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电切术对子宫内膜息肉导致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研究
2020-11-05王国政
王国政 潘 晓
(罗定市中医院 罗定 527200)
子宫内膜息肉是妇科临床上的多发、常见疾病,主要是由于子宫内膜过度增生所致,该病的进程慢,患病期间患者容易出现不规则的阴道出血、子宫异常出血等症状,同时也会造成孕龄期女性不孕。临床上对于子宫内膜息肉导致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多采取手术治疗,尤其是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方法越来越多,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也越来越高[1~3]。此次研究选取了30例子宫内膜息肉导致异常子宫出血患者,旨在研究宫腔镜电切术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是我院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30例子宫内膜息肉导致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
观察组中年龄24~56岁,平均年龄(38.63±2.51)岁;单发息肉10例,多发息肉5例。对照组中年龄23~56岁,平均年龄(38.54±2.56)岁;单发息肉9例,多发息肉6例。两组的基本资料对比,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两组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刮宫术(对照组):用刮匙刮除子宫息肉,多发息肉患者先吸宫再刮除息肉。
宫腔镜电切术(观察组):术前行宫颈插管,术前注射用间苯三酚40mg肌注(湖北午时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385),直至宫口软化、舒张。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麻醉,用宫颈扩张器在宫腔内注入膨宫液,调节宫内压力,至100mmHg,切割功率调整为80~100W,在息肉位置放置宫腔电切镜,行超声检测,将息肉根部彻底清除。处理息肉周围增生组织,用电凝止血,最后将子宫中的组织彻底切除。
1.3 评价标准及观察指标
疗效判定标准[4~5]:显效:治疗后子宫内部无残留息肉,无出血或炎症反应,月经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子宫内部无息肉残留,炎症反应和出血症状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未恢复至正常,月经正常;无效:患者治疗后子宫内部仍残留息肉,且出血和炎症反应无明显改善,甚至病情出现加重的趋势。
观察指标:(1)计量指标:统计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以及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并对两项计量指标进行组间统计学分析;(2)计数指标: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和计算,计算方法为子宫穿孔率+感染率,用以评估两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高,组间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n(%)]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
2.3 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n(%)]
3 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该病的发生初期有较强的隐匿性,患者不易察觉,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子宫内膜息肉表面会出现破损、溃疡等症状,进而引发不规则的阴道出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均造成不良影响[6]。目前对于子宫内膜息肉导致的异常子宫出血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传统刮宫术无法在直视下操作,不仅会造成息肉残留,同时也会增加术中出血量,且不利于术后康复。随着微创医学的不断发展,宫腔镜电切术逐渐应用于各类妇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上,且获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7]。
本研究旨在评价子宫内膜息肉导致异常子宫出血患者治疗上宫腔镜电切术的治疗效果,研究过程中对照传统刮宫术,经对比发现宫腔镜电切术的治疗优势更为突出,主要体现在治疗有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等几方面,说明宫腔镜电切术不仅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还可以缩短患者术后的康复及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经济压力。宫腔镜电切术是一种微创的手术方法,相比于传统刮宫术,采用宫腔镜治疗能够为手术医师提供更加清晰的手术视野,并能够准确的定位子宫内膜息肉的位置,彻底清除病灶组织[8]。此种手术方法创伤性较小,手术所需时间较短,且患者术中的出血量较少,术后恢复时间短,且采用宫腔镜电切术进行治疗,还可以从宫角至宫底完整的刮除病灶,排除其他内膜病变,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综上所述,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导致异常子宫出血兼具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可减少出血量,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具备应用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