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高校与社区文化建设联动长效机制的构建研究
2016-04-05张进宝
张进宝
摘 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社区功能进一步齐全,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等学校是高素质人才聚集的场所。城市社区与高等院校形成资源互补,这为区域化协作创造了可能。如何更好的发挥高校资源优势,服务地方,这是高等学校区域和谐发展和实践育人的重要内容。笔者基于秦皇岛市高校与社区为研究样本,探索高校与社区文化建设联动长效机制的新渠道与新方法。
关键词:高校;社区;文化建设;联动
一、高校与社区文化建设联动机制的基本内涵
(一)文化建设联动机制的概念。联动机制是指服务区域内,各主体通过一定的联系方式,进行相互协调合作响应,各环节的互动交流、联动协作,以提升工作效能的机制。主要包括联动推进机制、联动运行机制、联动评价机制和联动保障机制等。建立这一机制,必须坚持整体性、方向性、人本性和务实性的原则。
(二)高校与社区文化建设联动的重要意义。高校与社区文化建设联动的历史并不长,发展较早的上海也才只有十几年时间,但总的发展势头良好。在联动中,双方本着“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原则,相互合作,优势互补,社区物质资源以及人力资源注入高校,使学习场所从封闭的学校扩展到整个社区;同时,通过对高校注入社区文化资源,使社区文化得到丰富和发展,形成学生个体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共进共赢。
二、高校与社区文化建设联动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参与范围相对较小。到目前为止,在笔者所在高校系部服务的社区当中,我们仅在条件较好的秦皇岛市青馨家园、漓江花园社区设立了社会工作服务站,开展了志愿服务、文化宣传、党建工作等系列活动,互动比较频繁。其他社区由于自身资源和空间限制等多种因素,一些常规化无法正常开展与进行。同时,囿于学生假期与社区活动期存在一定程度的错峰,导致一些服务周期长的特色重点活动需要进一步统筹协调。
(二)资金不足。由于自身资金的限制,导致高校与社区文化共建工作一直面临资金不足的困难。学生和老师为社区文化建设所作的各种劳动与服务均是无偿免费的,有的工作资金还需要通过募捐、社会赞助等渠道获得,因此,资金不足导致很多工作无法开展。
三、秦皇岛高校与社区文化建设联动长效机制的构建措施
(一)联动推进运行,深化文化建设内涵。高校与社区文化建设项目从内容层面上而言,主要包含实践锻炼、文化创建、服务帮扶三大类;形式上包括社区挂职锻炼、队伍培训、专业实践、就业创业服务、勤工助学、文化共建、志愿服务、科研指导、帮扶服务、科技服务等;实践主体包括教师、学生、社区工作者、社团等;互动时间包括长期、中期、短期等。高校与社区的文化建设合作要紧密围绕这些内容展开,同时要基于两者与区域实际,创新渠道与方法,推进社区与高校多渠道、多层面、多层次的良性互动,提升文化建设内涵水平。如笔者所在的学院积极与秦皇岛市青馨家园社区中的老干部、老红军等群体进行深入双向对接,聘请社区老党员、老红军担任大学生思想成长校外辅导员,邀请他们定期到高校开展党课讲座,讲党史,引成长,以自身经历“现身引领”,使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奋斗历程有更深刻的认识。这种爱国、理想与奋斗的宝贵教育资源,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有效促进,是高校与社区实施“党建联动”,实践育人和协同育人文化共建的新突破。
(二)联动评价考核,提升项目管理水平。高校与社区深入全面开展文化建设,也需要进一步将建设项目过程进行监控与评价,建立一套相对科学和完备的考核评价机 制。将考评结果与改进意见和建议相互反馈,对今后工作提供借鉴,形成相互促进的协作氛围,提升项目建设管理水平。如笔者所在学院开展的团学干部社区挂职锻炼文化建设项目,制定《挂职锻炼社区工作手册》、《挂职锻炼意见反馈表》等台账,对挂职锻炼工作进行监督管理,提升工作的效率效能。
(三)联动科学研究,增强机制实施保障。随着社区与高校各自的发展与变革,相互间交流的加强,必将产生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要求,需要高校与社区文化工作者联合起来,深入实际,总结提炼,分析研判,通过课题研究、学术交流等多层次合作,为文化共建提供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推动文化建设工作纵深发展。
总之,通过实施文化建设联动,使得高校与社区优质的文化资源得到进一步吸纳、整合与利用,激发了文化创造活力,实现文化的共享、共建、共创、共荣,提升了高校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服务力,也丰富了城市社区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方婷.我国高校学生社区管理发展进程的回顾和展望[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102—103.
[2] 赵文博.高校学生生活社区文化建设探索[J].理论 观察,2013(1):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