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切口新闻报道的吸引力
2020-11-06弓凤飞
弓凤飞
[摘要]一个小的新闻场景中,有时蕴含着大的时代精神。一项传统制瓷技艺的代表作、商家贴出的一纸“闭店公告”中留下的两部退款电话、拆迁中保留下的三棵树、500只迁徙中的藏羚羊……具体而细小的新闻素材,乍一看,只是些“小”题材,实际上,当记者敏锐地抓住一个个小的、独特的新闻视角时,也许会钓到“大鱼”“活鱼”,更有机会通过小的新闻视角揭示重大的背景主题,写出高质量的新闻稿件,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关键词]新闻角度;新闻敏感;新闻价值;读者意识
一、小处着眼选择新闻角度
新闻角度是记者发现事实、挖掘事实、表现事实的着眼点、入手处"。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记者报道一则新闻,可以选择的角度是多元的。以“木叶盏”相关报道为例,从多家媒体众多新闻标题中即可看出记者因选择新闻角度的着眼点不同,报道效果和吸引力之间存在的差异。
木叶盏又被称为“树叶盏”,创始自唐宋,宋代开始流行,是出自江西吉州窑的一种盏内装饰有木叶纹的黑釉茶盏。不少媒体都做过木叶盏的新闻报道,但报道角度有别。如《木叶盏,一片叶子在碗里的神奇!》《吉州窑精品木叶盏,国内首作》《风雅,一叶入盏,雅韵千年》等。
上述报道,新闻标题制作都很精美。但是,今年6月16日,新华社刊发的《“无双”木叶盏》报道能让读者眼前一亮,就在于记者报道角度的独特,这里的独特来自于记者在标题中把人人心中有的木叶盏特点“无双”提取出来,导语中,用了人们熟悉的一句俗语呼应标题。“无双”,是报道木叶盏众多角度中一个极小的切入点,它虽然显而易见,但也容易被人忽视。了解过木叶盏的人,尽管很多人心中一定出现过“无双”的画面,但是在笔下却与其失之交臂。
从庞杂的新闻素材中抓取小的切入点拟好标题,行文中的内容能够和主题高度呼应,这需要记者具有高度的新闻敏感。新闻敏感就是人们常说的“新闻嗅觉”“新闻鼻”“新闻眼”,是指新闻工作者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迅速而敏捷地辩别和捕捉生活变动的信息并衡量其中新闻价值大小的一种能力。
记者用新闻敏感找到好的新闻素材,还要不断练习从小处入手,选择精准的新闻视角进行表现,稿件中呈现的细节越丰富,越能吸引读者的关注。
二、小事件中挖出鲜活新闻
新闻“猛料”可遇不可求。更多时候,记者需要从身边小事中发现有价值的新闻。
记者站在新闻线索价值判断的前线,对一个新闻线索是视而不见,还是如获至宝,取决于他对新闻线索价值判断能力的高低。新闻价值是一个事件值得被报道的意义的总和。如何衡量一个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学术界给出的解释是,要具备五项价值要素,即: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和趣味性。今天,五大价值要素又被赋予新的内涵,还需兼具“有用性、有理性、有情感、有党性”同。
今年5月13日,我从太原一家店铺的一纸“转让告知书”中发现了一条有价值的新闻。“本店已转让,请持会员卡顾客尽快办理退款手续”,告知书末尾留有店主的兩部电话,店家专门用了比正文处更醒目的字体标出。这个事件的新闻价值在哪里?其时,太原正处疫情防控期间,城市里偶尔会有无力经营的店家转让店铺或关门的事情发生。转让很正常,非新闻。然而,门店转让前,店家提示顾客办理退款,这种做法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诚信示范。这样的事例就有了报道的价值。经过采访,5月14日,消息《转让店铺后店主发出“退款提醒”》在太原日报2版头条刊出。
来自大众日报的新闻作品《乡愁难却“三棵树”》,是一条典型的从小事情中挖掘出大主题的好新闻。在“厂中村”拆迁中,保留了三棵老树。它所反映出来的主题,是党的优良作风之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条新闻的价值体现的是党的优良作风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两部退款电话、三棵树,这些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小信息中,经过记者挖掘梳理,能充分体现其新闻价值,让读者从中受到启发。
