

媒介素养是一个舶来品,主要包括能力模式、知识模式和理解能力。对于大学生而言,不仅要了解最基础的媒介知识,学会使用媒介,还要具备判断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价值,学会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巧。不仅如此,还要学会使用大众传媒去发展自己。

媒介素养不仅包括接受媒介产品的能力,而且包括用独立的批判的眼光看传播媒介的内容和建设性地利用媒介的能力。媒介素养不仅是使用媒介的需要,还应该是一个现代社会公民素质的一部分。所以,有部分专家学者提出:“媒介素养就是指人们正确地判断和估价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作用,有效地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素养。”

(二)知识理论培育

对照国标,高等院校中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各个专业应开设一定的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选修课。这不仅是国标要求,更是智媒体时代的与时俱进,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具体的知识理论培育中,比如影像课程的开设。既然是高等院校课程培养里开设的影像课程,理论课程教授是不可缺少的。但现实情况是,不仅有很多学生觉得学习理论没用,就连设计专业的相关课程培养计划的教授人员也在大幅压缩理论课程,觉得在实践中能够更好的认识学习。事实正好相反,“书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是强调在书里得到的知识一定要通过检验的,可是,脑袋里空空的如何去检验?会使用器材了,拍什么?拍点什么?为什么要拍?用不用什么手法编辑?为何要用蒙太奇效果?一切都是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上的,所以一定要培养好学生的影像课程的理论学习意识。

影像课程如此,其他类型的课程也是这个道理。重视知识理论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是根本和基础。

(三)实践实操培育

2015年10月,由国家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文件中就明确指出,地方性高校应该转变办学思路,以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为主要目标,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为主的专业人才。

学生们在影像课程里面学到的理论知识,不是听听、考试一下结束了,这样的话我们的学生不会适应融媒体时代的发展的。新闻与传播学院很多专业课程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操性。它不仅包括了前期的理论认识学习,还有后期的策划、拍摄、灯光、编辑剪辑等一些列工作。

只有让学生分门别类的去实践才能深入的理解新闻与传播课程的重要性,未来才会成为行业里面的佼佼者,所以,作为新闻与传播专业的教师培养学生在影像课程的实践意识是重中之重。

(四)创新思维培育

创新人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原动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有具备创新思维的人才。新时代新闻与传播专业学生的培养更需要培育创新思维的素养。新时代媒体融合背景下,5G技术的慢慢普及、VR/AR的大量使用、移动客户端的APP开发等,都要求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紧跟时代,并且一定要具有创新思维的意识,作為培养新闻传播人才的高等院校要注重创新思维素养的培养。

总书记指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总书记新闻观高度强调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开展时对党性原则的坚持,要让新闻舆论工作能够体现党的意志,能够宣传党的主张,能够反映人民心声,这才是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的题中之义。所以说,总书记新闻观能够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的传播力。

(五)媒介素养培养

总书记敏锐地把握了新时代的脉搏,提出了“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这一新使命。总书记新闻思想既是对我们党新闻理论的继承和创新,也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的总结,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科学指南,为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其所揭示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基本规律和主要理论包括:一是突出强调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二是突出强调坚持新闻舆论工作的人民性;三是突出强调遵循新闻舆论工作的规律性;四是突出强调新闻舆论工作的创新性;五是突出强调做好网络新闻舆论工作;六是突出强调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七是突出强调加强新闻舆论队伍的建设。同时,特别需要重视的是,总书记新闻思想不仅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对党的执政工作也有指导作用;不仅是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好本职工作的根本遵循,也是每一位党政领导干部做好本职工作的根本遵循。

二、智媒体时代媒介素养培育的实践方向

(一)线上线下教学资源互补 扬长避短

课程的改革探索与人才培养的方向息息相关。以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为主的地方高等院校,课堂教学仍是影响课程改革实践的主要方向。在近几年的探索实践中,影像课程的课程设置多安排了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有的课程采取五五比例分配,有的采取四六比例分配。

智媒体时代下的教学改革会有更多的新媒体技术涌现,会催生更多的教学实践改革。更多新媒体的信息技术涌现,成就了微课、翻转课堂、慕课等一大批教学新手段。由于它们显著的优势,短小精悍又有针对性,符合学生的接受新鲜事物的习惯。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收看微课程,并且可以有目的性有选择性的反复观看。

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及时在线与老师沟通,发表评论提出意见,这也是翻转课堂的精髓,极大限的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更高效的推动了学生作品的创作。

(二)广阔的实践平台 促进校企合作深入

以郑州西亚斯学院为例,新闻与传播学院现有4个教学实验室。分别是摄影实验室、演播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和图文制作实验室。这四个实验室全部和新闻与传播课程的教学相关联。学生在课堂上,以听老师讲授和示范为主,开放实验室,可以使得学生更自由的支配时间,从而自主进行作品创作。这是保证学生校内实践的基础。

校外不断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不断深入校企合作领域,让学生真正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三)搭建融媒体实践平台 创新思维

智媒体时代下媒体融合的趋势毋庸置疑,这给所有人成为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提供一种可能。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渠道进行作品创作和传播。不仅如此,这些实践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新闻敏感和政治素养。通过实践活动,以融媒体实践平台为载体,让学生多熟悉新闻与传播相关的实践内容,自己策划、自己组织、自己完成实训作品,与此同时,不断强化自身的新闻政治意识。

三、结语

智媒体时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培育与实践与新兴的新媒体技术密不可分,要求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紧跟时代,并且一定要具有创新思维的意识。作为培养新闻传播人才的高等院校要注重理论知识、实践实操、创新意识和媒体传播的教授引导。

智媒体时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培育应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迎合新时代背景下的媒介生态和发展,培养出具备专业的知识素养、专业技能素养、媒体意识素养、创新思维素养的新时代新闻传播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涛.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专业人才培养的坚守与创新[J].2017.9.

[2]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養调查研究[D]. 遒布其.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7.

(本论文为郑州西亚斯学院2019年度教改基金资助项目 项目编号:2019JGYB15)。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媒体素养现状观察与培养对策
城乡初中生媒介素养状况调查
学习型社会视野中的媒介素养教育之思考
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机制研究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媒介素养
基于受众媒介素养的广播新闻节目创新策略探讨
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媒介素养之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