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思维何以“进阶”

2020-11-02陈莉琼

关键词:课堂观察进阶数学思维

陈莉琼

摘要:数学课堂是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主阵地。为了帮助学生“穷尽思维可能”,提倡让学生的思维“进阶”。对《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第一课时的教学,从不同的学生创造相同的信息、不同的学生创造不同的信息、同一個学生创造不同的信息三个思维层次来观察课堂并反思课堂。

关键词:数学思维 思维进阶 课堂观察 列举策略

一、主题解读

数学课堂是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主阵地。目前,大部分学生在思考数学问题时比较片面或者浮于表面,缺乏全面、深入探究的学习品质,影响了数学学习的效率。为了帮助学生“穷尽思维可能”,我们提倡让学生的思维“进阶”,即让学生全方位、完整地思考数学问题,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增强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能力。思维有无限可能,并且受年龄、知识、学习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是很难达到“高阶”的。但是,我们可以此为目标,尽可能动用各种教学方式,让学生的思维不断“进阶”。

带着对这份“进阶”的渴望,我校数学组对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单元进行了教学设计,并观察了陈怡老师执教的第一课时。

二、观察与分析

第一课时,我们整合、改编了教材的两道例题和一道“练一练”,设计了两大评价任务。

学习目标如下: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列举的方法。

2.会用合适的方式列举解决实际问题,做到思考有序,列举现象不重复、不遗漏。

评价任务如下:

1.对例题1,知道怎样有序列举。(匹配学习目标1)

2.对例题2和其后的“练一练”,做到有序列举,不重复、不遗漏。(匹配学习目标2)

评价任务简约而不简单。让学生的思考做到“有序、不重复、不遗漏”,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思维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我们从以下三个思维层次来观察:

(一)不同的学生创造相同的信息

第一个评价任务具体展开如下:

王大叔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一个长方形花圃,怎样围面积最大?

(1)你知道“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一个长方形花圃”的意思吗?要知道“怎样围面积最大”,先要知道什么?想一想,想好了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同桌同意你的想法吗?

(2)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请选择文字、算式、列表或画图等你认为合适的方式表示出来。

(3)同桌互相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比一比谁的“一一列举”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4)怎样一步一步说清楚?做好上台发言的准备。

这个任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探索做到有序列举,不重复、不遗漏。这是一个尝试的过程。所以,陈老师通过与学生对答的形式,用了4分多钟的时间来引导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师生共同得出:长与宽的和是11米。接着,放手让学生开始第二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的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我观察的小组有这样一段对话:

(生1对第一个问题还存在疑虑,迟迟没有下笔解决第二个问题。此时,生2发声。)

生2长与宽之和是11米,也就是11可以分成几和几。

生1哦!我知道了。

生3那要重复吗?

生2刚才10的分与合是重复的。

完成这样的对话后,三位小组成员各自解决第二个问题。观察发现:两位学生在思考与交流中创造了学习信息——进行有序的列举,并且不遗漏;一位学生通过自我思考,舍去了重复的情况。之后,通过整班交流,个别学生修改了自己的学习信息,把重复的情况舍去了。陈老师再次明确目标:有序、不重复、不遗漏。

(二)不同的学生创造不同的信息

明确了上述列举目标后,如何让学生的思维更上一层楼,让学生进行方法的“再创造”?陈老师出示了第二个评价任务的第一个子任务:

学校举行足球赛,有4支球队参加,分别是红队、黄队、绿队和蓝队。如果每两支球队比赛一场,一共要安排多少场?

(1)根据条件和问题,你能想到什么?

(2)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请选择用文字、算式、列表或画图等方式,在下面的方框里表示出来。

(3)与同桌说一说你解决问题的过程,问一问同桌有“友情提示”吗?

这个任务旨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法做到有序、不重复、不遗漏。陈老师引导学生围绕“每两支球队比赛一场”的信息开展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共用了约2.5分钟。我观察的小组有两位学生下笔解决问题,但是有一位学生不知从何下手,是在另一位学生的分析下,理解了“每两支球队比赛一场”的含义的。从学生呈现的学习信息中,我们发现: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展现了自己的思维过程,如文字加算式、画图、列举组合等,并且都做到了有序、不重复、不遗漏。显然,学生在这个任务中完善了自己的思维,并且有自我的创新,实现了不同学生创造不同的信息。

(三)同一个学生创造不同的信息

本节课更高阶的思维内容是用不同的方法来完成同一个任务。这给学生的思维增加了难度,他们必须在掌握基本技能后有更多的创新。这也给教师的任务设计增加了难度。陈老师出示第二个评价任务的第二个子任务:

小强、小华和小丽是好朋友,六一儿童节他们互相寄了一张贺卡,你知道他们一共寄了多少张贺卡吗?

(1)想一想,“他们互相寄了一张贺卡”是怎样的情景?

(2)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继续选择用文字、算式、列表或画图等方式,在下面的方框里表示出来。

(3)与同桌说一说你解决问题的过程,比一比谁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同样地,第一个问题也是通过小组交流与全班交流回答的,共用了约1.5分钟。这次,我观察的小组没有组员提问,都直接下笔完成。从学生填写信息的变化中,我们看出:学生的思维确实在不断地完善,能灵活运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但跟上一个任务比,思维水平没有明显提高,还是沿用了之前的思维方式。

三、基于思维“进阶”的思考

(一)任务设计要能促进学生深度思考

要让学生“穷尽思维可能”,任务设计非常重要。任务要有内容、有层次、有值得思考及讨论的问题。任务中的问题要能够结合真实的生活情境,有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前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进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本节课中,陈老师设计的任务是有内容、有层次、有值得思考及讨论的问题的,依托学生已有的关于周长和面积的知识及关于围栏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活动中,学生能够思考、讨论。在讨论、交流中,我们看到,学生的思维有了不同的提升。而在第二个任务的第二个子任务中,我们想要看到的第三个思维层次“同一个学生创造不同的信息”没有出现。这不是因为学生的思维没有提升,而是因为设计的任务没有“加料”。如果增添第四个问题“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或许,我们想要看到的思维层次便会出现。任务设计需要加入让学生“咀嚼”的“料”,并且在分析学情及掌握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下设计这些“料”。这样,才能“穷尽思维可能”。

(二)任务实施要能催生学生思维生长

有了可行的评价任务,实施任务也很重要。教师如何组织学生完成任务是一个技术活。教师要让学生去思考,并且会思考,必须舍得放手,而不是扶着学生。“一问一答”的引导方式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只会使学生的思维产生依赖性。这堂课中,每一个任务的第一个问题都是陈老师带领学生思考,没有真正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关键信息,这就会让学生养成思维的“依赖性”。如果我们把整个任务都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分析。即使分析错了,学生至少经历了“独立思考”的过程。所以,要让学生穷尽思维可能,教师在实施任务时就要尽量少“一问一答”,多放手。

猜你喜欢

课堂观察进阶数学思维
Flying Forward
中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进阶式培养策略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的进阶化学习
高职教学“课堂观察”方法的有效性探究
高中数学“课堂观察”教学有效性初探
教师提问有效性的课堂观察探析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时髦进阶版法式美甲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