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期刊出版伦理研究现状与热点

2020-10-29周红利夏玲张红英

今传媒 2020年9期
关键词:共词分析文献计量科技期刊

周红利 夏玲 张红英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中国知网 1998 年 1 月 1 日~2020 年 3 月 16 日间收集 CSSCI 收录的有关我国科技期刊出版伦理研究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借助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作者情况、论文来源期刊、主题内容、论文研究机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入挖掘。该计量分析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年期刊出版伦理的研究态势,希望对以后研究出版伦理方面的相关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出版伦理;文献计量;科技期刊;共词分析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0)09-0085-04

科技期刊是学者、普通大众获取学术热点和科技前沿的重要媒介[1],作为学术成果的传播载体,承载着科研人员的最新成果。科技期刊如何能做到公正、公平,且符合出版规范的要求,这是作者、审稿人、出版者及传播者都需要深思的问题。因此,出版伦理必然成为科技期刊出版领域中的组成部分,这也是出版工作的重点。期刊论文从写作、投稿、审稿、编辑、出版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中都需要全面的出版伦理知识武装护航。出版伦理有利于科研成果的尊重和保护,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科研诚信氛围。出版伦理涉及多环节、多对象、多学科。多环节包括作者投稿前论文写作伦理自查;投稿后编辑伦理审查、同行评议、学术不端软件检测等;稿件录用后再次发表的伦理审查等。多对象指作者、审稿专家、期刊编辑、出版者、传播者等。而多学科涉及伦理学、出版学、法律、传播学等[2]。当前,科技期刊的科研诚信氛围不濃,学术不端事件屡次发生,学术诚信的保障机制急需完善[3]。基于以上背景, 分析科技期刊出版伦理研究现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SSCI收录的数据为来源,利用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分析我国出版伦理的时空分布、研究热点及趋势等,旨在了解科技期刊出版伦理领域的研究现状, 为科技期刊从业人员和该领域的相关学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方 法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中 1998 年 1 月 1 日~2020 年 3 月 16日期间收集(CSSCI)收录的文献为研究对象,从主题、关键词、篇名这 3 个方面输入检索词,检索词按“出版”“期刊”“编辑”“审稿人”“作者”与“伦理”“道德规范”“学术道德”“科研诚信”“学术诚信”“学术不端”“学术失范”进行两两组合模糊检索,在此基础上查重、筛选并排除初始检索结果中的通知、投稿须知、报纸、会议论文等非学术论文类信息后,最终获得相关度较高的论文483篇。以“download.txt”为文件名下载并保存为Refworks形式[4],并以可视化软件 CiteSpace 为研究工具,绘制出版伦理知识图谱[5],数据处理完成时间为2020年3月16日。将合并后的有效文献进行格式转化后导入软件,设定分析时间为 1998~2020年,以两年为一个区间,分别以机构、作者、关键词为网络节点进行相关分析, Top N per slice=50。本研究的具体方法如图1所示。

二、出版伦理概况分析

(一)高频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是文章的点睛之笔。以关键词为网络节点进行分析,出现了79个节点,3条连线。在关键词的出现频率≥10中,“学术不端”“学术期刊”“科技期刊”和“学术不端行为”位居前4位,即这4个关键词是出版伦理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如表1所示)。

本文采用Time-Zone显示共引网络关键词的时序变化,通过Pathfinder算法对本研究文献进行热点演进分析,得到科技期刊出版伦理的关键词时序知识图谱(如图2所示)。出版伦理领域的研究主题随着时代在不断细化。最初的研究关注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方面;2004年集中在“学术期刊”,随后细化到“科技期刊”“医学期刊”;2008年起,科研诚信、学术不端事件屡屡发生,于是研究主题集中在“学术诚信”“学术不端”等方面;近两年因科技发展和新媒体的冲击,出版伦理又对 “利益冲突”“人工智能”“数字出版”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二)作者分析

为了避免因机构的影响而出现同名作者的现象,笔者对知网采集的原始数据中的作者信息进行了进一步筛检,由于某些原因同一作者可能先后于不同单位就职的情况未列出。2012年前后是高产作者的平均始发年份,对发文量≥3的作者进行可视化分析。如表2所示,高产作者共有6位,参与了出版伦理领域共26篇文章的创作,其中以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冷怀明主任发文最多,他们是科技期刊出版伦理相关主题研究的中坚力量(如表2所示)。

合作网络图谱中节点的大小表示以该作者为中介的合作度,各节点连线的粗细代表作者之间的合作次数。由图3可知,高频作者中出现了明显的网络特征,表明作者中初步形成了一些比较高产的研究团队,成果突出的团队有:1.邓强庭、李娜、黄超、徐迪雄、栾嘉;2.潘旸、魏均民、魏佩芳、姜永茂、郝秀原、刘冰、包靖玲;3.王福军、冷怀明、谭秀荣;罗云梅、李缨来、胡川、蒲素清、杜亮;4.钱俊龙、谢燕、潘小伦、熊樱菲;5.刘苏君、马云会、王雅西、王红丽;6.邓瑶、朱宏儒、洪青标;7.陈立敏、李启明、刘凤华,且他们之间已形成了规模庞大、关系密切的合作网络。

(三)论文发文机构分析

为深入了解各科研机构对出版伦理研究的贡献程度,选择机构为节点进行相关分析。如表3所示,发文量≥3的机构共有8个。其中发文量最高的机构是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达21篇,其次是出版发行研究9篇,第三是中国出版8篇。

(四)研究机构分析

对于出版伦理研究机构(如图4所示),大多数的研究成果来自高校,如第三军医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除此之外,中国科学院、中华医学会等也较关注出版伦理研究。这些研究机构中,相互联手合作的还不多。

