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悦读绘本 乐享数学

2020-10-30王睿洁

天津教育·中 2020年9期
关键词:亲子共读数学绘本

王睿洁

【摘  要】亲子共读数学绘本,利用富有趣味、充满数学信息的绘本,有利于孩子在易理解的故事情境中吸收简单、易懂的数学经验,快速丰满对基础数学的理解、认知,促进思维、品质、个性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本文通过选择“趣”作品、挖掘“精”价值、提供“巧”策略,尝试以数学绘本为载体,摸索了亲子共读数学绘本的指导策略,为孩子感知数学经验、全面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

【关键词】亲子共读;数学绘本;经验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26-0183-02

【Abstract】Parent-child reading mathematics picture books together, using interesting picture books full of mathematical information, helps children absorb simple and easy-to-understand mathematics experience in easy-to-understand story situations, quickly and fully understand and recognize basic mathematics, and promote thinking , Quality, personality and other aspects of ability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tries to use mathematics picture books as a carrier by selecting "interesting" works, exploring the value of "fine", and providing "smart" strategies, and explores the guidance strategy of parent-child reading mathematics picture books, providing practical experience for children to perceive mathematics experience and develop comprehensively.

【Keywords】Parent-child reading together; Mathematics picture book; Experience development

数学绘本通过简单的文字,多样的色彩和画风,特定的情节直观呈现数学经验,亲子共读是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为家长和孩子创造共同学习、分享乐趣的氛围。对于有诸多好处的亲子共读,在具体实践中仍存在一些误区:

一、问题篇

(一)准备缺失

调查发现,35%的家长认为亲子共读方式让孩子全面发展,只有15%的家长会在空闲的时间和孩子共同读书,20%的家长提供一些书,沒有陪伴、互动,凭孩子经验理解书的内容,反映了时间、精力、准备的缺失。

(二)环境缺失

现在家庭在装修、布局的时候,更多的精力会在卧室、客厅,而书房不会有更多的设计,有目的地设计孩子愿意、喜欢、静心的阅读环境更是缺失。

(三)绘本选择不到位

调查中发现家长很愿意选购一些亲子共读绘本,但是目的性、指向性还存在一定的误区,60%的家长凭自己的喜好和判断为孩子选书;25%的家长会询问孩子:你喜欢什么书?为什么?但是仍有部分家长不经常买或仅凭孩子的喜好买书,反映了家长在如何选择适宜的亲子共读绘本方面意识、目的性的缺失。

(四)时间占比缺失

目前“90后”家庭多投资在绘画、舞蹈、乐器等方面,很少能抽出时间和孩子进行亲子共读,孩子离书的距离越来越远,亲子共读时间也越来越少。

(五)策略缺失

现代家长情绪化现象比较严重,高兴的时候陪孩子,因为工作、生活等琐事影响了心情就不理睬孩子,亲子共读的过程仅停留在读故事,孩子被动地“听”,缺失了亲子互动。

二、会诊篇

(一)重视程度不足

家长不了解作品内容,不能抓住有价值的图画,就不能和孩子进行深入讨论、引发孩子思考。同时很多孩子家长认为亲子共读只是给孩子读书就可以了,其他都不重要。

(二)家长个人经验过多

家长经常会选择在孩子入睡前进行,其他时间很少进行亲子共读活动;部分家长的观点仍停留在共读=识字、背诵、学习知识层面,忽略了利用亲子共读方式帮助孩子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作用。

(三)缺少科学指导策略

目前亲子共读多为家长读、孩子简单讲述的模式,而亲子共读特别重视“亲子互动性”,成人平行式阅读亲子共读方式,孩子没有主动参与、互动,反映了没有将孩子放在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上,造成了亲子共读质量不高的现象。

三、治疗篇

针对存在的问题,尝试从以下几点提高共读质量:

(一)细致筛选,选择“趣”作品

例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从感知生活中数学、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形状与空间关系几个方面,明确了数学认识方面的合理预期,信宜基金会、光复幼儿园、“魔数小子”等系列数学绘本,从课程框架建构、故事情境设定、数学活动内容安排等方面,梳理了适宜亲子共读的系列数学绘本。

(二)情境体验,挖掘“精”价值

例如经典数学绘本《好饿的毛毛虫》,讲述了毛毛虫从卵—幼虫—蛹—成虫的生长过程,了解毛毛虫喜欢吃的食物、生活习性;自然呈现了时间、数、数量的概念,从毛毛虫每天吃的食物,了解一个星期有几天、每天排列的顺序性。

(三)亲身实践,提供“巧”策略

1.转变观点,普及知识

通过邀请专家讲座、离园前沟通、微信群、网站等渠道,引导家长学习正确的亲子共读观念及指导策略,明确亲子共读不是认识文字或学习知识,是在互动中体验共读情趣,了解数学经验。在愉快阅读中接触和感知书面语言,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数学绘本独特的教育价值。

2.优化环境,有效共读

亲子布置共读环境,保证光线充足、空间适当、安静温馨,在阳台、客厅给孩子提供自由取放图书的书柜、书桌、沙发、卡通造型的软垫、地垫……只要一个角落,孩子就会爱上阅读,家长的表扬、鼓励、掌声,创造了一种愉快的阅读氛围,让共读更有专注性、获得愉悦感。

3.掌握策略,高效共读

(1)多种互动。家长可以从孩子兴趣入手进行互动,例如《十個手指头和十个脚指头》,孩子点数书中手指和脚趾后,再点数家人的手指和脚趾。《形状游戏》中在观察物体基本的形状后,再观察家庭中物体的形状,观察小区、商店中不同形状的物品,拓展孩子对形状的感知。

(2)巧设悬念。在亲子共读前可以引导孩子从封面猜测故事的大概情节,在完整阅读时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孩子的思考。例如在《好饿好饿的毛毛虫》中可以提问:“接下来毛毛虫还会吃什么?吃了几个?”“这一天除了吃这个,还可以吃什么?”通过提问帮助孩子联系生活进行迁移和运用。

(3)情境式朗读。家长在朗读绘本时,通过语气、语调、语速、音量的变化表现绘本中的角色。例如《喵喵猫、尖尖猫、蹦蹦猫》,用粗细不同、跳跃性、慵懒型的声音表现三只猫;《寻找消失的爸爸》变换着急、开心、询问的语气表现故事内容,让孩子在绘声绘色的朗读中体验亲子共读的快乐。

(4)实践运用。数学绘本需要孩子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经验。例如《我家漂亮的尺子》用人身体做测量工具测量,在家中开展“测量爸爸、妈妈”的游戏,先画出爸爸、妈妈的身体外形轮廓,先用手测量身体长度,再用尺子测量,比较两次测量结果,自然感受到数学经验在生活中实际运用的方法。

亲子共读是在多种形式的共读活动中,让孩子感知数学、理解数学、运用数学,获得更多的直观经验,进一步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顾娟,钱晓宇.亲子共读的现状及互动策略研究[J].社会科学前沿,2017(10).

[2]李芳.乐读绘本趣学数学[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6(03).

(责任编辑  袁  霜)

猜你喜欢

亲子共读数学绘本
谈数学绘本融入数学教学的策略
浅谈数学绘本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的运用
童眼“读”绘本,童心“涂”绘本
拓宽阅读视野,提高语文能力
让课外阅读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前行
巧用趣味绘本,玩转数学课堂
儿童绘本的畅销因素分析
小学数学绘本中数学信息的间接呈现方式
数学绘本
在“亲子共读”中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