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探析
2020-11-02郑孝全何玉广
郑孝全 何玉广
摘 要: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在全面部署推进制造强国战略背景下我国传统制造业企业不断转型升级,并坚持以推进强国战略为主,大力建设新型数字化工厂,极大地改变了企业生产模式,在此形势下职业岗位内涵发生了极大变化,同时也诞生了诸多新兴职业岗位,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提出了智能制造领域高职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策略,以期全面推进智能制造业发展,夯实多层次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基础。
关键词:高职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策略
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是其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强国之基、兴国治器。制造业好坏直接体现了其科学发展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先进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是西方国家所重视的,如英国政府提出了“英国制造业2050计划”,德国提出了《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等。上述这些国家希望通过智能制造、自动化生产等途径,实现对高端制造业市场的抢占,在产业革命中保持自身的优势。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中国制造2025”宏伟计划,是我国朝着“制造强国”转变,适应当前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在“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我国制造业未来10年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以质量为先,以提质增效为中心,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坚持制造技术与智能化、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智能制造为主线,走智能化创新发展驱动道路。因此,高职院校在智能制造背景下如何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技术人才,成为现阶段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主,重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在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院校为更好地发挥培养智能工业复合型人才摇篮的作用,需要立足实际,重新构建制造业课程体系,紧随时代潮流,改革教学内容,重点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根据国家智能制造行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职业标准的要求,将智能产业职业标准融入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之中。同时还要全面实施1+X证书制度,通过这些举措,让高职学生后续学习渠道得以拓宽,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二是智能制造业背景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积极融合各种新时代元素,如网络化、数字化、自动化等,根据“岗位—职业能力—课程”体系,根据智能制造业的需求,重新构建其岗位能力、综合技能、基本技能专业课程体系。三是坚持与时俱进,打破现有专业界限,坚持以计算机集成控制、物联网、互联网等学科为依托,积极引入“优质双师型”教师,对相关课程体系和智能制造专业群进行重构,根据智能制造业发展和相关岗位需求,开展高端制造服务业、制造业理论和技术课程,培养智能制造背景下制造行业所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通过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坚持以产学结合为导向,以职业技能提升为目标,开展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训教学。另外,在高职院校中实施“1+X”证书制度,切实将理论、技能以及实践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课程体系契合社会发展需求,确保学生对职业操作技能的掌握。
二、与时俱进变革教学方法,培养智能工业复合人才
在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改革传统教学方法,一是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的混合式教学,比如将传统课堂板书模式与数字化研讨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慕课、微课的优势结合起来,一方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們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另一方面,还有助于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启发的主导作用。二是合理使用多种教学工具,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可以使用传统教具,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信息手段,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等相关数据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明确教与学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出有针对性的改进,为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基础。三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对分易、清华教学平台辅助教学,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反馈情况,发放学习任务。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师借助教学平台,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从整体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课内外协同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借助丰富的在线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互联网+”教学模式的优势,在课堂上进行任务探究学习、小组合作、课内研讨等,让学生的学习朝着更高的高度和广度延伸,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四是改进教学评价方式,教师可以采用过程评价和总结评价有机结合的方式,能力与知识评价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课内外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夯实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基石。
三、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构建数字化教学工厂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智能制造时代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因此,在复合型技术人才培养方面,不仅要符合时代和国家战略的需求,同时还要紧密对接当地的产业发展。一是高职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需要从企业实际岗位能力入手,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双方都参与到联合出版教材中,构建符合实际情况的核心课程和主体核心授课内容,之后学校再将智能制造核心课程,切实有效地转变为让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扎实掌握专业技能。二是校企双方在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方面,众所周知,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也面临缺乏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难题,另外,就算找到人才后,如何留住人才、培养人才也是摆在企业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从企业方面来说,企业也要参与到其中,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便更好地构建数字化教学工厂,发挥企业优势,建立半物理数字双控调试平台、机器人工作站、虚拟仿真实训室,通过这些举措为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个优质先进的校内实训基地。同时,学校可以推荐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通过产教融合,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四、重点教师培训教育,构建复合型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智能制造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质量,对此,高职院校需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聘请智能制造企业的技术人员和智能制造领域的专家学者,指导高职院校转型布局和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方向。二是高职院校的教师要坚持与时俱进,主动学习,促使自身知识面的拓宽,以便更好地练就自身复合型本领。从学校层面来说,要出台各种激励性政策,通过政策激励骨干教师成长,同时还可以通过“走出去”的方式,选派优秀教师到科研院所进行进修,还可以选派优秀教师到格力、西门子、华为等企业进行学习,通过这样的举措,拓展教师的国际化视野,完善自身智能制造知识储备量,让当前高职院校的专业师资队伍结构得以有效改善,从整体上促使其科研服务、教学教改、专业群建设能力的提升。
总之,在“中国制造2025”全面推进的背景下,我国制造业不断升级,因此,高职院校要发挥培养智能制造人才摇篮的作用,从重新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与时俱进变革教学方法,构建数字化教学工厂,构建复合型教师队伍等方面入手,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为走智能化创新发展驱动道路夯实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静.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策略[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4):79-83.
[2] 邓斌,吴景春,胡美玲.基于“智能制造”时代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设计”教学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7(33):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