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人文素养的培养探究
2020-10-30古丽加娜提·别尔克拜
古丽加娜提·别尔克拜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新课程的不断改革,教育机构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小学生们正处于价值链的阶段,在此阶段,他们的人格素质形成了模型。因此,小学语文基础教育的重点应放在促进人类文化上。为此,结合捐助者多年来的经验,在小学基础科目中提出了几项文化科学教育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普及,语文服务部门初级教育的质量也大大提高。此外,它开始更加注重促进学生文化,注重学生文化的自由发展。因此,每个小学教师也必须加强思考和研究,积极构建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弘扬学生文化,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弘扬学生的道德,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和能力。
一、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概述
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一门学科教育的关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核心素养并不是实实在在可以看到的,而是通过一般情况下人们的行为活动表现出来。核心素养是一个不断进步的、结合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综合性评价,尤其是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涉及了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这四类核心概念。核心素养对于小学语文学科而言,一是课内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二是语文思维能力素养的培养,三是正确的人生观和审美观,四是文化的传承。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方法单一
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分为五大模块,即组织教学、温习教学、新课讲解、新课巩固以及布置作业。而在实际教学中,描述法和叙述法是小学语文教师常用的教学方式,所谓创新也只是万变不离其宗。这种传统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所学语文基础知识、弱化人文素养方面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且能够利用教师生动、活泼的描述和叙述方式,较为有效地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但是,教师如果仅仅依靠这五大教学程序和单一的教学方式进行小学语文教学,那由教学方法单一引起的教学问题和隐患就会逐渐显现出来。
(二)教学中忽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既是一种锻炼自己语言组织能力、掌握更多语言使用技巧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自身人文素养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有效地促进小学生其他学科学习水平的提升。同时,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无论对于学生人文素养能力的培养,还是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都具有非凡的意义。这一阶段可谓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黄金时期。然而,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忽视了这一重要问题,没有对小学生的人文素养能力进行着重培养,在课堂上留给学生自由发挥、开口说话的机会微乎其微,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都用在了语文理论知识的教学上。
(三)不利于学生自主阅读积极性的激发
学生只有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才能深入感受阅读内容的思想和情感,真正感受到阅读的魅力。但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完全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自主性的培养和激发,从而严重地制约了学生自主阅读积极性。
三、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
首先,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将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贯彻到教学目标上,不再仅仅以应付考试和基础知识传授为教学目标,而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终极教学目标。其次,教师应正确调整与学生的位置关系,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在尊重学生独立人格的基础上,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活跃的阅读氛围,以此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学生在阅读氛围的感染下,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深刻的阅读。
(二)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生由于年龄问题,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只有对具有趣味性和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才能集中注意力,进行自主学习。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对阅读教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在增强阅读教学趣味性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培养其核心素养。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喜欢的游戏、故事、音乐等元素与阅读教学相结合,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教学《葡萄沟》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这首歌曲。在优美的、具有新疆特色的音乐感染下,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被有效地调动出来。其次,教师还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阅读情境,使学生在优美的阅读情境中受到艺术感染,进而产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和欲望。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应用网络技术,利用网络中强大的数据库,有效拓宽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及自主阅读的意识、习惯都会得到强化,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三)创建开放式课堂,在教学模式优化中实现学生人文精神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开放式课堂的构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主动探索知识、师生和谐交谈中进步,从而对语文学科知识进行深入探索。例如,教师在教学《猫》这篇课文时,可以为学生展示猫不同的形态图片,在激发学生自主探索欲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然后,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个性爱好等,在培优带差的合作学习中,为学生设置以下分层次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知识解读。例如,第一,文章都描写了猫的什么特点?第二,将文章描写猫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说一說自己印象最深的片段,为什么?第三,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教师在分层次学习任务引导中,为学生塑造开放式的课堂交流学习过程,并以此为辅助,在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性的基础上,赋予学生人文精神,让学生懂得人格尊严,体会人本主义教学原则。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又可以实现教师教学理念的创新。
(四)促进享受学习,营造环境的人文素养
小学体面课堂建设需要特别关注环境和维护人类文化。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主动学习,学习成为一种乐趣。不适当的学习环境可能会减少学生的学习活动并导致不当行为。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在课堂上运用多种学习方法,为学生发挥重要作用,开发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学习环境。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制定情景、相互沟通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个性、塑造学生的性格和培养语言教学。
结束语
总之,核心素养下培养学生的语文人文素养时,教师不仅要遵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性,还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教学指导,在创优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教材解读与拓展中,引导学生发现语文学习的人文价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
参考文献
[1] 马金虎.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当代家庭教育,2019(36):167.
[2] 孙文彩.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J].新课程(中),2019(12):12.
[3] 齐举梅.刍议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例[J].新课程(上),2019(12):247.
[4] 郭惠彬.浅谈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人文素养培养[J].考试周刊,2019(80):77-78.
[5] 杨徐昕,李喆喆,杨诗琪.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人文素养培养[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8,18(01):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