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框架理论视域下“斜杠青年”媒介形象建构分析

2020-11-03裴超

青年时代 2020年23期
关键词:媒介形象

裴超

摘 要:伴随“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斜杠青年”在中国职业舞台上悄然崛起。而“斜杆青年”为大众熟知与媒体的报道息息相关,媒体依据自身的框架选择性的报道,一方面体现了媒介的宣传职能和当下就业的社会语境;另一方面却因其一昧渲染“斜杠青年”群体光辉亮丽的形象,忽视群体内部差异、遮蔽了现实生活艰辛。而不平衡、不客观的媒介形象建构难免对青年群体在择业时产生一定不良影响。

关键词:框架理论;“斜杠青年”;媒介形象;新闻框架

一、引言

伴随“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斜杠青年”也在中国职业舞台上悄然崛起。一方面,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镇化趋势加速了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人们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纷纷涌入城市,社会转型与科技革新为青年人创造了更多就业机遇。另一方面,各类媒体的报道让“斜杆青年”成为一类备受关注的社会群体,并逐渐发展为一种群体化的社会现象。在当前就业的社会语境下,“斜杠青年”的媒介形象是如何建构的?“斜杠青年”的媒介形象又具备了怎样的特征?媒体在塑造“斜杆青年”媒介形象时有哪些问题是需要规避的?这正是本文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

二、“斜杠青年”媒介形象建构过程

“斜杠青年”是指在同一时间段内拥有多重职业或身份的人。按其内涵理解,“斜杠青年”自古有之,但近年来在媒体的报道中成了一个热点现象。接下来,本文将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分别对报道的主体、议题、话语等框架进行解读。

(一)宏观层次——报道主体框架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斜杠青年”作为一种时尚的职业身份大行其道,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群体化的社会现象。在新闻报道的主体构成上,新浪网中有关“斜杠青年”的新闻报道主体划分为古代斜杠青年、大众类斜杠青年、明星类斜杠青年三类。此外,媒体将“斜杠青年”这一标签称为“成功、自由、理想”的代表,使“斜杠青年”这一本身不带有个人感情色彩的词语在媒体的大肆渲染与报道下,逐渐负面化、刻板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斜杠青年”日益活跃于城市各个角落,具有较强的自发性。但由于大众媒体缺乏对“斜杠青年”的现实社会条件进行考察,只是一味构建其正面形象。在此种情形下,可能会导致青年群体在就业过程中产生无法避免的负面影响。

(二)中观层次——报道议题框架

报道议题框架包括议题分布、议题倾向以及篇幅大小三个部分。网络媒体对于“斜杠青年”这一媒介形象所构建的议题类型广泛,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等特点,但报道议题比例失衡。其中,主要报道和构建的是“斜杠青年”的正面形象,对现实社会“斜杠青年”内部差异性的报道则屈指可数。

此外,新闻报道的篇幅大小能够直观地向读者呈现新闻信息含量,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媒体对新闻事件的重视程度。新浪网中涉及“斜杠青年”的相关报道以篇幅短小的消息为主,鲜有对该群体的深度报道,更没有开展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调查报道。无法通过深度挖掘进一步揭露斜杠青年群体所映射的本质与深层意义,更无法深入剖析斜杠青年及群体在社会环境以及城市文化中的生存状态。

(三)微观层次——报道话语框架

从微观层面来说,媒介框架在新闻文本中通过一定的符号体系表现出来,如文字、语句、图片等,这些符号共同形成了对新闻事件的意义建构。一篇新闻报道最重要的话语图式是标题和主要事件。标题的涉及和事件的选取直接反映了媒体的报道倾向和意识形态。分析报道样本可以发现,网络媒体在标题中惯用“成功者”“理想的先行者”等词语营造渲染“斜杠青年”的媒介形象,以达到博人眼球的传播效果。在注意力经济时代,以新浪网为代表的门户网站为了获得高点击率和高阅读量,片面追求标题“轰动”,不免有落入“标题党”的嫌疑,形成对“斜杠青年”这一群体的刻板印象。

三、“斜杠青年”媒介形象特征的成因

媒体依据自身立场、编辑方针等因素,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加工,对新闻文本和意义进行建构。因此,媒体在报道“斜杠青年”这一媒介形象的过程中,会受到自身框架意识的影响。在这种框架意识的影响下,传播媒介所塑造的“斜杆青年”媒介形象可能与现实情况有一定出入,所以有必要对其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和规避,以更好发挥传媒的正面功能和作用。

(一)媒体选择性观察 忽视群体内部差异

媒體在建构“斜杠青年”媒介形象的过程中,“斜杠青年”报道的呈现方式和内容日益奇观化。从外在形象来看,“斜杠青年”大多被塑造为精致多金的成功人士。在大众媒介的报道中,他们有着良好的经济条件,注重生活品质,名车、名表、豪宅是他们的标配。但媒介上“斜杠青年”光鲜亮丽的正面形象与现实生活中“斜杠青年”的真实状况完全吻合吗?众所周知,媒介报道作为一种建构过程并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它必然带有某种倾向性和选择性,而这种选择也时常会带来偏差。这就像学者风笑天所言:“新闻报道在采用事实方面的错误是‘选择性观察。他们偏向于采用那些与他们头脑中事先形成的或者他们希望看到的形象相符合的事实,而忽略掉许许多多与他们的期望不相符合的例子以及与他们的想法相冲突的信息。”

