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动仪式链视角下哔哩哔哩网站跨年晚会“破圈

2020-11-06付海楠

新闻传播 2020年16期
关键词:亚文化

付海楠

[摘要]2020年伊始,“B站破圈”就成为了第一个值得关注的网络文化事件。这场由哔哩哔哩网站(简称B站)与新华网联合主办"“2019最美的夜”主题跨年晚会被全网热议、分享,不仅获得了好的口碑,也让青年亚文化媒体B站实现了“破圈”。晚会以网站直播的形式让用户参与其中,用弹幕的形式将视线集中到共同的内容,用户在观看之后进行二次创作,上传分享观看感受实现情感共享与体验。

[关键词]互动仪式链,哔哩哔哩网站,跨年晚会,亚文化

研究背景与问题:“2020年的跨年晚会,B站在与各大卫视的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不管是在口碑还是在热度方面,这场“属于年轻人”的晚会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那么在这场跨年之战中,B站是如何贏得受众喜爱的呢?本文将以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为理论框架,以晚会内容为落脚点,对这场成功“破圈”的跨年晚会进行分析。

一、理论框架:互动仪式链

2003年,美国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在涂尔干的宗教社会学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互动仪式链理论,认为“互动(即仪式)是社会动力的来源,而情感能量是人类交流互动的核心要素,人们参与传播的动机实质上应归结于情感能量的理性选择。”叫他指出有四种主要的组成要素或者起始条件促成互动仪式的完成,分别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的人的身体共同在场,对局外人设定界限,人们的注意集中在共同的活动或对象上,人们分享共同的情绪与情感体验。

在B战跨年晚会上,网站用户以表演嘉宾和节目内容为关注焦点,通过弹幕、评论等方式进行沟通和分享,营造“共同在场”的仪式感,不断加深对自身圈层的群体互动和认同感。

二、B站跨年晚会中的互动仪式分析

(一)观看晚会营造“共同在场”仪式

柯林斯认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身体共同在场是互动仪式产生的起始条件。柯林斯特别强调了人们必须“亲身在场",但是部分学者认为,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直播技术的运用,这一限制条件将被打破。B站为受众搭建了共同在场的虚拟平台,实现“虚拟在场”,用户不管是不是同时观看,通过弹幕及评价都能产生“共同在场”的效果。用户在实时关注晚会内容的同时,不管是否有意识的关注对方,都能通过身份在场影响其他用户。

(二)青年文化群体认同一对局外人“设限”

第二个要素就是对局外人设定了界限。参与者知道谁在参加,而谁被排除在外。2018年3月,B站的上市招股书显示,B站2017年第四季度的月度活跃用户为7180万,其中有81.7%出生于1990-2009年,这部分人群被称为“CenerationZ"(“Z”世代)。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Z"世代(90后、00后)拥有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受教育程度,从小接触互联网,对网络亚文化问题有着天生的认同感。这些青年群体往往在自己的文化社区特别活跃,发表观点,以此找到自我表现的机会。

他们在彼此互动的过程中也有着自己的一套文化符号,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在B站跨年晚会的弹幕和评论内不少见到“打卡”“补课”“战歌响起”等表达方式。这些专属于他们交流的词汇,对于懂这些符号的人就自然视为“局内人”,对于不懂的人则被视为“局外人”,被排除在外。

(三)用户通过弹幕交流将注意力集中在同一内容

柯林斯认为,共同关注的焦点是互动仪式链的重要一环。“当人们聚在同一地点时,就有身体的协调性....人们之间相互关注,不管一开始是否对其具有明显的意识"。用首先青年亚文化群体的建立往往是基于社群成员相似的兴趣和价值观,而利用弹幕这种表达方式就可以将自身群体的视线集中到这一兴趣焦点上,正好能够满足他们对于兴趣内容的讨论。其次,在弹幕互动的过程中也呈现出接力式的特点。在B站跨年晚会的回放视频播放一开始,就不断会出现“日期签到”的接力现象;有人对某个节目或者

嘉宾作出评价时,就其后就会有人立即接力回应,用户的视线也就始终在集中在同一焦点上了。

作为国内最大的弹幕网站,哔哩哔哩网站的弹幕文化影响力巨大。这种独特的视频体验让基于互联网存在的弹幕能够超越时空限制,构建出一种共时性,形成一种虚拟的部落式观影氛围,问让用户的注意力集中在同一内容上。通过互动,产生时互动的错觉,受众的群体认同感也能够得到满足。在跨年晚会的回放的一开始就出现满屏的“补课”,《华夏》音乐一响起,“此生无悔入华夏”排队在屏幕前飘过。这种即时互动性极好地迎合了"Z”世代的,特点,用户在弹幕交流过程中能够巩固自己的圈层文化。(四)分享共同的情绪与情感体验