三、细节中激活新闻吸引力
以第13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请过路吧,亲爱的藏羚羊》一文为例,可以看出细节的描述,对提高新闻采编质量,提升新闻吸引力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通过细节可以验证新闻真实性。技高一筹的记者,懂得通过用细节描写为新闻报道增色。当读者能从一篇报道中读到现场感,那这篇报道就是可圈可点的。新闻报道中现场感的呈现,或是画面,或是行为举止,或是声音,留存度的高低,考验的是记者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记者的笔下能够还原一个新闻场景,一定是因为他身临其境到了一线,对现场有过准确又精微的观察,能够从凌乱的信息中去粗取精,最后才能在笔下留下最真实的精彩时分。
我读过多遍的《请过路吧,亲爱的藏羚羊》,消息中有多处细节让人称赞:“为不惊扰这些可爱的精灵,可可西里至五道梁一线,铁路夜间停止施工,拔走彩旗,灯光休眠,机器熄火。”“母藏羚羊若无其事,像跨过自己家的门坎一样;小羊羔紧依着母羊,流露出一种莫名其妙的惊喜。”这些细节的描写,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在采写《转让店铺后店主发出“退款提醒”》一文时,我和店主确认的许多退款细节在消息中一一呈现。“会员温亚萍得到21元退款”“被退回消费余额276.5元””79元、58元、31.5元,董女士退还顾客的每一笔钱有零有整”……些细节的出现,让一个负责任的诚信店主形象跃然纸上。
当“内容为王”被一提再提时,我们不该忽略的一个思考维度是报道效果的提升需要通过更多新闻细节来支撑。新闻语言,是用高度概括、笼统的、宽泛的文字,还是用具体、形象的新闻细节表现,呈现效果大相径庭,对读者的吸引力也截然不同。
四、小落点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一则新闻报道影响力、传播力和吸引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与读者距离的远近。新媒体环境下,类似“大水漫灌”“高举高打”式的新闻报道,会让读者敬而远之。而“精准滴灌”小落点式的新闻报道,会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让读者觉得有亲和力,传播效果更好,新闻吸引力更强。
当记者决定找小切口,讲真故事时,他愿意从社会最关心、最能引起读者注意的问题或事物入手,这意味着他一定有读者意识。新闻报道的读者意识,藏在新闻作品的字里行间。有读者意识的新闻报道会更有生命、有趣味、有故事、有情怀,观之可亲、令人信服”。
新闻作品《“无双”木叶盏》在不足500字的篇幅中,把木叶盏一个“生冷”的传统制瓷技艺的代表性作品写得可亲近、可理解。木叶盏是怎么制成的?记者用事实说话,简明、准确地概述了这一古代吉州窑独有的陶瓷烧造工艺的烧制过程。短小精悍、精炼是这则报道的特色,写木叶盏的背景信息,记者没有滔滔不绝地大篇幅介绍,寥寥数语娓娓道来,只在三言两语间,点出读者关注的“痛点",尽显木叶盏跃动的生命气息。
新闻吸引力来自读者的关注,什么样的新闻作品更能博得读者的关注?新闻标题和正文中,懂得个性化、通俗化语言的运用,是加分项。
一些有吸引力的小切口报道,赢在语言落点小、有新意。如《请过路吧,亲爱的藏羚羊》一文中,“可爱的精灵”“像跨过自己家的门坎一样”等语言,均是小落点叙述,让读者感到亲切。
小落点,是更接地气的新闻落点。少了大而无当的信息,直接构建起与读者交流的桥梁,更易引发读者共鸣。
参考文献:
[1]左禹华:浅谈如何寻找新闻最佳角度[J].新闻窗,2015(4):38-39.
[2]T欣.论新闻敏感性在新时期新闻采访中的作用[J].记者摇篮,2018(9):43-44.
[3]郑晋鸣,李薇.今天我们如何看待“新闻价值”[J].青年记者,2017(02):23-24.
[4]刘保全.一篇美文——评第13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请过路吧,亲爱的藏羚羊》[J].新闻实践,2004(04):36-37.
[5]郭士辉.浅谈新闻报道的读者意识[J].新闻前哨,2019(03):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