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2020-10-30王圆

中国林业经济 2020年5期
关键词:出口贸易农产品

王圆

(南京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南京21003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提高市场经济的水平和开放度,持续推动对外贸易发展,目前中国已位居全球货物贸易第一,服务贸易总量在货物贸易的带动下也不断扩大,二十年间增长了近11倍[1]。日本也是外贸大国,地理位置与中国邻近,居民消费偏好相同,且两国劳动力、生产技术资源等要素禀赋方面互补[2],因而日本一直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而我国从2007年开始也一直都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国。在农产品方面,中国幅员辽阔,农产品种类多多产量大,而日本资源相对匮乏,必须从国外进口大量农产品满足日常需求,2018年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107.45亿美元,占农产品总出口额的13.55%,农产品贸易一直都是中日贸易不可或缺的部分。

1 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现状

1.1 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规模

由图1可知,中国农产品出口到日本的规模总体上经历了一个先增后减再缓慢增长的过程,2012年达到最高119.8亿美元,当年占出口总额比例19.17%,此后,占比逐渐下降,现稳定在13%~14%之间。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日本方面农产品贸易连年逆差因而通过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等方式限制农产品进口、保持本土农产品的竞争力,其次,2013年我国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这极大地推进了我国与沿线国家经济贸易发展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3],依托该倡议我国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并且成效显著,因而中国对日本农产品贸易规模变化较小但占比急剧减小。

1.2 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结构

根据UN COMTRADE2018年数据,按照HS分类,中国对日本出口的农产品中第四大类占比达到53.96%,第一、二两大类占比均略低于23%,第三大类占比极低,仅为0.32%。具体到章,第16章占比最高,达到27.56%,这章产品也一直位居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额第一位,其次是第3、第7与第20章,占比分别为19.98%、12.71%、16.25%,其他20章占比均不到10%,大多数都不超过1%,合计占比也仅为23.51%。也就是说,中国对日本输出的农产品集中在水产品与园艺产品这两大块,说明我国出口日本的农产品多为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而谷物、烟草等土地、资本密集型出口较少。

图1中国农产品出口至日本贸易额即占比

1.3 中日农产品贸易相关指数分析

1.3.1 贸易强度指数(TII)分析

表1 2009-2018年中国对日本农产品贸易强度指数

1.3.2 产业内贸易指数(IIT)分析

IIT指数是用来反映两国间产业内贸易情况的常用指标,其以0.5为分割线,数值越大,表明产业内贸易程度越高。根据HS分类,2018年,中国与日本贸易的四大类农产品IIT指数分别为0.26、0.12、0.44、0.19,均不超过0.5。为反映农产品整体产业内贸易程度,我们将四大类农产品IIT指数结果以各类农产品进出口额占农产品总进出口额的比例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得到整体产业内贸易指数0.19。以上数据说明中日农产品整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程度较低,其中只有第三大类比较接近产业内贸易。

2 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现存主要问题

2.1 出口结构过于单一

因出口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口产品的整体情况,所以其一直是出口贸易研究的重要对象。由上文可知,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结构比较单一,四分之三以上的出口额都集中在其中四章,这种不合理的出口结构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首先,这种高集中度的结构很不稳定,难以分散市场风险。其次,我国对日本出口的农产品大多是劳动力密集型的初级农产品,这类产品多以低价占领国际市场,价格远低于日本本土生产的同类产品,并且可替代性较强,极易遭致日本的反倾销调查。此外,近几年国内劳动力价格大幅上涨,原材料成本也显著上升,使得企业利润空间不断缩窄,低价优势也被削减[5],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难以立足。

2.2 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高质量的农产品才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与信赖。我国近些年紧抓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了两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创建活动,在标准化绿色生产、专业平台监控、农产品安全品牌建设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从整体来讲,由于我国质量检测体系尚不完善,质量标准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检测技术、设备仍较为落后,出口农产品整体还存在许多质量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农药残留超标[6]。如今国际上广泛应用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壁垒来增加进口难度,进而降低他国产品竞争力,维护本土农产品在国内市场上的利益,而这些壁垒真正阻碍的是部分质量较差的产品,对于质量高的农产品只是增加了出口手续、延缓了出口时间,影响较小。只有农产品质量过硬才能取得客户认可,才能不畏惧他国的非关税壁垒,才能在日本市场上站稳脚跟。

