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优化策略

2020-11-06张信

关键词:实验教学现状

张信

摘 要:在实际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一直是广大教师的薄弱环节。很多学校物理实验室建设不够健全,教学硬件与师资力量的缺乏,又加之教师教学方法的偏差,使得实验教学的成效显著偏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物理思维与综合能力的提升。本文从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出发,从多方面阐述提高教学成效的策略。

关键词:实验教学;现状;试题实验;动手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7-050-2

物理作为门自然学科,其充分揭示了物质的作用、运动规律,物理学的不断发展,不仅促进了世界进步,而且还充分彰显出国家的科研成果与科技含量。物理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具有较多理科的知识概念,而且还包含较多公式,这就导致学生学习较为困难,再加上物理学习还包含大量的实验,这就需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进行培养。本文主要对高中物理的实验教学策略进行探讨,以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一、注重实验教学的启发性和趣味性

实验教学启发性,要求实验能引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和积极思维。例如:在“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铁球碰鼻”的实驗,将大铁球用绳子悬挂在教室天花板上,将铁球拉离平衡位置,让铁球刚好碰到鼻子,然后释放铁球,铁球摆过去,又摆回向学生“打”来时,学生一齐惊喊起来,被“打”的学生被固定住了,无处可逃,吓得叫起来,但铁球却在“千钧一发”之际“荡”回去了,学生顺利“脱险”。这一实验把自然界的秘密(机械能守恒定律)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启发着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客观世界。

再如讲“摩擦力”一节时,教师可以取一根两端等大的圆木棒(实验前备好),叫一位“大力士”男同学和一位女同学到讲台上各握棒的一端,然后相互争夺,结果男同学取胜。然后,教师用事先准备好的油擦一下棒的一端,把擦油的一端给男同学,再叫他们各握一端争夺,结果女同学获胜。顿时同学们哄堂大笑。这样,学生不知不觉地将思维和兴趣都集中到“摩擦”上来。

启发性与趣味性是紧密相连的,有趣味性,也就有启发性,二者有机结合,就能吸引学生,这要求我们设计实验要内容典型、立意明确、仪器简便、操作简单、现象鲜明。只有这样,才能在启发性和趣味性两方面取得好的效果。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学生获得知识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主导性作用,但是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没有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将是一句空话。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是取得学习成功的内部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来唱主角

学生实验给学生提供了亲自动手的机会,既调动了获得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又能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通过设计、操作、观察、分析、归纳,自我解决头脑中的“为什么”,总结出合乎事物发展的新规律,使每个学生独特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在动手寻找知识真谛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因此,在教学设备能够满足需要的情况下,或经过努力能够创造条件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例如: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所需实验仪器比较简单,学生容易准备,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通过观察、记录数据,分析总结出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好奇的愿望,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兴趣,又在实验中学会了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技巧,并掌握了判断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方法(看弹簧秤的示数是否稳定)。部分学生在实验中还观察到物体未滑动前弹簧秤已经具有示数,预示着静摩擦力的存在,为进一步学习“静摩擦力”埋下了伏笔。

2.让学生上台做演示实验或协助教师做实验,为学生动手创造条件

对于一些实验器材简单,实验效果明显的演示实验,尽可能让学生上台做演示实验或协助教师做实验,为学生动手创造条件。如“弹力的产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之下,由学生上台进行操作、演示。学生的许多学习用品往往可以用来模拟物理过程,创设物理情景。书、文具盒等可用来模拟物体的运动,分析物体的受力,铅笔、钢笔等可用来模拟通电直导线;笔尖指向表示为电流方向,用于分析磁场及安培力。橡皮、鞋带等可用来分析单摆,圆锥摆,及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等等。

三、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去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用观察促进思维活动的展开,又用思维指导观察活动的进行,逐步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例如:将两个铝质易拉罐剪成的铝圈分别用胶带纸粘在吸管的两端,并将其中一铝圈剪断,将吸管搁在一个废灯泡上,用强磁铁做楞次定律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发现规律。

1.实验优先

创造一切条件给学生做实验。只要条件允许,能够用实验说明问题的决不能用嘴说说了事。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多媒体教学非常盛行,虚拟实验,网络实验,用课件来代替实验,甚至就用虚拟的实验室代替了学生分组实验的实验教学比比皆是。当然,虚拟实验突出重点,突出原理,突出细节,对学生的学习有利,但它毕竟是虚拟的,理想化程度过高,给学生以不真实的感觉。所以,要充分利用身边的实验条件来完成教材中的这些实验,给学生以实事求是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例如:在讲到“动量”时,给学生留个课后小实验:要求让一个生鸡蛋从五楼自由落下而不破,所用的实验器材辅助材料的重量不超过一个鸡蛋的重量。学生们想了很多办法,有的用报纸折成帽子形状将鸡蛋放置其中,有的给鸡蛋安装了降落伞,底部用泡沫塑料做缓冲,有的利用氢气球等。尽管做法千奇百怪,但都是围绕动量定理展开,只有延长作用时间和减小落地时鸡蛋的动量,才能减少地面对鸡蛋的冲力而使鸡蛋不破。动手实验是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实践活动,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发挥和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在教师指导下放手让学生去做

放手让学生去做,并不是完全让学生自行做。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学习是学生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教会的。好的教师就像是足球比赛中的裁判,裁判的作用是使比赛能顺利进行下去。比如犯规了,就得响哨,如果裁判成为一场比赛的明星,或者成为场上的焦点人物,我们可以断定,那场比赛的裁判肯定有问题了。同样,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当始终是一个帮助者。在学生学习进行不下去的时候,或是思维进入死胡同的时候,或是出现技能性问题的时候,教师应及时给学生以指导,把他们引领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应该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3.让实验室成为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阵地,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

由于人的个性差异,一些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在实验中往往处于旁观者的地位,有时想做实验,又怕周围的同学讥笑。因此让学生常到实验室,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使动手能力较差的同學得到锻炼,增强其实验能力。实行的办法可以采取教师指导的形式,或根据兴趣爱好组织专题研究和探讨,落实新课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从而增进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4.克服教师自身的弱点

新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对任何内容都感到新鲜,动手做实验的激情很高,只要条件允许,能做的实验就尽量准备给学生动手做,使学生在动手做实验方面得到很好的锻炼。但包括我在内的一部分教了好几届学生的教师,“教滑了”以后,在实验方面就懒得去动手做准备,自己总认为做实验耗费时间很多,作用也不大,就在教室里的黑板上画一番,讲一通就了事。我们要克服自己这方面的弱点,尽量使学生多动手做实验,使每届学生在这方面都得到锻炼。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物理教师需不断深入挖掘物理实验中具备的教育价值,对实验教学手段与方法进行不断创新,并在实践中充分体现出物理实验的功能,以此使高中生具备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并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平,孙海滨.新课改下中学物理教师知识结构调查与分析[J].物理教师,2005,26(2).

[2]许艳,杨连升,李炘琪.新课程背景下高师物理教学改革的研究[J].保山师专学报,2008(02).

(作者单位: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江苏 淮安223001)

猜你喜欢

实验教学现状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