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唱柴桑渊明文化

2020-11-06张端阳王定刚

知识窗·教师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谱曲园田九江市

张端阳 王定刚

九江市柴桑区北临长江,东倚庐山。自古以来,千年柴桑故郡就是文化圣地。陶渊明是东晋时期一位伟大的诗人,至今留存诗作百余篇,其作品表达的平淡、醇美、归真、隐逸、清廉、秉正等思想影响着中华民族历代文人。“种桑长江边,三年当望采”的柴桑区便是陶渊明故里,擁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基奠。

为弘扬当地特色文化,让古诗重焕生机,九江市柴桑区第三小学将陶渊明的著名诗作《归园田居·其三》进行了改编谱曲传唱,这也是九江市柴桑区第三小校承担的九江市教科所重点课题《小学生诗词诵唱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如图1所示。

一、诗词改编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歌咏了田园生活闲适恬淡的美好,表现出不与黑吏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为了适应现代演唱方式,课题组在诗句后面加了几句: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我走在苍茫的暮色里,采回一篮的斜晖。门前的车马绝踪迹,只有那孤鸟绕树飞。谁能解得此中的真意,就永远不会伤悲。

所加三句都取自于陶渊明其他的诗作,如“日暮巾柴车,路暗光已夕”“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等。

口语化的现代歌曲更具感染力,也更容易被人们传唱。为了押韵顺口,兼顾意境的刻画、情感的抒发,课题组还精心打磨了歌词。

二、诗词谱曲

九江市柴桑区第三小校出资聘请专业人士为歌词编曲谱曲,录制成歌,并通过美篇、抖音、县级融媒体等传播媒介进行广泛传播,有效弘扬了柴桑陶渊明文化。

《归园田居·其三》这首歌的曲调平和协调,与诗中平淡恬适的情感相契合,营造出一个归隐诗人从野外耕种回来的意境。歌手是专业代唱的小女孩,她清丽甜美的歌声拉近了这首歌与小学生的心理距离。

三、实践反思

这次诗词入曲的实践只是课题组的初步尝试,并获得了一些经验。

1.价值取向要正确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但也存在一些错误观点和消极思想,所以课题组必须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同时,小学生的思想价值观还未成形,所以课题组要选择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古典文化。陶渊明的诗作有些反映明哲保身、及时行乐、消极无为的人生观,这是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等社会环境的产物。当今中国,人们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充裕,社会稳定,科技和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为人的创造能力提供了广阔空间,所以课题组要慎重选择、正确阐释价值观的陶渊明的诗句。

2.歌词意境要承接

改编歌词时,课题组没有单纯为了押韵而胡乱填上不协调的句子。改编《归园田居·其三》时,课题组紧紧抓住原诗中的“归”和“愿无违”进行拓展,想象出诗人黄昏种豆归家的所见所感,情节上是连贯的,思想上是一致的,唯一遗憾的是,为了歌词悦耳顺口,也为了联系小学生生活实际,改编中加入了诗人提篮子的意境。“采回一篮的斜晖”初稿时是“扛着一锄的斜晖”,这样虽营造出了“荷锄”而归的意境,但“扛”音调不协和,显得缺乏童趣,所以终稿将其修改了。

3.曲调与古诗要协和

曲调只有准确表达古诗蕴含的感情,才能更好地起到感发挥作用。在谱曲之前,课题组向聘请的专业作曲人提出了要求,即陶渊明的诗作应配以平淡舒缓的曲调,这样才能符合陶渊明的性格气质,创设出悠邈、恬静、自然的诗境氛围。

(作者单位:九江市柴桑区第三小学)

猜你喜欢

谱曲园田九江市
劳动最光荣
《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对比阅读
九江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我爱我的祖国
为九月谱曲
捉拿
九江市青联七届三次常委(扩大)会议召开
如何为歌词谱曲
高中课文注释辨析二例
如何让学生谱曲歌唱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