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结肠起搏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应用

2020-10-31邓罡徐丽姝陈晋ShirongCui

实用医学杂志 2020年19期
关键词:结肠经皮胃肠

邓罡 徐丽姝 陈晋 Shirong Cui

1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老年医学研究所消化内科(广州510080);2华南理工大学(广州510006);3University of California,Davis(USA)

慢性便秘(chronic constipation)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综合征[1],我国慢性便秘成人的患病率为4.0%~10.0%[2],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明显增加[2],机体功能逐渐老化,胃肠生理机能及神经-体液调节机能下降,加之多种慢性疾病、药物的影响,60 岁以上人群慢性便秘的发生率约为7.3%~20.39%,80 岁及以上可达20.0%~37.3%[2],便秘的危害除消化系统本身,还影响老年患者精神、营养状态,甚至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慢性便秘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便秘(也称特发性便秘或功能性便秘)和继发性便秘。慢性功能性便秘(chronic functional constipation,CFC)是多种病理生理机制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包括肠道动力障碍、肠道分泌紊乱、内脏敏感性改变、盆底肌群功能障碍和肠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本研究使用的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结肠起搏技术是一种使用计算机将中医理论的穴位电刺激联合结肠起搏技术协同治疗的新模式,此技术不仅可恢复胃肠正常的慢波节律,恢复胃肠正常的运动及排空、传输等功能活动,而且治疗过程无痛苦,无创伤,安全性高。本文研究旨在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结肠起搏同步协同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在临床应用中是否因高龄因素使用受限制、有哪些影响疗效的因素等,为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的防治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入选标准(1)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我院住院老年CFC 患者118 例,病程1~40年。(2)诊断均符合功能性便秘罗马Ⅳ标准:①必须包括下列2 个或2 个以上的症状:(a)至少25%的排便感到费力;(b)至少25%的排便为干球粪或硬粪(BSFS1-2);(c)至少25%的排便有排便有不尽感;(d)至少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的阻塞感/堵塞感;(e)至少25%的排便需要手法辅助;(f)每周排便少于3 次。②不用泻剂时很少出现稀粪。③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3)患者对此次治疗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1.2 排除标准(1)年龄<60 岁;(2)经电子肠镜或钡灌肠检查有结直肠、肛门器质性疾病;(3)有全身性疾病: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等)、肌肉疾病(如硬皮病、系统性硬化症等)和电解质紊乱等引起的便秘;(4)药物性因素所致继发性便秘;(5)近1 周有服用影响胃肠动力药物者;(6)2 个月内有腹部或肛门直肠手术史;(7)严重精神障碍、认知障碍者、不能与治疗师进行交流患者。

1.1.3 分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0 例,男28 例,女32 例;年龄60~93 岁,平均(81.45±8.47)岁;病程1~38年,平均(5.80±6.76)年;对照组58 例,男25 例,女33 例;年龄61~95 岁,平均(79.33±9.31)岁;病程1~40年,平均(5.55±6.55)年。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设备采用北京思迈莱福公司生产的GI-1 功能性胃肠病治疗仪。操作前登记患者基本情况,治疗前采用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PACSYM)评分。安放相关治疗电极,双侧足三里、天枢穴、结肠起搏点,测试强度和设定治疗参数;之后开始治疗;治疗结束,取下电极片、耳机,关闭系统和电源。

1.3 治疗方法两组功能性便秘患者,治疗组60例、对照组58 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1)一般治疗:加强排便的生理教育,建立合理的饮食习惯(如增加膳食纤维含量,增加饮水量)及坚持良好的排便习惯,生活规律化,同时应增加活动;(2)口服乳果糖,无使用胃肠动力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北京思迈莱福公司生产的GI-1 功能性胃肠病治疗仪治疗,所有患者无治疗禁忌证,使用经皮穴位刺激联合结肠起搏同步协同治疗技术,2 次/d,20 min/次,5 次/周,10 d 为1 个疗程,连续做2 个疗程。治疗前及治疗1~2 个疗程后均采用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PAC-SYM)评分。

