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课堂:指向思维品质的问题设计

2020-11-02赵婷

关键词:创新性思维问题设计批判性思维

赵婷

摘要:指向思维品质的问题设计是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能力提升的有效抓手。指向逻辑性思维培养的问题设计策略有:以问题链的形式,设计推理类问题;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设计概括类问题。指向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问题设计策略有:利用插图,设计开放性问题;聚焦标题,设计思辨性问题。指向创新性思维培养的问题设计策略有:填补文本留白,设计拓展类问题;利用板块特点,设计探索类问题。

关键词:思维品质 问题设计 逻辑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 创新性思维

思维品质是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思维品质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決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从跨文化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对事物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的重要途径,而提问环节的问题设计又是有效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保持思维活跃、得到能力提升的有效抓手。本文分别对指向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培养的问题设计策略进行阐释。

一、指向逻辑性思维培养的问题设计

逻辑性思维,是指遵循逻辑的方法和规律,按照逻辑的程序展开的思维活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计能促使学生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总结和概括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

(一)以问题链的形式,设计推理类问题

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时,几个孤立的问题很难激发他们的思维。以问题链的形式设计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追根溯源,纵深挖掘,能使他们在理清问题来龙去脉和内在联系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性思维。

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1 Thelion and the mouse中的Story time板块,笔者在狮子被抓后的教学部分设计了问题链:“(1)Didthe lion finally get out of the net?(2)Who helDedhim?(3)How did he help him?”三个问题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对问题(1),学生通过通读文本和观察图片即可轻松找出问题的答案。在此基础上,问题(2)稍有加深。引导学生解决问题(2),笔者先让学生结合已知进行推理。有学生认为,可能是狮子凭借自己强壮的身体挣脱了网,进而获救;有学生认为老鼠的牙齿比较锋利,可能是老鼠用自己的牙齿帮狮子把网弄破,救出了狮子。笔者启发学生带着自己的推理结果再仔细阅读文本,找出答案。由此,学生得知,最终是老鼠救了狮子。此时笔者提出问题(3):“How did he helphim?”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猜猜老鼠是如何救出狮子的。猜测后结合文本找出答案。这样的问题链设置,让学生的思维层层推进,在理解文本的同时,提升了分析和推断的能力,培养了逻辑性思维。

(二)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设计概括类问题

思维导图是用图示的方法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理论等,把人脑中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人们思考、交流和表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从宏观上整体把握文本结构,提取文本内容,建构知识体系,理清逻辑关系,降低理解难度。

教完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4 Ican play basketball中的Story time板块,笔者给学生设置了如下问题:“学完本节课,你可以用思维导图概括文本内容吗?如何绘制结构清晰的思维导图并复述文本主要内容?”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罗列主要人物,梳理重点句型、词汇,搜索文本关键信息,最后整合小组成员意见,绘制出了本小组的个性化思维导图。

其中一组罗列了Mike,Wang Bing,Liu Tao等人物,根据文本内容对与人物相关的句型“Ican…and…”“I can't…”进行了梳理,并将能够表达人物行为的相关词汇,如basketball,football,swim等进行归类,绘制出了思维导图(如图1)。

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主动梳理、概括、归类文本信息,并在复述过程中完善思维导图。其间,他们的分析概括能力、准确把握文本脉络的能力、理清文本逻辑关系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二、指向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问题设计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要求学习者能根据自己原有的思维水平和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策略,全面思维,敢于质疑,甚至向权威或文本挑战,并进行合理求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置具有开放性、思辨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一)利用插图,设计开放性问题

插图具有趣味性和直观性,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使学生理解文本内涵、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不过,受学生知识背景和经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学生对同一幅插图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据此,教师应结合自身对插图的感知和学生对插图的不同理解,鼓励学生跳出惯性思维,客观地看待事物、思考问题,勇于质疑,批判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7Protect the Earth中的Cartoon time板块,笔者针对文本最后一幅图,设计了开放性的问题:“Samand Bobby finish the poster now.Billy thinks it'svery nice.Do you think so?If you think it's notvery nice,what else can we add onto it?”(现在,Sam和Bobby完成了海报,Billy认为海报非常美。你怎么想?如果觉得不够好,那还可以在上面添点什么?)

教材图中Sam画的海报内容非常直观,一目了然。对此,学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此环节的师生对话如下:

师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poster?

生I think it's beautiful,because I can see a 10tof trees and flowers on it.

生I think it's beautiful,because the color of theEarth and the flowers are aU nice.

生I think it's not nice enough,because there areno animals and humans on the Earth.

生I think it's not perfect.Our Earth is colorful,but on the poster we can only see trees andflowers.I think we can add more things andcolors onto it.

