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三级备课”造就“高效课堂”
2020-11-06周银芬
周银芬
摘 要:课堂高效的前提是高效备课。要想课堂获得高效,教师就必须认真做好“三级”备课,即先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形成讲学稿即集体备课,最后个人针对讲学稿加入自己的见解再次个人备课。本文解读了三级备课的具体要求,然后对三级备课的实效性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素质教育;三级备课;个人备课;再次的个人备课;集体备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7-049-2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新的教学理念已经逐步深入人心,新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步为人们接受。作为课堂教学的前奏——备课,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中,三级备课机制已经逐步得到应用,并产生越来越明显的效果。笔者下面谈谈三级备课的具体实施办法。
一、个人备课——第一级备课
先由备课组长确定备课主题,个人钻研个人备课,主要是根据规定的教学内容,认真研读教材、教参,查阅相关资料,并按课时形成“原始教案”,一般需提前一周,同时做好集体备课时的发言准备。发言材料可包括:编者意图、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育设计理念、施教策略及其练习、练习和作业设计、教学上的注意点等,组内所有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为讨论做好准备。
备课主要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为上课做好准备。
一是钻研教材。钻研教材包括学习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研究教科书、阅读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参考材料。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按照小学开设的各门课程编写的。教学大纲全面地说明和解释了每门课程的目的、要求、主要内容及其顺序和逻辑,通常还有关于教学方法的建议,本学科各年级之间的联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等。学习教学大纲,可以使教师从宏观和整体上把握所教学科,从而对备课的具体部分在学科中所处的地位有准确的认识。
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工具。教师必须钻研教材,掌握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关键所在等。同时,教师要自觉意识到,教科书本身不是教学的目的,而是为实现教学根本任务服务的,教学的根本任务和目的在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钻研教科书时必须考虑,如何利用它来促进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知识和各种能力的进步和提高。正如人们所说,教师不是教科书,而是利用教科书教学生。
各种参考资料是教科书的重要补充,教师阅读参考资料可以获得大量有价值的信息,用来满足教学的需求。应当特别指出的是,有些教学参考书十分细致,基本上是完整的教案,但这样的东西并不能代替教师自己的备课,因为教学是永无止境、不可重复的。即使是著名教师的教案,也只能作为备课的参考,而不能作为替代物,如果照搬到自己的课堂,必定会失去其光彩甚至生命力。
二是了解学生。学生既是教师教学的对象,更是全部教学活动的主体,成功的教学只能是建立在对学生充分而准确了解的基础上。只有根据学生的发展现状和发展需求设计和实施教学,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了解学生应当是全面的。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原有的能力水平、学习态度和兴趣特点、班级一般状况和学生个体状况等,都是教师在备课时应当加以研究的。同时,教师应当注意从多种渠道获得有关信息,除了平时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日常的作业和考试检查成绩之外,还应当注意了解学生在课外、校外的情况,尽可能使得对学生的了解全面、可靠。
三是设计教学过程。在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教师要设计教学活动如何进行,具体地说,要完成以下三个计划的编写。
①學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这种计划应当在学期或学年开始时就编写出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的分析,本学期或学年教学的主要任务和要求,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章节或课题,各个章节或课题的教学时数和时间安排,考试和考查的次数和时间,各个章节教学所需要的教学设备和教具等。
②单元(或课题)教学计划。在学期或学年计划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对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中每章或每个课题制定出单元或课题计划。内容主要包括:单元或课题名称、教学目的、课程类型、教学方法、时间安排、所需教具等。
③课时教学计划(教案)。这种计划一般按一节课为单位编写,是上课的具体方案。内容主要包括: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日期和时间、课题、教学目的、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进程等。其中教学进程是教案的主要部分,教师要详细设计安排教学内容的展开、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时间的分配等。
二、集体备课——第二级备课
所谓集体备课,即是同组教师或同轨同科教师在一起,针对教材的某一课或某一单元内容展开讨论,预先指定一位教师向同组教师作“中心发言”,解说自己的设计意图(即说课),与会教师再集思广义、相互切磋,发挥集体的群策群力和协作精神,对每个“原始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初步形成“集体教案”。由某一教师执笔,将所有教师在前面个人备课的意见和观点集中到备课中,形成讲学稿的形式,然后打印成搞,供上课使用。“中心发言”和“集体讨论”体现互补,既发挥个人的专长,又发挥了集体的智慧。
这种备课方式,不仅可以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加深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而且可以提高教师群体备课水平和上课质量,又可以提高教师的相互协作能力和专业素养,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可以说,集体备课是教师成长的摇篮。集体备课中所形成的讲学稿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
集体备课应突出研究风气。集体备课要研教研学,尤其要研课堂之教、学生之学。一些学校集体备课“重教轻学”,只重视教师如何去教,忽视对学生学的研究与探索。要实现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就要在备课中,从教与学两个方面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要研究教师如何运用教法、学生如何运用学法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一些学校在集体备课中恰恰忽略了这些内容的研究。在集体备课中,不仅要注重教师“教什么”,还应当研究“怎么教”,研究可以从多方面进行,首先要研究教材如何体现教学大纲的要求,如何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然后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构,选择相应教法。
三、再次的个人备课——第三级备课
首先,每位老师上课前,必须认真学习集体备课的讲学稿,对其内容进行消化吸收,并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修整和再补充,使之更贴近自己的教学实际,在讲学稿上做适当补充。因为,在新的教学模式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教师不管多神通广大,水平多么高深,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现实的、有趣的、有思考性的问题情境,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主动获取知识,最后拓展运用。
其次,集體备课坚持的是求同存异的原则,考虑较多的是年级学生的共性而忽略了班级学生的个性。“教学有法,而无定法”,由于各班学生都有其各自的特殊性,教师也各有自己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和特长。因此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要结合本班实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认真修改,批判吸收,合理取舍,关注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使之更贴近自己的教学实际。
再次,根据学生实际对原来的备课再调整,再整合,再调整是指上课之前对自己的教案可以再做一些改变。这是目前大家常采用的方法。比如说每一课重点段和难点的问题设计。在上课之前再考虑考虑,再熟悉熟悉。是不是这样的问题问的不清楚,学生还不理解,还有没有更好的提问方式,或是这个问题如果学生答不出来,我们还应该再铺设什么问题,都可以在二次备课时写一写。
当然,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不仅桶里要有水,还必须是满桶水,甚至还要有源源不断的水源来补充自己,以备学生的不时之需。所以,即使再精明的教师,在上完一节课之后,只要稍一思考,即会发现自己的课堂教学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为了精益求精,教师就会在课后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总结与反思,记录下自己的功过与得失,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和提高。这些记录便是教学后记。
通过三级备课及其教后记,教师即可以使自己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又可以使自己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教育传播一技术,1996(03).
[2]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04).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高级中学,江苏 常州2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