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文化视阈下高职英语教材编写新思路

2020-11-02周怡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教材编写多元文化跨文化交际

周怡

摘 要:新时期经济战略的发展需要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英语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材。虽然“十二五”以来涌现了一批高职高专公共英语国家规划教材,但是这些教材往往重视语言、内容和英美文化,而輕视文化、学科、中国文化和多元文化。新时期的教材编写必须迎合时代发展,甄选与时俱进的新题材,融入多元文化,同时将“网络资源”作为传统教材的补充和拓展,更好地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关键词:多元文化;教材编写;跨文化交际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工具,教材的建设与开发是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五”以来,我国大力提倡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为职业教育的发展绘制了新的蓝图,也为职业教育的教材建设带来了新的契机。

教材是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它与人才培养的目标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一方面,教材内容的选取必须体现时代发展的特色。任何行业的发展也是以时代发展为背景,时代不同了,行业也随之发展。另一方面,网络资源的发展使得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教材应当为学生搭起课外学习的桥梁,做好课堂外学习的引路人。因此,研究编写符合时代意义的高职英语教材具有重大意义。

一、“一带一路”给高职英语教材的编写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这“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推进和进一步深入发展,需要更多的具有国际视野,能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创新型外语人才。这样的人才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基本要求: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创新的思维能力以及国际化素养,庄智象等(2012:68)将这些能力简单归纳为“英语、专业、创新、国际”四个方面。这里特别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含文化“输入”和文化“输出”能力。新时期的语言人才不仅需要了解各国不同的文化,更承担着传播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职责。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职英语教育,除了需要改革高职英语课程建设,创建与国际化创新型英语人才所需要的教学环境,改进现有教学模式外,编写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英语教材也刻不容缓。但是就如张科峰(2011:65)就本世纪以来的高职高专的英语教材的总结归纳中发现:2000-2010年有关教材编写的论文达60篇,大多是从教材的实用性出发,提出按照专业性质、行业需求、岗位技能等分级分类编写教材,对跨文化交际内容的渗透几乎没有涉及。

二、高职英语教材编写现状

“十二五”以来,涌现了一大批新标准高职公共英语教材,以“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实用综合教程(第二版)》1-4册为例,其各个单元所涉及的行业或学科内容、英美文化、中国文化以及其他多元文化均有不同。

(一)重语言、轻文化

《实用综合教程》全套教材每个单元采用同样的编排结构,每单元两篇文章后除了阅读理解题型外,都包含各类词汇、翻译练习和拓展,编者设计了多样化的题型以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词汇和句型。同时每单元都设有Grammar Tips这一部分,总共32单元的语法知识难度由简入难、层层递进,并配有相关的语法练习,由此也不难看出,整套教材的语言语法知识和技能非常突出,如若学生都能吸收掌握,那么一定能打下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

然而,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发展,文化的发展又以语言的发展为依托,两者相辅相成。同样,语言的教学也离不开文化,该套书文化内容涵盖较少,尤其是中国文化及其他多元文化。英美文化的涉及主要体现在每个单元所选的篇章,这些篇章大都节选自原汁原味的英美文章,因而字里行间多少能反映出一些英美文化,当然这些文化的渗透程度也取决于授课教师对这些文化的敏感性和把握度。虽然教材注重培养语言的实际使用技能,但是忽略了语言课程的全球化背景(邢琰,2013:44)。简而言之,四册教材明显地重视语言内容,相对轻视文化内容。

(二)重内容,轻学科

《实用综合教程》四册教材共32个单元,每单元涉及一个主题,包含教育、友谊、环境、性别差异、求职、创业、励志等,内容丰富详尽。其中第一册的Part-Time Jobs, 第二册的Job Hunting, 第三册的Career and Life, 以及第四册的Career Choice都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就业话题相关,每一册教材都出现此内容,可见对职业英语的重视。同时整套教材编写也考虑到当今全球的热门话题,如环境问题,第一册有The Earth,第二册有Our Living Environment,第四册有Disaster,对环境的重视程度也可见一斑。

但是,纵观四册教材,各单元主题及相关篇章所涉及的学科知识不足。2010年修订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提出应以“岗位需求为主线开发和构建教学内容体系”,然而在本教材中涉及的学科及行业内容较少,仅有IT、健康工程、通讯行业、影视艺术、市场营销、机械工程等,有些如性别差异、代沟、人名命名、友谊等话题与学科完全不挂钩,更不要说岗位需求。李亮(2017)也发现一些公共英语教材沿用传统的听说读写板块,没有突出“职业性”这一核心要素,原因是有的教材的编写由本科院校的教师完成,没有一线高职教师的参与。高职英语教材光重视内容丰富而轻视学科知识使其不能助力于高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三)重英美文化,轻中国文化和其他多元文化

