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小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应用研究
2020-10-30牛力强
牛力强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一线教育工作者要能够充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调动一切可用的物力和人力开发资源,帮助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海量资源的把握中得到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充分重视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摒弃传统唯教学课本论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从中解放出来,在课程资源的创造过程中最终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提升。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程资源;拓展策略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促使教师在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需要有充足的课程教育资源作为教学前提。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整合课程教育资源,开发更多与教学紧密相连,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课程资源,不仅能拓宽学生学习英语的渠道,促使学生发现英语学科魅力,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实现小学英语课堂高效构建。
一、借助信息技术开拓教育资源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教师越来越青睐于采用多媒体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当前网络信息海量化,互联网的存在及发展使得教师能够更快地从网络中收集到更多更好的英语学习信息资源,通过多媒体课件整合资源的方式呈现课文教材中没有的知识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容量,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发散思维,还能让英语学习空间得到明显拓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在课前备课环节收集并搜索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资源,通过在课堂中展示让英语教学资源得到明显增加,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收获更多知识,还能促使英语课堂氛围变得活跃。
二、关注教材联系强化学科渗透
中小学阶段教学过程中,学科之间存在着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关系,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充分关注和挖掘教材之间的联系,找到小学英语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在多学科融合中引导学生在语言、知识、情感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找到共同发展目标,最终实现学科知识的有效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以中西方文化意识对比为例,在英语教材中,部分内容呈现了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其中不乏有部分宣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这部分知识为切入点,通过联系语文教材、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相关的文化因素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通过连接不同学科知识不仅实现了学生综合知识的拓展深化,还能培育学生的文化意识,让学生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产生自豪感,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也有积极意义。
三、坚持以生为本引导学生发現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充分遵循素质教育倡导的生本理念展开教学,教育资源的挖掘和开发自然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具备听说读写等基本教学技能,还要在挖掘拓展资源的过程中充分结合学生的学情特点选择合适的话题从学生的身上去挖掘教学资源,最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创造教育资源。比如,在教学《shopping》一课时,教师可以在拓展环节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设计六一跳蚤市场活动,引导学生观看其他学校组织的此类活动,了解跳蚤市场需要注意的相关事宜,让学生自主思考自己组织举办的跳蚤市场打算卖什么、怎么卖,然后通过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任务型导向的活动,在自主规划和广告设计过程中丰富自我认知,通过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开展一系列说一说、写一写、演一演的活动提升学生的语用意识,帮助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探索课外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英语课程中存在的教材资源自然需要教师充分挖掘利用,除了延伸教材资源外,教师还应该在课堂之外探索有力的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感受英语的实用性。课外资源的拓展主要包括原声英语的引入,还包括英语绘本的引进和课外英语读书角的创建,这些都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比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一些经典的英语电影片段,也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个有教育意义的英语歌曲或其他录像活动,这不仅能作为英语课堂知识的补充,也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输入英语语言;又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简单易懂的课外英文绘本,其中涉及到的英语故事和语法都较为简单,学生能够读懂,通过绘本故事的阅读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让学生能够对学习英语产生极大的兴趣。
综上所述,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充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应用及拓展,这不仅关系到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等主观因素的转变,对学生综合英语能力的提升也有重要意义。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学习英语,从借助信息技术开拓教育资源;关注教材联系强化学科渗透;坚持以生为本引导学生发现;探索课外资源拓展学用渠道等引导学生积极发现英语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感悟英语学习魅力的同时为其更好地学习英语创设新路径。
参考文献
[1] 张月英.小学英语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J].教学与管理,2014(05):49-50.
[2] 戴水姣,徐丽.小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3,13(02):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