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探析

2020-10-29吕凤利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41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能力

吕凤利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教师们一直在追寻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希望能够为学生营造出和谐、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在高效获取知识的基础上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初中数学知识较为基础且重要,数学教师可以秉承新课改教学理念实施教学工作,以此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不断提升。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将概述如何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逐步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学生;能力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决定学生整体成绩的好坏,还为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当新课程改革将核心素养提出以后,初中数学教师便开始探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目标的教学方法,希望促进学生在课堂中同时获得数学知识与核心素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升以后,综合能力也会随之升高,为其未来发展打下了基础。

一、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抽象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思维要求较高的学科,学生在学习时经常会由于思维的刻板或者抽象思维差等原因无法理解数学知识。生活是丰富多彩且富有乐趣的,生活又充满着无限学问。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可尝试将数学课堂与生活联系到一起,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活动,以此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并促进他们数学抽象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和能力提升后,他们能够解决更多的生活中的困难问题,服务于生活。

例如,学生在学习“有理数”一节中关于“正数和负数”内容时,数学教师通过实施生活化教学,逐步培养学生数学抽象。课堂中,数学教师通过展示家庭温度计示数图片以及天气预报,促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到温度有零上与零下之分。与此同时,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列举出已经学习过的几种不同的数字类型,便由此将负数知识点引出来,促使学生从与生活相关的数字中抽象出负数概念。在与生活有关的情境下,学生自主性很强,能够将数学概念与生活建立联系,数学抽象思维与能力也随之升高。

二、情境化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传统教育的弊端告诉我们,教学时应当实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将课堂活动面向学生。情境教学法能够将学生引入情境中,将课堂变得形象化,更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不断提高。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借助情景化教学手段展开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情境中分析和解决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数学情境具有新颖和启发性等特点,学生在情境中思维较为敏锐,逻辑推理能力也会由此增强。

例如,学生在学习“等腰三角形”内容时,初中数学教师采用情景化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以此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课上,数学教师随手画出几个不同大小的三角形,说道:“谁能够将这几个三角形经过一次修剪使其转变为等腰三角形吗?”学生立即拿出笔开始模仿黑板上的三角形,并由此展开研究。不一会,一些学生举手示意自己画出了几个等腰三角形。数学教师接着说道:“你们在裁剪等腰三角形过程中,有没有发现等腰三角形有哪些特点吗?”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并和教师一起推理得出“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和“等腰三角形兩底角相等”性质。当学生兴致正高时,数学教师又由等腰三角形的中线、高、角平分线等内容推理出“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在实践操作情境中,学生课堂参与很高,逻辑推理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

三、对比化教学,培养学生运算能力

不管哪个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都应该将计算放在首要位置上,计算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当数学核心素养中重点将运算能力凸显出来后,数学教师更加重视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希望学生运算能力提升的基础上数学学习效率不断提升。对比教学法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将相似的知识点同时呈现出来,促使学生直观观察其不同的过程中高效掌握运算规律等数学知识点。学生的运算能力提升后,数学学习效率也会随之升高。

例如,学生在学习“分式的运算”内容时,初中数学教师教师采用对比教学法展开教学活动,以此促进学生运算能力不断提升。一上课,数学教师将“”、“”、“”、“”等式子列出来,鼓励学生完成计算。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运算等知识点,迅速完成计算。随后,数学教师将列举出几个分数,引导学生化成最简分数,并由此引出了“”、“”等式子引导学生进行约分,并带领他们展开分式运算等知识点的学习。在对比环境下,学生的运算能力快速提升。

四、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直观想象力

直观想象力是初中数学核心素养中的重点内容,是数学教学目标之一,数学教师十分重视学生直观想象力的培养,希望学生在提升直观想象力的基础上综合能力和数学学习效率不断提高。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多媒体出现在教学课堂中,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讲授数学知识,因此促进学生直观想象力得以发展。学生的直观想象力提升后,他们才能够在遇到复杂问题时游刃有余。

例如,学生在学习“平行线性质”内容时,初中数学教师运用了多媒体展开教学,以此培养学生直观想象力。课上,数学利用多媒体呈现出天空中高架线、火车的双轨等图片,引导学生在观看图片时思考“怎样才能够判断出任意两条直线是相互平行的”。学生立即展开思考与想象,想象着直线无限地向远处蔓延。有的人提出了“只要两条直线不相交,那么这两条直线就是相互平行的”的观点。数学教师再次借助多媒体将一段视频呈现出来,视频中的人物拿出两支铅笔,保持一支铅笔不动,另外一支铅笔随意转动。不一会,又有一个人参与其中,有时与前一个人同步,有时与另外一个人出现间隔。在观看视频时,学生也在思考问题,并提出了“当两个直线同时垂直于同一条直线时,它们就是相互平行的”的观点。当然,反驳意见也是常有的。当学生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中时,数学教师借助视频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概念引出来,并鼓励学生想象一下两直线平行后这些角的有哪些特点,以此引出直线平行的条件。在多媒体环境中,学生的直线想象力和课堂学习效率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创设开放、自主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并在快乐学习过程中数学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陆樱花.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策略探析[J].好家长,2018(68).

[2]  吕继明.提升初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探讨[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000(005):13.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