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C反应蛋白联合白细胞水平检测在小儿发热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2020-11-05冯一川
冯一川 康 雯 康 平
(1.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检验科 郑州 450000;2.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郑州 450000)
发热性疾病是儿科常见一种疾病,因小儿机体免疫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对外界病原菌抵抗能力较差,从而易发生发热性疾病。临床诱发发热性疾病因素较多,包括细菌感染和非细菌感染,而不同感染类型所致的疾病其治疗药物有所不同,因此临床准确诊断鉴别疾病类型具有重要意义[1]。病原体检查是临床诊断疾病的“金标准”,但检测时间较长,可耽误患者治疗时间,随着临床医学不断的探究,发现炎性标志物(CRP、WBC等)的变化在小儿发热性疾病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价值,故临床检测其水平变化可为鉴别小儿发热性疾病提供重要价值[2]。鉴于此,本研究将探讨血清CRP联合WBC检测在小儿发热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发热性疾病患儿90例,依据病原体检查结果分为细菌感染组(42例)和非细菌感染组(48例)。细菌感染组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2~8岁,平均年龄(4.29±1.24)岁。非细菌感染组中男23例,女25例;年龄2~9岁,平均年龄(4.33±1.28)岁。纳入标准: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3]中小儿发热性疾病诊断标准;家属知情研究内容,签署同意书;无血液系统疾病。排除标准:合并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入组前1个月使用免疫抑制剂。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
采取两组儿童清晨空腹肘静脉血5mL,离心取血清,采用日本日立公司提供的706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采用西森美康公司提供的XS-1000i 型全自动血球仪测定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临床操作严格遵守仪器使用说明。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血清CRP、WBC水平,分析CRP、WBC单独及联合诊断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阳性检出率,阳性判断标准:WBC>10.0×109/L;CRP>10 mg/L。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血清CRP、WBC水平
细菌感染组血清CRP、WBC水平均较非细菌感染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CRP、WBC水平对比
2.2 阳性检出率
细菌感染组CRP、WBC及CRP+WBC阳性检出率均较非细菌感染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CRP、WBC及CRP+WBC阳性检出率对比[n(%)]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不断提升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疫苗和抗生素的应用和开发,小儿发热性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不再重视小儿发热性疾病,但发热性疾病仍是危害小儿身体健康的重要病因之一[4]。临床诱发小儿发热性疾病的病原菌较多,包括细菌感染和非细菌感染,但因临床症状不明显,鉴别疾病类型较为困难,且临床资料显示,不同疾病类型其治疗药物有所不同,为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因此临床准确鉴别疾病类型具有重要意义。
以往临床多采用病原菌检测来鉴别疾病,但因病原菌检测时间较长,无法快速获取检查结果,从而延误患者治疗,因此临床积极寻求一种快速、高效诊断方式尤为重要。近年来临床发现,炎症反应在小儿发热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CRP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是由肝细胞合成,正常情况下,血液中CRP含量较少,当机体受感染、外界创伤刺激后,CRP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升高,且其升高程度与感染程度呈正相关;而当机体感染或外界刺激控制后,其水平可迅速降低,可准确的反映机体感染情况[5]。且临床资料显示,细菌感染多发生在细胞外,在细菌作用下,可见细胞膜分离使胆碱磷酸分子显露,为CRP提供附着点从而促进CRP合成,进而提升患者血清CRP浓度。而非细菌感染多在细胞内完成,细胞壁较为完整,从而限制CRP的合成、释放。WBC是临床常用炎症指标,资料显示,机体受细菌感染时,其水平可显著升高,因此临床可通过其水平高低来鉴别感染类型,但WBC水平易受多种因素影响,故单独检测诊断效能较差[6]。本研究结果显示,细菌感染组血清CRP、WBC水平均较非细菌感染组高,细菌感染组CRP、WBC及CRP+WBC阳性检出率均较非细菌感染组高,由此可见,血清WBC、CRP联合检测在鉴别、诊断小儿发热性疾病中具有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血清CRP、WBC联合检测在寻找小儿发热性疾病病因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临床鉴别细菌感染和非细菌感染提供重要依据,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重要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