2.3 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日本国土面积有限,人口密度大,因而人均耕作面积小,农产品供不应求,因而普遍价格较高,而中国土地、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低廉,日本农协为保护本国农业利益,对国内农产品贸易市场实施保护,限制我国农产品输入。日本对农产品的贸易保护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对进口农产品征收高关税,直接提高中国输入农产品在日本国内市场的价格;其二,对从中国进口农产品实施非关税限制措施,如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壁垒等,直接扼杀了不符要求农产品出口的机会,对于达标的农产品,进行检测并提供证明文件,这也会增加其成本、延长滞留时间,这都极大地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的价格优势。

2.4 中日关系一波三折

中国和日本是同处亚洲的两个大国,隔海相望,贸易往来十分密切,两国的关系是否融洽很大程度影响着两国之间的贸易水平,但由于种种因素,中日关系具有不同于其他双边关系的特殊之处,总体来说,两国和平友好地协同发展是大势所趋,但这个过程一波三折。

2012年钓鱼岛争端使中日关系降到冰点,当年中日贸易总量出现了负增长,此后几年,中日关系一直较为紧张,2013年加入TPP协议,希望以此抗衡中国的“一带一路”协议,2014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借钓鱼岛争端升级宣扬“中国威胁论”,这些言论或多或少影响日本市场对中国农产品的需求。从图1也可以发现,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规模自2012年开始减小,直到2017年开始回升,这其中必定有日本对华态度缓和的因素。2017年,日本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中日高层积极互访,中日关系进入新的发展时期。2019年初,安倍在施政演说中宣布将展开“新时代近邻外交”,将中国作为其外交重点之一,两国贸易也必将迎来新的发展。

3 进一步推动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建议

3.1 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

为了维持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的稳定发展,第一,严格管控产品质量,首先要构建完善的质量安全检测认证体系并保证其有效实施,从企业购进农产品原料这一起始环节就要进行检测,其次要实施有效监督,进一步在全国各地落实我国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其二,必须改善对日本农产品出口结构,继续推动优势农产品出口的同时,对出口相对弱势农产品的企业进行扶持,鼓励其发展,另外,对农产品产出后的加工、包装适量改善,增加出口农产品的附加值,减少出口农产品对成本低带来的价格优势的依赖性,改变我国对日出口农产品多为竞争力不强的初级品这一现状。

3.2 加强中日对话合作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积极展开贸易合作给双方均带来巨大利益,但在农产品方面,日本认为开放市场会对其国内农产品造成巨大冲击,损害本国生产商的利益,因而一直高筑贸易壁垒,加强两国对话合作是改进这种情况的关键。中日韩FTA协商于2012年正式启动,如若建成,中日之间的贸易壁垒将被打破,必将极大地降低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的成本,出口总额也将大幅上涨。目前中日关系回暖、朝韩关系缓和,此时抓住机遇积极推进中日韩FTA谈判,有望取得巨大进展。

3.3 大力开拓新兴市场

虽然目前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额占比有所下降,但仍然达到13.55%,日本单个国家对我国农产品出口有很大影响,风险较大。“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总纲领,极大地有效促进了这一时期我国与沿线各国的贸易与合作,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2018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农产品的总出口额为246.8亿美元,占这一时期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总额的比例大约为31%,可见该战略对于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贸易发展影响深远。在巩固美国、欧盟等传统出口市场的基础上,继续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开拓沿线农产品新兴市场,以达到有效降低市场高度集中所带来的风险的目的[7]。

3.4 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协调合作

首先,政府要起到引领作用,鼓励扶持水平高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引导规范中小企业发展,不断完善农村金融制度,促进农产品生产地——农村的经济发展[8],此外,制定与国际接轨、符合日本进口要求的产品标准,符合标准的产品才予以出口,这样能保证我国农产品在日本市场的良好声誉以及降低贸易壁垒的影响。企业是农产品出口的主体,行业协会及时发布国际市场的最新消息,便于企业及时做出反应,能够很好地减小损失或获取更大利润,企业积极配合、参与行业协会组织的国内、国际交流合作,能有效促进技术进步以及获得与国外企业合作机会。

猜你喜欢

出口贸易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给情绪找个出口
贸易统计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