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身份与公共艺术研究
2020-10-29王帅
王帅
摘 要:我国的公共艺术发展主要起步于改革开放以后,但是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国内的城市发展也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公共艺术作为美化城市和改造世界的主要方式,成为我国现阶段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立足于城市文化的重要内涵和作用,对如何将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身份结合进行了深入思考,以期为城市公共艺术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城市文化;公共艺术;城市发展;文化身份
中图分类号: J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0)09-0140-03
城市文化作为城市的发展基础,既展现了一座城市的魅力,也体现了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公共艺术作为展现城市文化的主要载体,其体现在自然与人类科技、情感和精神与物质等多方面的调节作用。自从西方工业革命发展之后,逐渐出现了现代简约风格的建筑,减少了一些更为丰富的装饰艺术,这就导致城市公共空间存在一种冷漠感,于是在城市当中逐渐出现了一些壁画、雕塑和运用数字化技术等交互的城市文化,这些文化作为一种传达城市文化的载体,能够记录一个城市的发展与演变,是对城市精神的一种高度概括,体现了城市文化的精神功能和物质功能。可以说,当前城市建设的主题更加重视对人类居住环境的追求,因此文化建设也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重点。我们所说的文化建设在这里指的是城市文化。
一、城市文化建构中的身份认同作用
城市文化作为规范城市活动行为与城市管理的一种文化,重点在于城市规范与管理的尺度,不是指单一的城市文化设施与人们的受教育水平,其囊括了特定城市创造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综合,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从宏观角度来看,城市文化是大多数人对城市总体认识的结果,也是指导城市行动与组织的基本方略。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自然文化和行为文化是城市文化的构成要素。
城市文化的构成离不开人民群体,也正是群体的力量,才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的发展。不同的群体有着不同的城市文化认知,城市文化发展过程中,群体对城市文化产生了身份认同感,城市文化的认同感不仅对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文明的发展。
群体的文化认同,对城市文化实现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文化本身就是来自于一种意识和思维,是一种无形的状态,群体文化的产生对人们树立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及对城市文化认同有着决定性的重要影响。可以说,在城市文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群体文化的认同感主要来自于城市文化的受众。受众作为城市文化的传播者,当群众对城市文化产生一定的共识,就推动了城市文化在群体之间得到充分的渗透,而群众在城市文化传播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可以通过群体的影响力,实现群体文化的多次传播,从而真正让城市文化得到大眾的认可和吸收。群体认同对城市文化构建具有一定的服务作用。以云南省旅游业为例,就这个例子而言本身就是对云南旅游业的一个身份认同,很多人提起云南首先想到的就是旅游。在近年来的云南旅游事件上,“恶导游”事件频发,给外界对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不一样的认识。
在一所城市的文化构建过程中,群体认同具有明显的服务功能。我们以云南的旅游业为例进行思考,可以发现云南旅游其实就是一个身份认同的佐证。人们想到云南,第一时间就会说出“旅游”,但是近年来发生的多次“恶导游”事件,也给云南的旅游身份带来了严重的坏影响。在云南旅游的事件中,群体成分中最为主要的角色是导游,通过与游客的交流,渗透和传播了云南文化,这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发展内容。而恶性的事件数次发生后,会导致人们对云南的城市文化认知产生一定的改变。换言之,城市文化中具有正确价值观和认同感的群体,无论是个人思想方面,还是追求个人利益方面,都会积极地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融合,从而更好地服务大众,实现自身价值。同时,也会从一定的高度认识上,更好地服务城市文化发展,将城市文化的积极因素进行传播,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本土特色和文化,将自身价值上升到更高的精神层面。
总而言之,身份认同有利于城市文化建设。但是文化认知中也存在一些差异,这和社会环境有着直接的联系,在不断磨合和适应的过程中,无论是新文化还是旧文化,经过互动与渗透,最终会延伸出适合城市发展的城市文化。
二、城市公共艺术的作用
要推动我国公共艺术实现更好的发展,最主要的是要了解公共艺术在我国社会和公众的眼中到底意味着什么,也就是我们要清楚地明白公共艺术的作用,公共艺术它并不仅仅像我们日常肉眼所看到的那样,只是一件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艺术品,公共艺术的存在对人们生活的社会和环境来说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它的作用我们可以分为三个层面来进行认识:基础设施、日常生活、文化背景[1]。
(一)公共艺术的基础功能在于可以为公众提供知识性的坐标 任何一件城市公共艺术品,我们抛掉其蕴含的深层次含义,其最初的功能和意义也就是起到指示的功能,主要包括对人们的心理指示、美化环境以及物理指示。
心理指示指的是人们通过公共艺术的外在形象进行深入解读,可以了解自己所处区域的文化背景和公共艺术的功能,从而为人们在这个城市的公共空间中实现更好的活动,提供良好的基础;所谓美化环境,指的是公共艺术是作为一种反映城市美好形象的载体,是提升城市人文环境发展潜力的主要途径,在当前以第三产业为城市总体发展方向;物理指示指的是城市的公共艺术为人们提供城市物理位置坐标,如可以告诉人们你现在处在什么位置,是人们出行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坐标参照物[2]。
(二)公共艺术可以让人们更关注生活
