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联动—变动”式的数学单元复习模式

2020-11-06张冠华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单元复习联动变动

张冠华

摘  要:单元复习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发挥着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作用。运用“联动—变动”式的数学单元复习模式,要重视知识的“联”、运用“变”,让单元复习课真正发挥出应有的能效。通过“联动—变动”式的数学单元教学,建构学生认知结构,激活学生数学思维,从而不断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联动—变动;单元复习;复习模式

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复习,包括章节复习、单元复习、期末总复习等。在诸多复习课中,单元复习无疑是一个重要节点。一方面,单元复习是对章节复习、课时复习的串接;另一方面,单元复习又能奠定毕业总复习的基础。可以这样说,单元复习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发挥着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作用。提起单元复习,教师普遍地感到难上。其原因就在于:单元复习课容易成为知识点的罗列,容易成为知识的平铺直叙,容易成为“炒冷饭”“炒夹生饭”,等等。复习课应当如何来上?如何让复习课真正发挥复习的功效?笔者认为,运用“联动—变动”式的单元复习模式,能提升复习的整体性效能。

一、整理重“联”,建构学生认知结构

数学知识是结构性的,但在教材中却是以一种“散点形态”呈现。在新授课教学中,学生可能已经掌握了数学知识点的本质,但对于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却缺乏一定的认知。复习课,就是要将数学知识串接起来、联通起来,将数学知识结构化、系统化,从而能将数学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单元复习整理,就是要在“联”字上下功夫。

1. 形成“联”的眼光

单元复习,不是对单元所学知识的再现,而是将单元所学知识串接起来。作为教师,首先要形成“联”的眼光,拥有“联”的意识。为此,教师要对单元知识进行高屋建瓴地梳理,不仅瞻前而且顾后,不仅左顾而且右盼。美国著名结构主义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建立知识网有两大好处:其一是有助于利用普遍规律解释特殊现象;其二是有助于知识迁移,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形成“联”的眼光,需要教师拥有一种“高观点”“大思想”,从而能将数学知识统驭起来。比如复习“小数的加减法”(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这一单元内容时,就有必要将整数的加减法与小数的加减法进行对比,让学生认识到它们的相同本质与不同的表现形式,即“只有相同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在整数表现为“末位对齐”,在小数表现为“小数点对齐”等。相比较于小数加减法的法则和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这是一种更为上位,更具统摄性、包容性的认知。

2. 形成“联”的能力

联,不仅仅需要意识、眼光,更需要一种能力。在我们看来,“联”的能力、品质一方面与知识的活性程度相关,另一方面与学生的知识统整能力相关。因此,在实践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产生“联”的眼光,更要引导学生生成“联”的能力。在单元复习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活化,增强数学知识的活化程度。比如复习“因数和倍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这一单元内容时,对于每一个数学概念,教师都有必要引导学生认识其因果、包含、种属关系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运用已经学习的概念知识去建构新概念知识。如因数、倍数与公因数、公倍数,因数与质数、合数,互质数与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弄懂每一个知识点,才能在知识点之间构建知识网络、结构。

3. 形成“联”的时空

在数学单元复习中,教师要为知识的“联”赋予充分的时空。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相关的知识点纳入其中,让思维导图成为一个不完形的召唤结构。这种不完形的召唤结构对学生的整理、认知具有召唤作用。比如复习“多边形的面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这一单元内容时,笔者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面积作为认知节点纳入知识图之中,学生就能根据知识图的逻辑,回顾整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以及梯形的面积的推导过程。多边形的面积在学生的头脑中就能形成一个整体。如此,数学知識就不是一个个孤立的、彼此毫无关联的知识点,而是环环相扣的,具有科学性、组织性的结构。借助于知识结构,学生能将数学知识网络化。如此,形成学生立体的、交叉的、多维的认知视域,这种认知有助于学生后续学习“圆的面积”。

二、练习重“变”,激活学生数学思维

复习课,不仅仅要建构知识结构、完善认知结构,更要通过变式练习,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法的方式展开。在比较、变式中,调动学生数学学练的积极性,开掘学生数学学练的创造性。如果说,知识的“联”能让学生有助于让学生建构认知结构,那么,练习的变就能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让学生更好地巩固自己的所学知识,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

1. 变“形式”

在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时,一个常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就是让学生练习。通过学生的练习实践活动,才能生成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为了让练习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问题的形式就不能呆板、教条、单调,而应当注重题型的变化,注重形式的变化。通过对比练习、类比练习、求同练习、求异练习、短期练习、长期练习等,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洞察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比如复习“分数除法应用题”(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这一单元的内容时,笔者出示了一道应用题,然后让学生将应用题中的关键句进行改编。通过改编,学生认识到,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是相对的。只有将关键句中的单位“1”的量转化成已知的量,就可以运用乘法;而将关键句中的单位“1”的量转变为未知的量,就可以运用除法,等等。通过这样的形式变化,学生就能进行乘法应用题和除法应用题之间的转化。

2. 变“方法”

许多数学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在“一题多解”中,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沟通已有知识之间的关联,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形成对问题的本质认知。比如复习“工程问题”(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出示了这样一道习题:修一条全长1600米的公路,甲队3天修了全长的15%,一共需要多少天可以修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学生形成了基于具体数量的工程问题去解决问题的思路,即先求出全长的15%是多少,再求出甲队的工作效率,最后求出甲队的工作时间;有学生形成了基于分率的工程问题去解决问题的思路,即先求出甲队的工作效率是5%,然后再求甲队的工作时间是20天;有学生基于分数应用题的思路去解决问题,即根据“甲队3天修了全长的15%”,运用“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直接求出甲队的工作时间,即用“3÷15%”得到20天。同样的问题,基于不同的视角去分析,能敞亮学生的数学视界。

3. 变“结果”

单元复习,要重视培育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开放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在数学复习中,教师要设置开放性、发散性的问题,活化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灵动而多元、开放而不刻板。在复习之中,首先要关注学生问题发现的能力,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其次要设计富有启发性、思考性的典型问题;再次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复习中反思,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比如复习“百分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这一部分内容,笔者给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道习题,引导学生复习折数:48名游客到某旅游区游玩,门票是每人30元。旅游管理区对团体票(50人及以上者)有八折优惠,请你设计旅游付费方案。由于学生对信息的理解、处理方法等的差异,学生形成了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结果:有学生基于个体视角一个个购买;有学生购买团购票,这样就浪费了两张票;还有学生想到从其他队伍中拉两个人过来,这样既能打八折,同时还不会让团体票白白浪费掉,等等。正是基于不同的开放性思路,让学生形成了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结果。

小学数学复习课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博大精深。实施“联动—变动”式的复习模式,不能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而应当有针对性、有方向性、有重点性地进行复习,让学生能抵达“解一题、通一类、带一串”的问题解决境界。“联动—变动”式的复习模式,不仅能完善知识结构,建构认知结构,而且能活化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单元复习联动变动
北上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北向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南向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变动的是心
小学语文单元复习的重要性分析
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模式研究
多展联动:“新常态”下会展业发展的新思路
创新创业人才“三区”联动培养体系探讨
秦皇岛高校与社区文化建设联动长效机制的构建研究
打破思维定势,创新单元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