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大学英语教师文学素养的提升
2020-11-02王金凤
王金凤
内容摘要:大学英语教师既是语言知识学习的引导者也是文化传播的领路人,其自身的文学素养在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及巩固教师的专业威信力等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语言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而教师文学素养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需要教师、学院和学校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得以实现。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师 人文素养 提升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学则是文化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大学教育中的通识基础课,既是学习者获得语言知识、提升语言能力的阵地,也是其习得他文化的主要场域。外语学习的这种双重目标性必然要求外语教师在不断精进语言教授能力的同时,更需拓宽知识面,持续地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以通过对语言学习者进行文学知识的传授、文学素养的培养而实现对他文化的学习、了解和欣赏。
一.提升大学英语教师文学素养的必要性
1.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
伍铁平先生曾指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要用语言创作,通过语言鉴定、评论文学作品也必然涉及到它的语言。所有研究一个民族的文学,必须精通它的语言。反之,一种语言的最精彩、最丰富的作用是集中在文学作品里面。文学是使用语言的典范,为学习语言提供最好的榜样,为研究语言提供理想的材料。”[1]因此,在经过精心取舍、选材的英语教材中,文学性应该是其中教学内容的共同属性,则文学是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这也意味着对大学英语教师来说,在英语教学中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来体悟其中的文学性,如教师可以组织和主题相关的语言交际活动,借由对作者语言文字的分析带领学生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并欣赏作者的遣词用句、修辞手法和表达特色,以助其在学习活动中不断扩充词汇库、熟悉英语的惯用表达方式,并了解如何在具体的语境中得体地使用英语,最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
2.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2016年以来出台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强调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工具性和人文相结合”。[2]Gillian Lazar也曾说,“文学作品能唤起读者的情感反映,使其对作品的伦理和道德主题做出由感性和理性的回应,从而影响学生的道德发展”。[3]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充分运用文学的人学功能,在对语篇材料进行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学生可借由文字进入到作者所创设的文学情境中去,与文中人物同悲同喜、体验他们的情感历程,从中体会优秀文学作品给心灵带来的滋养、润泽,进而充实自身的精神内涵。综观当代大学生生活不难发现,在越来越优渥的生活条件及越来越丰富的学习资源等较好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部分大学生反而越来越失去生活的目标、学习的动力,对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这一阵地,以教材中经过精心选择的文学材料为载体,以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人文主义思想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熏陶。
3.巩固教师的专业威信力。
雅思贝尔斯认为,对权威的信仰首先是教育的唯一来源和教育的实质。毫无疑问,教师权威----教师凭借国家和社会赋权,并在自身内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使学生信从的力量或影响力[4]----是教育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保障,而其中教师所具备的知识权威是知识得以传递的重要保障,也是促使教师自身专业素养不断提升的内在需求。由此,我们可以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果教师的教学仅仅停留在对文本的文字解读上、仅仅传递单一的语言知识的话,既无助于语言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层次性,也无助于教师专业知识威信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将语言知识的讲授和文学性的习得充分结合起来,以教师对文学作品深刻的洞察力来展现教师的专业知识魅力并进而巩固教师的专业威信力。
二.提升大学英语教师文学素养的路径探讨
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文学素养迫在眉睫,如何能有效地付诸实践以达到理想中的效果呢?本文将结合作者的多年工作实际,提出以下文学素养提升的路径。