圍绕文本内容而设计的插图,往往包含了比文本内容还要丰富的细节,据此设计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放飞批判性思维的翅膀,尽情思考,尽情表达,再合适不过。上述教学,学生在开放性问题的引导下,聚焦图片,却打破了教材权威,积极思考,合理想象,理性质疑,让文本内容变得更加丰满。

(二)聚焦标题,设计思辨性问题

文章标题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精准地传递着文章情意。教学中,教师可先深入研读文本,然后聚焦文章标题,设计思辨性问题,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2 What nday!中的文章标题“What a day!”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能表达不同的情感。教完Storytime板块,笔者先让学生谈谈“What a day!”在文本中的真实含义。大部分学生认为杨玲和她的朋友在公园淋雨挨饿,是很糟糕的一天。对此,笔者不评价,而是围绕“What a day!”设计了思辨性问题:“Most of you think Yang Ling and her friendshave a bad day.Do you agree?Why or why not?”(大部分同学认为杨玲和她的朋友度过了糟糕的一天。你同意吗?为什么?)学生思考前,笔者提醒他们在通篇阅读的基础上再次解读标题以及文本主题意义。做到这一点,需要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思辨和质疑,理性地审视标题在全篇中的真实含义。再读文本,学生就发现,虽然杨玲和她的朋友遭遇了下午的不堪,但是上午天气晴朗,他们在公园里放风筝、看鹦鹉秀、野餐、看小蜜蜂……这些都是非常愉快的经历。有了这些美好,下午淋雨挨饿也就不那么糟糕了。最后,大家都认为将“What a day!”理解为“难忘的、有意义的一天”更为适宜。

从一开始大多数学生囿于固定认知,到后来经历思辨性论证跳出这一认知,他们的思维经历了“再思考→再质疑→再求证”的波动。这样的波动,使他们的认知更为全面,批判性思维得以提升。

三、指向创新性思维培养的问题设计

创新性思维是指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从新的角度、新的方式去思考,得出不一样的并且具有创造性结论的思维模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类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以创新的视角,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

(一)填补文本留白,设计拓展类问题

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每个单元的Story time板块和Cartoon time板块都有留白现象。这些看似“无”的留白,实则蕴含了丰富的“有”,为学生进行创造性理解和表达提供了广阔空间。

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5 Helpingour parents中的Story time板块提及了Mike和家人上午和下午在家中的活动,但没有涉及他们晚上的活动。由此,笔者利用文本留白设计了拓展类问题:“It's evening now,What are theydoing?”(现在是晚上,他们正在干什么?)学生四人一组,依托文本主要语言结构,站在Mike的角度,展开丰富联想,创编新文本,对Mike和家人的活动做拓展。学生先对文本主要人物进行了梳理,又凭借单元句型“I(We/They/He/She)am(are/is)doing…”组织语言,完成了创编。以下为其中一个小组创编的内容:

In the evening.my father and mother arewatching TV in the living room.Tim is playingwith his toy car,Ben is beside him.Mike ischatting on the Internet with his e-triend.Helen 1sreading picture books in her bedroom.They are a11very happy.

从创编的内容可以看出,学生对本课主要语言点的把握十分到位,语法和句子结构的使用准确且恰当。他们不仅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展开想象,且进行了个性化创作,为Mike一家设计了多样的晚间活动,内容契合实际且符合逻辑,不仅内化了课堂知识点,更体现了创新性思维。

(二)利用板块特点,设计探索类问题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解决生活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在各单元设计了不同板块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强调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以及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板块特点,设计探索类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六年级上册Unit 7 Protect the Earth中的Fun time板块要求学生收集用过的纸、塑料袋、塑料瓶等,想办法废物再利用。基于此,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Do you have many used plastic bags orbottles in your home? How do usually deal withthem?Can you reuse these to create a new thingfor us?”(你家里有没有许多用过的塑料袋、塑料瓶?你是怎么处理它们的?你能用它们做出新事物为我们所用吗?)完成此项学习任务,笔者建议学生先进行小组讨论,共同确定废物利用的流程,然后由组长对组员进行任务分工。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材料分工制作,最后将各自完成的部分整合起来,成为一个废物利用的全新创意作品。最后,小组成员派代表介绍本组作品。

制作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合理想象,分享彼此的想法,并通过沟通对小组成员之间的意见进行创造性评价。借助这些评价,学生大胆实践,最终完成了本组的创造性作品(见图2、图3)。之后,他们又用本课核心句型“I can reuse…tomake…”介绍了作品。

整个过程,学生在探索类问题的指引下,与同组成员共享信息,通力合作,大胆创意,从想到评再到做,将自己的创新思维付诸实践,使创新思维转化成了创新能力。

基于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问题设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发展特点,以学生现有的认知和思维水平为出发点,深入研读教材,优化课堂提问,设计能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为学生思维品质提升搭建坚实平台。

猜你喜欢

创新性思维问题设计批判性思维
创新性思维与设计方法的分析
跨专业人才创新性思维能力提升思考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精设计,巧提问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高中语文培养创新性思维的教学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