公共艺术较为深层次的一个功能就是让人们更加关注生活,除了让人们能够关注日常的生活所需,还应该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以及共同生活在这一公共环境中的人们。任何一个城市中,刚成立一件公共艺术作品时,由于本身艺术作品具有视觉侵略性,这就使得路过或者生活在它周围的人们去关注它,逐渐人们从关注变成一种良好的开始。例如,在这个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可以将其自身的生活环境进行交流,这也是呼吁构建良好人际关系沟通平台所奠定的重要基础。
(三)公共艺术展现的是城市的文化发展背景 任何公共艺术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文化背景基础之上的。所有的公众艺术,都有着自身的文化寓意和文化指向性,公共艺术的存在,是由于人们所生活的城市公共空间产生的一种文化诉求而产生的,因此公共艺术作品的文化背景,是人们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中,无疑城市文化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点[3]。在进行城市文化建设和宣传方面,我们除了要加强关于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宣传手段之外,还需要有一些不同于传统艺术的公共艺术特性,如公共艺术的场域性、公共性和多元性。
所谓公共艺术的场域性,指的是任何一个公共艺术作品,它都是在一定的区域内,在其进行设置和设计的过程中,区域性是首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城市的发展是经过长期变化而来的,在这个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受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以及当地人们的宗教信仰、生活状态、价值观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这就产生了一定的城市文化环境氛围,这种场域我们可以通过公共艺术作品直观地感受到[4];而所谓公共艺术的公共性指的是城市中人们所共同享有的公共娱乐场所,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可以在公共场所间进行休闲和集会活动等,因此这就体现了公共艺术在进行设置中要体现与公共空间的密切联系;公共艺术的多元性,指的是公共艺术作品的题材较为广泛,具有非常突出的表现力,这就使得在城市发展中公共艺术可以有更为灵活的表现力,从而能够调和各种建筑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为人们城市生活增添更多的亮点。
三、关于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身份结合的一些思考 任何一个城市的公共艺术建立,都必须结合其固有的城市文化,城市公共艺术一旦脱离了城市文化,就会与城市的地域发展和人文环境格格不入,就不会体现出较好的艺术性,也难以得到大众的认可,并且脱离了当地文化和历史的公共艺术,会让人们产生一定的排斥,这也是由于地方背景差别太大而导致难以被人接受的原因。
(一)立足于城市文化的特点与属性
在进行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身份结合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立足于城市的文化起源与城市发展特点,只有真正认识到一个城市的文化才能够将城市公共艺术进行较好的体现。通常情况下,经过长时间的文化洗礼,城市都会被赋予一定的历史意义,城市文化也因此会有诸多的表现形式,这大多是由地理环境因素、地形地貌以及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所形成的差异,又会具体反映到城市的文化当中,和历史原因有着密切的关系。任何时期的历史都会产生不同的文化氛围,如宋朝多宋词,唐朝多诗歌,这些文化形式都具有自己的特点。
随着城市文化的不断传播与发展,人们的思想不断交流,人们就会从知识技能等多方面来迅速地进行城市文化的流传,并且在一定的聚集区域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生活方式。由于城市在日常的生活需求与供给方面的需要,城市和农村的交流也在不断地加大,并且各个城市之间和区域之间存在的差异也就给了物质城市、物质文化广泛交流合作和传播的机会。
(二)立足于城市人文景观构建城市形象
城市人文景观的产生,来自于城市文化的发展,也会影响城市形象,人们对于一座城市的综合印象,体现的是人们一种整体性的综合评价,也是在对城市信息进行不断地筛选后人们感知的一种城市文化,这种文化氛围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对自己生活的城市,总是有一种與众不同的感情和感受。在当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环境中,人们对城市的个体印象与个体融入城市的深度有着直接的关系,有很多人都是通过对城市某一个局部的认识,而对整座城市产生一定的理解和感情,因此城市带给人们的概念,通常情况下是人们对一些城市信息不断筛选后[5],主体印象和客观结合形成的一种文化认同感。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其人文景观作为城市形象构成的主要要素,人们感知它的途径有多种,如城市的街道、城市的边界以及城市的某个特殊区域或者标志建筑物,这些要素都形成了城市特有的文化符号,也传承了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是一座城市经济条件和政治氛围的整合。
四、结 语
综上所述,城市公共艺术和城市的发展变革与文化身份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城市中人文氛围和自然环境的高度融合。我们在公共艺术发展方面,除了要提高意识,还要在进行公共艺术创作的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文化语境开展整合,从而真正体现城市文化身份,构建出更为宜人的城市人文环境,凸显公共艺术的文化性和艺术性。
参考文献:
[1] 邰杰.艺术城市建构策略及其规划设计建议[J].规划师,2016,32(8):22-28.
[2] 陆姗姗.现代城市公共艺术问题解析及其对策[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6):62-63.
[3] 张娜娜.公共艺术在城市文化形象建构中的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1):197-198.
[4] 赵捷.艺术城市理论初探[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沈阳市人民政府.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文化)[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沈阳市人民政府,2016:10.
[5] 漆平.艺术·城市——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互动[J].雕塑,2004(4):17-19.
[责任编辑:武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