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院呼吸感染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析

2020-10-30谭芳廷王荣侃卢志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27期
关键词:抗菌药物

谭芳廷 王荣侃 卢志军

【摘要】 目的 分析本院呼吸感染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以此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从本院计算机管理软件系统中查询2018年7月~2019年6月抗菌药物应用情况, 采用 Excel 软件计算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 并进行分析。结果 本院呼吸感染科使用抗菌药物品种数相对较多, AUD相对较大。使用较多的品种为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抗真菌类。结论 本院呼吸感染科AUD和国家的逐步控制在40.00 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100人·d)以下尚有差距, 提示本院呼吸感染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待进一步改善。

【关键词】 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用药分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7.067

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最广、品种最多、用量最大的药物之一。呼吸感染科抗菌药物使用更为频繁, 不合理应用或滥用抗菌药物可导致病程延长、不良反应增多, 耐药菌产生, 不仅损害患者的健康、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而且浪费医疗资源。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医疗质量安全的核心措施[1]。为推进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 卫生部(现卫健委)从2011年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 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全面检查, 以严格控制抗菌药物滥用。本文对本院呼吸感染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了解本院呼吸感染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以更好地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规范使用, 有效控制细菌的耐药性。

1 资料与方法

1. 1 资料来源 从本院计算机管理软件系统中查询2018年7月~2019年6月呼吸感染科抗菌药物使用数据, 包括药品名称、规格、剂型、数量, 出院例数、住院总天数、平均住院天数等。

1. 2 方法 根据卫健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药品字典及限定日剂量(DDD)值, 利用Excel软件对收集到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算出各DDDs、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antibiotics use density, AUD)。AUD=  DDDs×100/(同期收治患者例数), 同期收治患者例数=同期出院患者例数×同期患者平均住院天数。

2 结果

2. 1 2018年7月~2019年6月DDDs及AUD 本院呼吸感染科使用抗菌药物品种数相对较多, AUD相对较大。见表1。

2. 2 抗菌药物分类情况 2018年7月~2019年6月抗菌药物使用分类主要包括:β-内酰胺类(27.04%)、抗真菌类(18.87%)、喹诺酮类(13.80%)、氨基糖苷类(11.27%)、大环内酯类(9.30%)、硝基咪唑类(6.48%)、林可霉素类(4.79%)、糖肽类(4.23%)、磺胺类(3.38%)、噁唑烷酮类(0.56%)、四环素类(0.28%)。

2. 3 2018年7月~2019年6月DDDs及AUD前10药

品情况 2018年7月~2019年6月DDDs及AUD前10藥品集中在复方磺胺甲噁唑片、注射用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头孢地尼片、克拉霉素胶囊、注射用链霉素、乳酸左氧氟沙星片、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阿米卡星注射液、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伊曲康唑分散片、甲硝唑片、注射用苯唑西林钠、盐酸莫西沙星片、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头孢他啶。

3 讨论

AUD以DDD作为测量单位, 较以往单纯的药品金额和消耗量更合理, 不会受到药品销售价格、包装剂量以及各种药物每日剂量不同的影响, 其解决了因为不同药物一次用量不同、一日用药次数不同而无法比较的问题, 可以更好地反映出抗菌药物的DDDs, 是监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一项重要指标[1]。AUD能准确反映各类抗菌药物的消耗情况, 可实现不同病区、医院、地区甚至不同国家各类抗菌药物之间的比较[2]。本院2018年7月~2019年6月各月抗菌药物品种数和AUD相差不大, 说明本院抗菌药物使用较为稳定, AUD平均值为98.34, 与《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中所要求的将AUD逐步控制在

40.00 DDDs/(100人·d)以下尚有差距, 这与呼吸感染科为本院重点专科收治的患者病情较重合并感染多有关, 也提示本院呼吸感染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待进一步改善, 与文献中呼吸科AUD相对较高相符。因此, 临床可以AUD作为抗菌药物管理的主要标准, 通过控制药物日剂量、频率等方式降低AUD, 提高用药安全性。