1.4 效果评价

1.4.1 症状评分治疗前后采用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PAC-SYM)评分(表1)。评分标准分三大部分,每一部分细分2~7 项目:(1)粪便性状(粪便坚硬、粪量少);(2)直肠症状(排便次数减少、排便费力、排便疼痛、排便不尽感、有便意难以排出、直肠出血或撕裂、直肠烧灼感);(3)腹部症状(胃痛、腹部痉挛疼痛、腹部胀满)。每个项目根据严重程度(Likert5 级评分法)得分如下:0,无;1,轻微;2,中等程度;3,严重;4,非常严重。患者自评,回顾时间2 周。

1.4.2 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痊愈:症状消失,积分为0,保持2 周以上;显效:症状明显改善,积分较治疗前降低≥2/3,保持2 周以上;有效:症状好转,积分较治疗前降低≥1/2;无效:症状无改善,积分无降低。总有效率=临床痊愈+显效+有效。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 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评价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主要症状评分两组治疗前后对比(表1):治疗组各项症状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排便疼痛方面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症状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总分结果(表2)两组对比,治疗组治疗后症状评分降低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症状评分降低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使用经皮穴位刺激联合结肠起搏技术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可有效改善便秘症状。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main symptom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main symptom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粪便坚硬粪便量少排便次数排便费力排便疼痛排便不尽感有便意难排出腹部疼痛腹胀治疗组(n=60)治疗前1.57±1.09 1.42±0.87 1.68±1.17 1.85±0.97 0.30±0.67 1.02±0.89 1.67±1.04 0.65±0.90 1.42±1.02治疗后0.37±0.58△▲0.33±0.60△▲0.63±0.96△▲0.63±0.76△▲0.00±0.00△▲0.23±0.53△0.60±0.81△0.10±0.30△0.22±0.53△对照组(n=58)治疗前1.26±0.69 1.16±0.70 2.19±0.69 1.76±0.78 0.14±0.35 0.83±0.68 1.47±0.84 0.33±0.57 1.26±0.87治疗后0.69±0.68△0.62±0.72△1.00±0.73△1.00±0.82△0.10±0.31 0.36±0.52△0.67±0.33△0.09±0.34△0.41±0.59△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总分结果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total scores of symptom Checklist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x±s

2.2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有效率为67.2%(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Tab.3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例

2.3 两组治疗不良反应及影响治疗因素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出现;治疗过程不受患者年龄、体位限制,所有患者均能完成治疗。

3 讨论

人的排便过程主要依赖肠道动力、分泌、内脏感觉、盆底肌群和肠神经系统等协调完成。随着对功能性便秘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功能性便秘病因是由于结肠、直肠肛门的神经平滑肌功能失调所致,是多种病理生理机制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包括肠道动力障碍、肠道分泌紊乱、内脏敏感性改变、盆底肌群功能障碍和肠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2]。其中结肠动力及肛门直肠动力及感觉异常被认为在功能性便秘的发生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3]。

老年功能性便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用力排便的动作过程对脑血管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可导致血压升高、脑出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4],需要积极治疗,改善症状。西药治疗虽然能取得即时的疗效,但长期应用容易产生药物依赖;老年人患多种疾病,服用多种药物[4],易产生多重用药的副反应等。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结肠起搏技术是一种将功能性胃肠病的最新医学理论整合,利用计算机技术将生物电、胃肠电、穴位等技术融合,对功能性胃肠疾同步进行整体、多靶位调节治疗,此技术具有以下特点:穴位刺激、结肠起搏协同同步治疗;无痛苦、无创伤;操作简单,患者耐受性好;可床边治疗,适用于高龄及卧床患者。

经皮穴位电刺激(TAES)是以我国传统医学的经络理论为指导,将欧美国家的经皮神经电刺激与针灸穴位相结合以实现治疗相应疾病的新型技术[5]。有研究发现:经络是一条具有低电阻及传感特点的电流传导体,其低电阻特性使其传导性更强,低频脉冲电磁场作用于经络时,能有效地将生物电传入人体,电刺激引起肌肉节律性收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神经组织营养,改善患者神经症状[6]。TANTAWY 等[7]研究发现TAES 的治疗效果可能通过外周和中枢神经机制介导。针刺或低频电刺激信号通过支配穴位局部皮肤肌肉的传入神经传入,在脊髓和脊髓上中枢(迷走神经复合体、下丘脑)经过整合,由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传出,通过胃肠壁内神经丛作用于胃肠,从而达到对肠胃功能和疾病的调节治疗作用,实际上也是通过脑肠轴机制发挥作用。

