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本科留学生专业学习适应能力调查分析
2020-10-28汤驿
汤 驿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国际交流学院 上海 201209)
1 研究背景
2019年12月国际中文教育大会在长沙召开,根据会议精神和教育部《留学中国计划》的目标与要求,高校应进一步加强来华留学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和国际中文教育项目的建设,重视对学校教学条件、教学质量和来华留学管理工作队伍的服务水平的评估与机制建设,精准定位,办出学校的来华留学教育特色。因此,如何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留学生的学习成效;如何完善高校留学生教育体制和管理模式;如何树立良好口碑、打造国际中文教育特色品牌,都将成为高校留学生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综合上述任务目标,本文将对本科留学生的实际专业学习情况进行深入调查与研究,探索影响学生学习适应的因素,并针对学习适应的问题提出建议,从而提高汉语言本科留学生的培养质量,促进汉语言专业的课程改革、师资培养和专业研究。
2 调研概况
本次调研的调查对象为上海某高校汉语言专业本科留学生,调查人数67人,其中男生37人,女生30人,来自19个国家。调研目的是深入了解本科留学生专业学习适应现状,考察影响学习者学习适应的因素,以及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调研按照前期准备、中期收集数据和后期统计分析数据三个阶段有序开展,主要包括问卷法和访谈法两种研究方式。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研究者分别编制了学生和教师《汉语言本科留学生专业学习适应性调查问卷》,共计回收67份学生问卷和8份教师问卷。问卷数据处理是通过软件Stata13.0对量表问题项目逐一进行描述性统计,包括对均值、标准差、最小值和最大值的统计,并着重依据被试学生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使用方差分析检验留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特征差异。
访谈调查分为预访谈和正式访谈两个阶段,研究者根据对3名学生预访谈的调查情况,编制了《汉语言本科留学生专业学习适应性访谈提纲》用于正式访谈。访谈对象均为填写问卷的师生,包括17名学生和3名教师。访谈旨在将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进行有效结合,通过与典型学生个体和教师访谈交流,深入挖掘问卷中未涉及的实际情况,从而进一步探究影响留学生专业学习适应的主要成因。
3 研究发现
3.1 汉语言本科留学生的学习适应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留学生专业学习适应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影响留学生专业学习适应的显著因素依次为学习动机、汉语水平考试、学生和教师社会交往关系、教学环境和年龄。性别、年级、专业方向、国别、汉语能力表现、学生和同学社会交往关系程度六个方面的差异对学习适应没有显著影响。
(1)学习动机。学习适应能力强的留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专业学习目标明确,会主动参加学校培养计划外的汉语考试(如HSKK和BCT),并对毕业后的学习计划和就业去向做好提前规划。学习适应能力较差的学生则缺乏主观学习动机,专业选择并非根据自我兴趣和个人发展,多呈现被动学习的表现。
(2)汉语水平考试。调查显示,HSK4级的留学生学习适应情况最佳,原因是学生正处于低年级阶段,课程难度和汉语能力要求不高;其次是HSK6级的学生,该水平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经过3年以上的在华学习,已具备较强的汉语交际能力和学习适应能力;学习适应情况较弱的是HSK5级学生,多为大二学生,随着专业课程的深入学习,对中国教育模式差异的认识和适应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学习适应压力相对较大。
(3)学生和教师的社会交往关系。学习适应能力强的留学生能与教师保持良好的交流关系,了解自身汉语水平和学习情况,能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方式请教老师解决问题。反之,消极面对学习困难,固守陈旧的学习方法和有限的学习资源,缺乏与教师的有效沟通,对学习适应会产生很大的反作用影响。
(4)教学环境。结果显示,学校在新生入学教育、教学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宣传和指导不全面,教材选用缺乏反馈评价机制,行政部门管理人员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不足,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适应。留学生需依靠自身适应能力,通过客观评价课程难度、教师的授课方式和教学质量,主动了解图书馆、各类教学资源和公共设施的使用方法以解决学习困难,无形中给其学习适应增加了难度和不便。
(5)学习者年龄。调查显示,20-22岁的学生学习适应最好,该年龄段基本与中国大学生平均年龄一致。被试中有59.7%的学生处于20-22岁的年龄段,说明年龄的差异会对来华本科留学生的学习适应产生影响,并且同龄学伴对学习者的学习适应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2 汉语言本科留学生总体的书面交际能力偏弱
随着专业课程难度不断提高,汉语中、高级词汇运用和语法成为专业学习适应的主要问题。