2018年7月~2019年6月本院呼吸感染科AUD排序居前10位的抗菌药物变动不大, 其中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磺胺类、氨基糖苷类、抗真菌类、大环内酯类这6类药物所占每月AUD为85%以上, 说明本院呼吸感染科抗菌药物的使用较为稳定。β-内酰胺类是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抗菌药物, 主要包括青霉素和头孢菌素, 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的药物特点, 临床使用效果显著。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主要应用于肺部感染患者临床治疗, 具有抗菌谱广、组织穿透力好、抗菌活性强的特点。本院呼吸感染科收治的结核病患者较多, 而且部分患者合并真菌感染, 所以氨基糖苷类药物和抗真菌类药物使用较多。大环内酯类药物对多种需氧和厌氧的革兰阳性或革兰阴性菌均有很好的抗菌作用, 对敏感菌引起的肺炎疗效好。

2018年7月~2019年6月本院呼吸感染科各月DDDs及AUD前10药品集中在复方磺胺甲噁唑片、注射用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头孢地尼片、克拉霉素胶囊、注射用链霉素、乳酸左氧氟沙星片、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阿米卡星注射液、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伊曲康唑分散片、甲硝唑片、注射用苯唑西林钠、盐酸莫西沙星片、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头孢他啶。

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也是AUD排名较前的抗菌药物之一, 这与该药具有较强抗菌活性对β-内酰胺酶稳定, 消除半衰期长对细胞外膜和组织的穿透力强易透过血脑屏障等特点有关[2]。排名前10的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均为第3代头孢菌素, 因第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不仅对β-内酰胺酶具有高度的稳定性, 而且对绿脓杆菌和多数厌氧菌也有一定的作用。左氧氟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等致病菌不仅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而且在肺组织中药物浓度高, 是用于中、重度呼吸道感染安全和有效的药物。左氧氟沙星可作为治疗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和其他分枝杆菌的二线用药, 对于本院众多结核病患者而言, 左氧氟沙星更是首选抗菌药物之一[3]。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2019年上半年AUD比2018年下半年高, 是一种广谱的抗生素, 可杀灭绝大部分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的需氧和厌氧病原菌。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是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应用特殊级抗菌药物的患者多为严重感染, 病情复杂, 且多有前期经验性治疗失败的病史。氟康唑抑制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 对大多数种类的临床常见念珠菌有抗真菌活性。伊曲康唑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甾醇的合成, 具有广谱抗真菌作用。

有研究表明, 应用第3代头孢菌素与院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 ESBL)菌株的检出率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步升高。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大量使用是导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 随着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菌株的增加及不良反应的陆续出现, 卫健委要求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中的使用, 国外对于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控制也较为严格[4]。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是克服细菌耐药性的关键。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易产生耐药、出现不良反应而影响治疗效果和治疗的依从性、增加患者痛苦, 延长住院时间和增加经济负担。因此應按照指南要求, 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为指导, 合理选用治疗性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给药剂量应严格按照说明书及患者情况给药, 不宜随意改动给药剂量, 剂量过小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 无法得到预期的临床疗效;剂量过大易产生不良反应[5]。积极做好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实验, 加强对病原菌和耐药性的监测。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加强细菌耐药监控, 建立细菌耐药长效预警机制。

综上所述, 各医疗机构为使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达标, 采取的措施主要有行政干预、技术干预(临床药师干预)等, 临床药师干预措施(培训与沟通、不定期检查、定期点评与通报)。临床药师直接参与患者的用药指导, 不仅为医师用药方案提供合理性建议, 而且促进了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有利于改善病情和提升用药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毛静怡, 柳丽丽. 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其影响指标研究. 中国药房, 2014, 25(18):1641-1643.

[2] 宋贤, 杨维林. 2010-2013年云南省传染病专科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析.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5, 15(8):1050-1053.

[3] 魏吟秋, 林清江. 2015 年我院呼吸内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析. 海峡药学, 2016, 28(11):235-236.

[4] 丁政, 张建华. 二甲医院细化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指标后控制效果调查与分析.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10):250-252.

[5] 赖坤平. 2013年某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析. 今日药学, 2014, 6, 24(6):453-457.

[收稿日期:2020-07-15]

猜你喜欢

抗菌药物
我院开展“合理用药月”活动对用药监管的成效分析
某院2015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及合理用药评价
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分析
微量激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抗菌药物组合轮用策略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治疗效果的研究
我国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中应关注的一些问题
我国近10年来主要致病菌“ESKAPE”的检出率及耐药率的变化
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成效分析
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