(二)正面宣传和导向 影响媒介内容生产

作为大众媒介,我们不能忽视其宣传与导向功能,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媒介的内容生产。作为政府的耳目喉舌,媒体肯定要为政治服务,媒体报道的重要依据往往是其能否与主流意识形态及宣传导向吻合。由是观之,媒介之所以乐此不疲地塑造“斜杠青年”的光辉形象,与这种导向作用显然有内在的关联。近年来,我国就业市场的总体状况并不让人乐观,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少,需要就业的人数多,就业困难一直是当前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在这种就业压力巨大的社会背景下,媒体显然更乐于通过一系列正面宣传给广大青年尤其是大学生以信心,以此缓解就业压力,稳定待就业青年或失业青年的情绪。毫无疑问,“斜杠青年”这种从事多重职业的特点具有正面宣传的价值。大众媒介建构的“斜杠青年”积极向上、努力拓展并实现经济独立的正面形象,不仅能让青年群体从消极的情绪中走出来,看到更多的可能性与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且能引导青年树立一种新型正能量就业观。

(三)奇观化运作规律 报道模式的标签化

在制度化、组织化的新闻生产过程中,媒介框架直接决定了报道议题的主要内容及其倾向,成为建构媒介形象的基础。媒介形象作为现实社会在大众媒介当中的呈现与反映,成为现代社会大众认知世界的重要参考因素。媒体在建构“斜杠青年”媒介形象的过程中,“斜杠青年”报道的呈现方式和内容日益奇观化,外在形象来看,“斜杠青年”大多被塑造为精致多金的成功人士。在大众媒介的报道中,他们有着良好的经济条件,注重生活品质,名车、名表、豪宅是他们的标配。通过议程设置进行有目的的取舍、选择以及加工新闻信息,将焦点过多集中在斜杠青年的正面形象,淡化斜杠青年群体内部存在的种种差异。这种议程设置的偏差直接导致受众对其认知固化,也不利于该群体形象的发展,由此带来群体分化等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四、结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更新迭代和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新兴行业不断兴起,价值观念日益多元,根据兴趣选择职业日益成为青年群体的共识,也值得肯定,但这不应该是媒体报道“斜杠青年”的唯一角度。如此框架视角下极有可能忽视青年群体内部差异所带来的矛盾和区隔。媒体将“斜杠青年”的媒介形象简单地呈现为亮丽、光鲜的一面,无疑会为青年群体营造一种乌托邦式的幻象,对青年群体步入社会产生不良影响。青年群体怀抱美好的愿望步入社会,期望可以成为“斜杆青年”,却不知社会快节奏的分工体系下,仅一份工作就已经让职场青年疲于应对,更别说什么身兼数职成为人生赢家。在此种情形下,青年群体的美好期望与社会现实相遇,巨大的差距会让青年群体陷入自我怀疑的困境中,从而引发对社会的不满和对未来的焦虑。

“斜杠青年”的流行,对青年人的精神信仰和价值取向有着诸多负面影响。大众传播媒介建构的“斜杆青年”形象给青年群体带来的心理安慰始终无法脱离其背后消极、荒谬的本质,尤其是这种对社会就业环境不切实际的幻想较为严重。长此以往,青年群体仅想着依靠“斜杠青年”仪式性地解决现实中的困难,不仅会影响其审美意识和社会共识,而且会使其变得越来越消极,进入一种类似犬儒主义的龟缩状态。面对生存就业成本越来越高的社会环境,对青年群体而言,与其依靠媒介建构的“斜杆青年”媒介形象寻求安慰,不如依靠自我内在积极的建设力量缓解孤独与焦虑,获得自信与成功,从而成为自己的锦鲤。对大众媒介而言,与其营造虚假的幻象鼓舞青年,不如正视现实为青年答疑解惑,助力其砥砺自我,扬帆远航。

参考文献:

[1]孙立平.重建社会——转型社会的秩序再造[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249-250

[2]臧国仁.新闻媒体与消息来源:媒介框架与真實建构之论述[M].台北:三民书局,1999.

[3]朱奕亭,蔡骐.“斜杠青年”的媒体神话[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6):150-154.

[4]王玉香,玄铮.“斜杠青年”职业选择的本体性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9(7):107-112.

[5]敖成兵.斜杠青年:一种“互联网+”时代的职业身份解码[J].中国青年研究,2017(12):80-84.

[6]朱颖.“斜杠青年”的产生逻辑及多职业路径塑造[J].人民论坛,2019(25):100-101.

[7]邢帆.“斜杠青年”是时代产物[N].长江日报,2019-01-18(005).

[8]新浪网.斜杠青年:快递员/Tony老师[EB/OL].(2020-01-14)[2020-07-08].https://k.sina.com.cn/article_1863501524_m6f12c6d403300m9g1.html?from=job.

猜你喜欢

媒介形象
人民网PX报道的新闻框架研究
“人民科学家”的诞生
论城市管理的媒介形象宣传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政治传播语境下政治人物公众形象的建构
网络体育新闻中女性运动员媒介形象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