经皮穴位电刺激选取足阳明经为治疗肠胃病的主要经络,针刺足阳明胃经穴位对胃肠运动、胃肠电生理、胃肠液分泌、胃肠激素及血流等有调节作用。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要穴之一,其主要作用是治疗胃肠疾病、下肢疾患、精神疾病和虚劳诸症。CHEN 等[8]发现刺激足三里穴可以促进促生长素的分泌,而促生长素可以增加胃酸分泌、促进肠道蠕动、增加食欲等作用;可用于便秘的治疗,而且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5]。天枢穴同属于足阳明胃经,是大肠经募穴,主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是腹部要穴。大量实验和临床验证,针剌或艾灸天枢穴对于改善肠腑功能,不仅能够改善肠道的蠕动节律还能调节胃肠的激素分泌[9],从而消除或减轻肠道功能失常而导致的各种证候。

经皮电刺激足三里和天枢穴,可以降低便秘患者内脏敏感性,其内在机理可能与提高迷走神经兴奋性,同时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从而调节自主神经的功能状态,实际上通过脑肠轴机制发挥作用,促进肠道蠕动,增加自主排便次数,改善腹痛、腹胀等症状。本研究显示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指标中粪便坚硬、粪便量少、排便次数、排便费力、排便疼痛,治疗后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排便疼痛方面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经皮穴位刺激联合结肠起搏技术联合乳果糖治疗便秘,较单纯使用药物治疗能更有效增加便秘患者排便次数、减轻排便疼痛,改善便秘患者的症状。

体表胃肠电生理起搏治疗是依据胃肠起搏理论和驱动-跟随-谐振效应理论[10];通过外源性电刺激调控胃肠电活动,以控制胃肠运动功能[11]。本研究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三维时空模拟胃肠道生物电现象,作用于胃肠起搏点以驱动慢波节律产生起搏效应,迫使胃肠跟随正常的蠕动规律,达到恢复或改变胃肠功能活动,消除或减轻症状的目的。体表结肠起搏治疗参数设置:长脉冲频率为12 cpm,串脉冲频率为15 Hz;医生可以根据临床需要和科研要求适当调节。有研究表明,体表结肠起搏可改善便秘患者的症状,尤其对于腹胀的改善较满意[12]。本研究使用经皮电刺激足三里、天枢穴联合结肠起搏技术疗法,老年功能性便秘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症状评分总分降低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该疗法对老年功能性便秘能有效改善症状,还能减少老年便秘带来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意外的风险;而且该疗法操作简单,不受年龄、体位限制,临床应用有较好的疗效,无不良反应,与国内报道一致[13],对于老年便秘患者使用也是安全可靠的[14],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乳果糖为合成双糖,除了表现出双糖渗透活性外,还具有不吸收性特征,属于益生元,能使患者肠道中的乳酸杆菌、双岐杆菌等益生菌数量增加,并降低肠杆菌、拟杆菌以及梭状芽孢杆菌总数,从而改善患者便秘症状[15]。已被推荐为便秘一线治疗用药,特别适用于老年便秘患者[16]。本研究对照组使用饮食调整加乳果糖治疗,症状改善有效率为67.2%;治疗组使用乳果糖加经皮电刺激足三里、天枢穴联合结肠起搏技术疗法,治疗后有效率为83.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经皮电刺激足三里、天枢穴联合结肠起搏技术疗法,能把生物电、胃肠电、穴位刺激等技术融合,协同作用,整体调节机体脑肠轴、胃肠激素分泌、结肠动力功能。研究结果说明该疗法有促肠动力功能[11],较单纯使用乳果糖有增加疗效作用。

综上所述,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结肠起搏技术是一种治疗功能性便秘无痛苦、无创伤的新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无不良反应,不受年龄、体位限制,可用于老年人及卧床患者;联合乳果糖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能有效改善患者排便困难症状,减少排便疼痛,减少老年人多重用药的副反应,从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结肠经皮胃肠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新生儿先天性细小结肠症相关病因与影像表现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胃肠外科患者临床效果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憩室炎,藏在肚子里的神秘疾病
空腹
胃肠病糊上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