1.重视教师文学作品的阅读积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要在教学中将文学和语言知识实现自如的结合并驾驭,需要自己首先多储备。大学教师往往是教学和科研同时兼顾,繁重的教学科研工作使得教师怠于继续提升自身的专业学习。所以可以采用任务型的方式列出文学作品阅读书目,英语教师进行必读书目和选读相结合的模式,其中阅读书目清单可以结合大学英语教材中文章所涉及的内容,文学体裁可以多样化。同时,对于必读书目要求老师定期提交阅读书评,在提交方式上可以是笔头书写、打印文稿,也可以是语音或是视频形式的口头分享,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由选择。选读书目可以由教师自己根据阅读兴趣或是教学需要选擇相应的书目,不定期进行分享。
另一方面,阅读分享主要是限于教师个人独立的阅读感受,为使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更深入,可以将这种相对自由的阅读分享模式和定期举行集体阅读研讨活动相结合。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包括对文字的浅层次的字面理解和文字背后的隐含或是延伸意义,而后者是需要读者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进行再解读、再创造的,集体研读可以以思想的交融来促进个体的理解深度和广度。
2.设立教师工作坊,互相观摩、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学元素的渗透策略。
教师工作坊(workshop)是一种教师之间进行教学信息交流的有效形式,可具体理解为在坊主(专家教师)引领下带动坊员(其他教师)围绕教师真实需求开展主题研讨、协作备课、观摩示范等网络研修活动,目的是促进教师个人和共同体的专业成长,并产生区域辐射效应。[5]本文所提出的工作坊建议将其外延范围进一步扩大,并不局限于网络研修,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把线上的网络研讨和线下的会谈式研讨结合起来,使得讨论的时间、地点更灵活多样。教师在进行自身文学知识的积累后,需要将其运用到实际语言教学中去。那么究竟以什么样的形式、选取什么样的角度、如何对学生进行基于课程文本的后续文学阅读的指导?以教师的个人之力恐怕很难做到思虑周全,而借助教师工作坊的运营,则可以集中不同教师的观点、智慧,形成合力的火花。具体操作可具化为对其中一位老师的课程进行教学录像,其余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观看教学录像,然后在商定的时间进行线下讨论,就该堂课程进行点评,尤其是针对授课内容和文化要素的结合点、结合方式给出合理的优化建议。
3.加大学院、学校的支持力度。
如何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文学素养,不仅仅是教师群体需要思考、需要努力的一个课题,更是需要学院、学校予以关注并提供支持以解决的一个问题。首先,在时间上,学校可以在保证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情况下,尽可能减轻英语教师的工作负担,给他们更宽松的环境、更宽裕的时间进行文学素养的提升活动。当前,大学英语的教学任务过于繁重是制约多数教师的专业提升、科研成果产出的重要因素。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大学英语教师通常每周有平均12课时的教学任务,加上课下的备课、作业批改等工作,普遍缺乏用于自我支配、自我学习的时间。学校可以采取比如集中排课、适当进行课时调整等方式将部分时间还给教师,方才有可能实现通过文学作品的持续阅读来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进而提升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文学性。其次,在资源上,学院、学校可以一方面邀请其他学校的学界大家走进来为大家进行讲学,举办学术沙龙,讨论、分享文学欣赏,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另一方面可以提供一定经费以帮助广大教师走出去,参加各种学术交流研讨会或者为教师提供去国内优秀大学进行访学的机会,通过学习提高教师的文学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若经费允许,也可进行短期的国外游学,切身处地地体会英语本土文化,加強对教学中所涉英美文学作品的理解深度。思想的升华需要在文化的碰撞、交融中实现。如果只局限在学校内部这一有限范围内的教师交流,难以扩宽眼界、拓展深度,因此,学院、学校从政策上在时间、资源等方面对英语教师的扶持必能对其在文学素养、专业知识的提升方面大有裨益。
大学英语教师文学素养的提升并非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通过各方持续、共同的努力才能实现。教师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将对教授语言文本中文学因素的思考、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并形成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团队合作力。学院、学校也应从充足的学习时间、必要的团队建设以及学习机会、学习资源的提供等方面为教师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如此,教师的文学素养建构这个长期、动态的过程方能持续,最终实现大学英语教学“工具性”与“文学性”的理想结合。
参考文献
[1]伍铁平.普通语言学概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王守仁.王海啸.守正出新,推动大学英语教学内涵式发展[J].外语界. 2019.(2)
[3]Gillian Lazar. Literature and Language Teaching [M].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
[4]蒋松莉.教师权威的异化与构建[J].中国德育.2019.(20)
[5]杨海茹.刘清堂.教师工作坊中社会存在感的重构与测量[J].中国远程教育.2020.(05)
基金:安徽工程大学校级本科教学质量提升计划(2013jyxm43);安徽工程大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2013YQ16);安徽省高等教育提升计划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TSSK2015B36)
(作者单位:安徽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