作为互动仪式链的最后一环,也是仪式可以启动的重要条件之一,情感分享与表达让社群成员之间能够更加牢。

在B站跨年晚会当中,邀请来《英雄联盟》2019年全球总决赛(S9)主题歌《涅樂(Phoenix)》原唱,与观众一起重温中国战队的夺冠之路,观众会因为网络游戏场景和角色的呈现而产生情绪的波动,并且以弹幕、评论等形式彼此分享,或激动或感慨。同时,通过投币、点赞和分享的方式来共享互动的情绪与情感体验,守在屏幕前观看的青年群体会增强对群体自我身份的认同。

除此之外,对晚会的二次创作也是分享情绪和情感体验的一种方式。UP主在B站跨年晚会结束后,会将观看时的状态制作成新的"reaction"内容,增加了娱乐性和趣味性的同时,也会网站用户带来了新鲜感和情感的交流,给予观看用户更多的表达和互动的权利,进而提升用户的参与感,实现群体成员分享彼此情绪和体验的仪式,也能够反哺B站的内容生态圈。

三、互动仪式下的亚文化圈

在多元文化與泛娱乐化的今天,如何打造一条联通小众文化群体以及其他用户群体的互动仪式链,将自身打造成国内体系庞大的亚文化社区尤为迫切。B站能够有在亚文化市场特别是二次元文化占据一定位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亚文化的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

(一)精准聚焦"Z”世代用户

Z”世代作为青年亚文化圈的主体,在网络社区有着天然的优势,在亚文化圈构成了基础用户。所以,网站平台要充分了解基础用户的喜好,增加与用户的黏性,培养Z”世代的忠诚度。群体成员之间相互认同往往能够创造出巨大爆发力,“小众狂欢”下的群体在相互认同的情况下,更容易产生群体认同感与归属感。除此之外,意见领袖的作用在亚文化圈内也极易发挥。由于"Z"世代更多的是是青少年,他们培养自己的文化品味,更容易受潮流的影,所以意见领袖的的发声与推广在成员内部也容易引起“粉丝效应”。

(二)革新内容生产,打造共情符号

对于青年亚文化圈成员而言,培养互动仪式的下一步需要保证不断的内容生产,用优质内容吸引用户在圈内的参与。内容是维持亚文化圈层生命力的重要条件之一,用户的焦点需要集中到一点上,而这一点必须能够引起社群成员的共同关注。网站搭建了从内容“输出”到“接收”的互动仪式链。用户可以在站内观看视频、评论的同时,也可以进行二次创作,这个就是革新内容的过程。利用用户在创作中生产的新的符号不断增强社区用户的参与感,然后吸引其他用户进行再次创作,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满足用户在参与过程中增强共在感,强化身份认同。

(三)实现与主流文化“破壁”融合

网络亚文化群体是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而逐渐壮大起来的新型社会群体,在群体内有比较强的认同感,并且在其发展中形成一定的集体意识和共同的符号。由于亚文化风格青年群体对于局外人设限,所以基础用户就成了青年亚文化群体的基石。亚文化网站内容若无法基础用户的体验感,则会造成用户流失,互动与分享也就无法实现。所以网站势必要与主流文化融合,争取主流文化中的一部分用户,破除所谓“流动”或者“稳定”的框架,达到与主流文化共生共存的状态。

结语

2020哔哩哔哩跨年晚会具备了柯林斯互动仪式的四个条件:通过网络直播营造“虚擬在场”的仪式;观看节目时,特定的文化符号对局外人设限;通过弹幕表达将用户的注意力集中到共同的内容上;晚会结束后,用户也会在网站或者其他社交媒体上发布对晚会内容的评价来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寻找身份认同。用户在这种互动仪式中能够获得满足感和归属感是晚会“破圈”的有力证明。随着文化的不断发展,青年亚文化社群也需要打破与其他圈层的壁垒,融入其他主流文化元素,实现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迪,严三九.网络亚文化群体的互动仪式链模型探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38(03);17-20.

[2]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M].商务印书馆,2012:79-80.

[3]B站陈睿:每四个90/00后网民就有一个B站用户https://www.guancha.cn/ChanJing/2018_12_21._484064.sht-ml

[4]周瑞。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的弹幕视频互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1]陈思涵.以哔哩哔哩为例,解密网络亚文化的互动仪式链[J].中国广告,2019(05):32-34.

[5]陈一,曹圣琪,王彤.透视弹幕网站与弹幕族:一个青年亚文化的视角[J].青年探索,2013(06);19-24.

猜你喜欢

亚文化
出圈:青年亚文化与“主流”的互相靠近
亚文化是读懂年轻人的有效方式
亚文化是个筐,你可别啥都往里装
传播的本土视角:从媒体异视异色(vice中国)、透明人看亚文化的延伸
亚文化的力量
虚无的抵抗,模糊的收编
“二次元”渗透下电影的审美趋势
场景传播对青年亚文化产生的影响
把脉“腐败亚文化”
亚文化,在商业围城中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