三、出版伦理的研究态势剖析

(一)出版伦理的研究热度逐渐升温

近年来,随着科技期刊相关研究团体对出版伦理规范的不断加强,研究学者及出版机构对出版伦理方面的关注度日益提升,展开了深入研究,其研究内容不断细化和深入。我国研究该领域较早的专家以冷怀明、钱俊龙、范少萍、栾嘉、张志强、游苏宁等为代表,他们为出版伦理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领域学者在不断深入挖掘,为推动出版伦理的研究作出了贡献。出版伦理的相关研究热度不断升温,与出版伦理相关论文发文量持续增长成正相关,近2年出版伦理已成为核心期刊的重要选题之一,部分核心期刊在发布征稿启事中明确指出了征集有关出版伦理方面的论文,有效地提高了出版伦理研究的广度和水平。

(二)出版伦理的研究主题逐渐变化

随着科技的变革,新媒体的冲击,当前出版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版伦理研究关注热点不断细化[6],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期刊逐年在加强出版伦理规范研究。近年来,我国出版过程中存在一些学术伦理失范现象,其中与期刊的重视度密切相关,出版从业者试图从多层次、多方位构建学术诚信保障。目前,期刊对出版伦理规范也正在积极完善,一些期刊的网站正式发布了出版伦理规范的具体要求:如制订《河南理工大学学术期刊出版伦理规范》《第三军医大学出版伦理规范》,这些伦理规范明确了出版、编辑、审稿人及作者的伦理要求,这些期刊团队也在加强出版伦理方面的研究。冷怀明[7]学者对作者及期刊主动撤稿引出的出版伦理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特别是期刊对本刊已发表的论文进行撤稿处理,展现了期刊对学术不端行为坚决抵制的决心,在期刊界树立了良好的出版道德标杆,值得同行学习。第二,研究视角独特,如甄巍然等[8]在“场域”视角下分析了出版伦理困境的成因主要有三要素:出版场域、主导资本、出版人习性。第三,研究紧跟出版热点。如人工智能在期刊出版过程中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内容精彩、风格独特的论文却被剔除等问题,将出现出版主体的伦理移位、出版流程的伦理失范、编辑问责的伦理失衡等表现形式。针对数字出版伦理问题,何军民[9]提出推进区块链等技术在数字版权保护领域的应用,对数字出版产品进行证据加固与传播路径的追溯;赵文义[10]指出学术期刊数字出版行业能否健康有序发展与出版伦理的建构息息相关。

(三)出版伦理的研究机构分析

科研机构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该机构成员发文量与发文质量[11]。由机构CiteSpace图谱可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发文量最多,贡献量最大,起到了引领作用。从地区分布看,相對于其他地区的文献产量,图谱中显示该领域的高产机构主要集中于北京,提示科研产出可能与当地教育重视程度、经济发展状况有关。从研究机构来看,高校的产出往往高于其他机构,提示高校是科研产出的重要力量,同时这也可能是近年来出版伦理关注“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因素。此外,就合作情况而言,跨地区的合作较少,且该领域尚缺乏紧密的团队合作及广泛的学科交融。综上,可推测今后推动出版伦理领域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跨地区、跨学科、跨机构的合作。

四、结 语

出版伦理是指论文写作到出版全过程所涉及的相关人员的所有行为的道德规范的总称,包括作者的写作及投稿行为,审稿人的审稿行为,编辑部的出版行为等。出版伦理的相关研究涉及对象多,环节复杂,本研究通过构建并分析出版伦理研究知识图谱,分析了科技期刊出版伦理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随着互联网以及数据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伦理成为现阶段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但却存在研究不深入等问题。媒介与技术的变革成为推动出版伦理研究不断发展的动力之一,未来还需要更多的期刊出版工作者进一步深入挖掘和研究,这将会更好地指导科技期刊出版伦理实践,促进国内出版伦理与国际接轨,实现资源的多样化、特色化、国际化。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伦理的理论体系及相关制度建构十分庞杂,期待政府、学校、社会、出版、媒体等多方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初景利,闫群.学术期刊的市场与运营[J].科技与出版,2019(2):55-60.

[2]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技期刊出版伦理规范[M].上海: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2-30.

[3] 魏海斌,牛玉堃,张元园,等.多层次构建研究生学术诚信长效保障机制探究[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26(5):792-796.

[4] 辛小月.基于CiteSpace的学术出版营销研究综述[J].传播与版权,2018(11):43-46.

[5] 张持晨,郑晓,胡伟红,等.中国医学伦理学发展的学科图谱和作者群:《中国医学伦理学》文献计量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31(3):299-306.

[6] 张晓东.出版物设计中的伦理思考[J].科技与出版,2015(1):82-85.

[7] 冷怀明.撤稿引出的出版伦理问题与处理[J].编辑学报,2018,30(6):558-560.

[8] 甄巍然,陈昌辉. “场域”视角下出版伦理困境探因与路径建构[J].出版发行研究,2017(7):11-15.

[9] 何军民.出版伦理:利益追求和文化使命之间的博弈[J].中国出版,2009(10):24-25.

[10] 赵文义.学术期刊数字出版治理的伦理路径[J].编辑之友,2017(9):39-41+58.

[11] 池仁勇,廖雅雅,王昀.数字出版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文献热点及政策启示[J].中国出版,2019(22):64-68.

[责任编辑:艾涓]

猜你喜欢

共词分析文献计量科技期刊
培育世界一流背景下普通科技期刊的发展策略
第六届陕西省科技期刊评优结果揭晓《西北园艺》荣获特色科技期刊奖
移动互联网时代科技期刊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医学数字图书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国内外智库研究态势知识图谱对比分析
基于德温特数据库的关键共性技术分析
国内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研究主题分析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我国生物科学素养研究状况(2001~2016年)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