本套教材几乎所有课文都节选自原汁原味的英美文章,因而从不同角度反映出英美传统和习俗,有心的教师应该能从中挖掘出不少英美文化。以典型的文化主题Festivals这一单元为例,听说部分是以父亲节的由来展开,两篇课文分别是有关圣诞节和美国人的新年,练习部分有短文涉及到感恩节,只有到贺卡写作的最后一个练习要求学生写一张春节的贺卡。全球的节日多种多样,其中包含的习俗和文化也不尽相同,圣诞节和感恩节可谓是学生们最熟悉的美国节日了,对于学生们并不能用英语熟练介绍的中国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由来和习俗却没有涵盖,更不要说其他国家的节日文化。

然而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教授存在严重失衡,学生所使用的教材几乎全是英美文化,很少或没有中国文化,因而出现了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被边缘化(何艳秋,2013:85-86)。纵观这套教材,也只有很少部分的中国文化在非课文和听力部分被提及:如中国的环境问题,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中国的饮食变化等,而有关中国文化的友谊观点、中国人的送礼习俗、中国人的名字命名、中国人的性别观念、中国城市面临的问题等在相关主题中都没有体现。除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之外的其他文化内容更少,有些只是在课文中一带而过。

三、多元文化视阈下高职英语教材编写新思路

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英语教育改革,不仅要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法、课程结构、教师发展等方面进行改革,还应开发和编写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英语教材,对于目前教材中“职业”元素、“中国”元素和“多元文化”元素不足的现状,有必要在“十三五”规划之初重新思考高职英语教材的编写。不能使教材的编写仅停留于了解和学习西方文化,应从单纯的语言学习转变为交际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在文化“走出去”方面发挥功效(杨新焕,2011)。

(一)融入多元文化内容,体现教材的国际化

“一带一路”倡议涵盖亚洲、欧洲、中东、非洲等64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未来几十年改革开放的新路径,并给中国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与这些国家进行经济和贸易的互通合作,离不开多元文化的融合。交际中只有了解与交际对象的文化差异,才能有效地进行沟通。国务院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五条中提到“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促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高职学生因较少具备对外交流的机会,因而教材内容对培养其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教材编写的国际化应同时体现英语文化及非英语文化,不应刻意地强调某一种价值观,而是有意识地让多元文化并存(李亮,2017:72)。只有让学生对多元文化兼蓄并收,才能对其进行文化“输入”能力的培养,使其初步具备国际化视野。仍然以Festivals这一单元为例,俄罗斯的谢肉节、印度的泼水节、泰国的满月节、保加利亚的玫瑰节、埃塞俄比亚的开斋节等,比起传统的圣诞节,这些节日,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能让他们了解非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本单元的习题任务也可安排各种节日的拓展和对比,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和比较思维能力。

(二)结合新形势下的重点领域,体现教材的实用性

一方面,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学生所学必须为就业内容服务,教材的编写也应体现其实用性和职业性。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的重点主要包括基础设施、能源建设、贸易、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投资合作、资金融通等领域,因此教材的内容的选择应优先选择这些行业领域的题材。

首先,教材编写团队应包含各类专业人才。高职教材的编写团队,不应该仅仅包含本科院校的英语语言专家团,还应包括在职高职院校的一线英语教师以及经济发展重点合作领域的企业精英。企业精英们可将目前相关行业中领先和热门的内容融入教材,英语专家们对语言进行把关,而一线教师将从课堂可行性方面进行考虑,只有这样的团队才能编写出具有职业岗位实用性的英语教材。其次,教材的习题设计可跨领域或跨国家。教材选取的课文内容有限,所以只能是抛砖引玉,通过习题的设计让学生进行跨国、跨领域的分析对比,从而了解中国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差异,并且潜移默化中掌握自我学习的方法,培养其终身学習的习惯。

作为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工具——教材的开发和编写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迎合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尽管教材编写团队尽力涵盖与时俱进的新题材、融入多元文化并且包括重点领域的行业知识,但是教材本身的特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材的时效性。因为一套好的教材的编写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和时日,教材一旦出版,内容就可能过时,因而教材的内容应尽可能反映国际和行业的领先知识。教材的更新需要时日,而每秒更新的网络资源则是目前教材的很好补充,因而多元文化视阈下,“网络教材”是传统教材的拓展和补充。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Z].2010-07-29.

[2] 何艳秋.高职英语母语文化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职教论坛,2013(32):85-87.

[3] 李亮.高职英语教材编写的专业化、国际化和职业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3):69-81.

[4] 邢琰.对高职语言教学中外国文化教学现状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3(29):43-45.

[5] 杨新焕.文化“走出去”与高职英语教材编写[J].中国出版,2011(12):28-30.

[6] 张科峰.新世纪以来高职英语教材建设研究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64-67.

[7] 庄智象等.探索适应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模式[J].外语界,2012(5):68-72.

猜你喜欢

教材编写多元文化跨文化交际
文学理论教材编写之浅见
论教育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
现代室内设计的多元文化表现探究
浅析大学英语教材编写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高中数学教材的心理学探析
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