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泵联合连续血糖监测系统(双“C”)强化治疗老年脆性糖尿病的效果分析
2020-11-05钟晓霞朱水染何彩虹
钟晓霞 朱水染 何彩虹
(吴川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吴川 524500)
脆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主要为血糖昼夜波动幅度大、病情很不稳定,低血糖及酮症酸中毒反复交替发生,在老年患者中发病率高,危害大[1]。目前针对脆性糖尿病的治疗主要为输注外源性的胰岛素进行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案为每日多次胰岛素输注(multiple daily insulin injection,MSII),因其与胰岛素正常的生理分泌规律之间存在差异,易导致血糖过低或过高的现象出现,血糖控制效果差[2]。胰岛素泵联合连续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 combined with continuous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double“C”)是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可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个体化胰岛素用药[3]。本文旨在探讨双C系统在老年脆性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80例老年脆性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60~77岁,病程2~20年,体质指数(BMI)19.53~25.52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SII组和双C组各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和家属均知情并同意。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诊断标准参考《使用内分泌学》第2版中的脆性糖尿病诊断标准;(2)每日空腹血糖(FPG)波动范围>5.55mmol,日内血糖变动幅度>11.1mmol,尿液酮体(+)或反复出现无法预测的低血糖中的任一项;(3)年龄>60岁。
排除标准:(1)严重感染;(2)胰岛素过敏;(3)严重低血压;(4)重要脏器功能障碍。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1.2 方法
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糖尿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运动治疗及饮食注意事项。MSII组给予常规的联合胰岛素模式进行治疗,即在每餐前5min予以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每晚睡前22∶00予以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调整剂量直至血糖达标;并且每天于餐前、餐后2h、睡前及凌晨4∶00采用手指末梢血进行血糖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双C组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注射胰岛素选择门冬胰岛素,基础输注量和餐前输注量分别占每日输注胰岛素总量的45%和55%;同时使用由美国雅培公司生产的血糖动态监测系统(CGMS)进行血糖监测,根据每日血糖分析图及波动曲线,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1)血糖稳态指标:计算治疗第1d和第7d的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ean of differences,MODD)、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ean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s,MAGE)及血糖水平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blood glucose,SDBG)。(2)记录两组患者血糖达标的时间和血糖达标胰岛素的用量。血糖达标标准:空腹血糖(FBG):6~8mmol/L;餐后2h血糖(2hPG):8~10mmol/L。(3)血糖监测指标:FBG、2hPG和睡前血糖。(4)记录两组患者发生低血糖的例数。低血糖标准:血糖≤3.9mmol/L或低血糖症状持续存在。
1.4 统计学结果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稳态指标的比较
两组治疗第7天MODD、MAGE及SDBG较第1d均显著下降,且双C组要显著低于MSII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糖稳态指标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血糖达标的时间、胰岛素的用量
双C组患者血糖达标的时间、胰岛素的用量均优于MSII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糖达标的时间、胰岛素的用量
2.3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FBG、2hPG和睡前血糖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低于治疗前,且双C组患者显著低于MSII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比较
2.4 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比较
双C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2.50%,显著优于MSII组的15.00%(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患病人数逐年增加。老年人因自身胰岛分泌障碍,血糖控制不佳,波动幅度较大,易患脆性糖尿病。目前针对老年糖尿病常用的治疗方法为MSII,但因其不能及时监测血糖变化情况,导致患者血糖出现较大波动时控制不佳。双C强化治疗是近年来用于治疗糖尿病的一种方法,其包括持续性的胰岛素皮下输注和CGMS,可以很好的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全面的动态监测,有利于无症状低血糖和餐后高血糖的检出,进而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维持血糖平衡[4]。
本研究通过对80例老年脆性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两组治疗第7天MODD、MAGE及SDBG较第1天均显著下降,且双C组要显著低于MSII组;双C组患者血糖达标的时间、胰岛素的用量均优于MSII组;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双C组患者显著低于MSII组;双C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2.50%,显著优于MSII组的15.00%。
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持续性的胰岛素皮下输注可以很好的模拟人体正常生理状态下胰岛素分泌节律,使胰岛素的使用更加合理化;同时于同一部位输注可以避免因部位不同造成胰岛素吸收差异,进而造成血糖异常的现象,且可以显著减少血糖达标的时间以及胰岛素的用量[5]。通过CGMS系统绘制的每日血糖分析图及波动曲线,可以及时判断无症状的低血糖及高血糖的发生,精确的调整胰岛素用量及比例,使患者血糖快速达标并保持更好的稳定状态。两者协同作用,使患者的胰岛素输注更接近生理状态,将血糖控制在一个稳定状态,减少血糖波动对患者造成的影响[6~7]。在治疗过程中,双C组患者发生低血糖的人数显著少于MSII组,说明双C强化治疗血糖控制好,低血糖发生率低,安全性好,有利于患者的远期预后。
综上所述,在老年脆性糖尿病的治疗中,双C强化治疗较常规的MSII治疗控制血糖效果更稳定,可缩短血糖达标的时间,减少胰岛素的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