本文主要在汉语交际能力、学生口语能力以及汉字文化圈的国别化影响因素上,对汉语言留学生的汉语能力进行考察研究。从汉字文化圈因素看,来自汉字文化圈国家的日本学生整体学习适应能力较好。从留学生汉语交际能力来看,学生的口头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书面理解能力,即听力>口语>书写>阅读,与访谈情况相一致,除了大一年级学生的听说能力较弱外,其余三个年级学生的听说能力均处于中、高级水平。所以,有效提高留学生的汉语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书面理解能力,有利于他们的专业学习适应和可持续发展。
4 研究建议
4.1 学生应积极提升学习动力,阶段性提高汉语综合能力和主动适应外在环境的能力
(1)学习动机的强弱受学生自身和外在双重影响,学生应了解自身学习动力来源并予以强化。调查结果得出,提升自我规划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习动力,并提高学习适应能力。入学前,学生应通过网络、同胞、学校教师等渠道,提前了解所学专业的课程要求和学习重难点,学习学校相关教学管理制度,熟悉校内教学资源等。入学后,积极寻求导师或相关学习支持者的帮助,探寻适合自身学习需求的学习方法,了解可能面临的学习困难和解决困难的途径。在专业学习不同阶段,应合理分配学习时间,明确教师的课程和考核要求,制定长、短期学习计划并总结学习得失。
(2)学生学习困难集中体现在中、高级汉语词汇和语法学习上,汉语口头表达能力的强弱也会影响专业学习适应。访谈得出,相对独立且缺乏交流的学生往往存在阅读能力强而口语能力差的表现,此类学生应尝试增进与同学、老师的课后交流,拓宽学习思路,结合自身汉语水平和学习目的选择适合的练习材料以提高听说能力(见表1)。
表1:汉语听说训练材料和训练方式
汉语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所用词汇和语法结构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应考虑口头和书面表达的相通性和差异性,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进行课外学习;积极参与学生社团、汉语角、经验分享会等交流活动,有意识地使用所学词汇语法锻炼听说能力,活动后及时整理和总结有利的数据和信息。
(3)本科留学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学习时长,四年的学习是留学生接受中国高等教育模式,感受中国文化魅力,不断自我提升的过程。学生应学会入乡随俗,努力适应环境和文化差异,积极面对和克服外在环境所带来的问题。
4.2 教师应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优化教学模式,积极建立师生交流互动的桥梁
(1)重视对学生的教育与引导。教师应根据不同类型和不同学习阶段留学生的特点精准引导,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消除畏难情绪。通过设计生动、易开展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内外教学活动,提高学习成效。
(2)加强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结果表明,学生对部分汉语课和公共基础课(包括计算机基础、中国概况、中国简史和中国文化等)教师上课内容枯燥、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单一的不满意程度较高。主要原因是公共课程教师对于中国学生和留学生的教学内容和差异考虑不充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与留学生学习适应需求不完全契合。
以计算机基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将最新的学科前沿内容与留学生在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描述和动手操作来调动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以中国概况为例,作为教育部规定的留学生本科必修课,常把识记作为教学目标之一,留学生多以考前突击和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付课程学习。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应控制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使用简单易懂的词汇和句式,或以文化活动的形式来讲解概念,减少枯燥的文字解释和背诵记忆。除了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和课堂师生互动外,教师还可利用信息化教育工具(见表2),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扩大语言学习的涉猎范围。
考核方式方面,教师可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来确定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考核比重,即结业考试成绩(100%)=终结性评价(40%)+形成性评价(60%=考勤10%+作业20%+参与教学30%)。
(3)改进课后答疑和师生交流模式。研究发现,学生和教师社会交往关系程度对学习适应有显著影响。建议学校完善教师工作日白天坐班答疑机制,营造强化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交流的公共空间,增加学生求学的便捷性,为提高学生学习适应创造条件。
4.3 学校应加强教学质量和日常管理监控,推动师资力量和特色品牌的同步发展
(1)教学管理团队应不断完善留学生入学教育和教学督导机制,帮助留学生熟悉学校规章制度和在华注意事项,尽快适应中国教育模式;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开展学情动态和毕业计划等调查,及时了解学生动向,进一步完善留学生教学管理模式;培养留学生“汉语+技能”的专业发展思路,鼓励学生以考取相关专业证书作为阶段性学习目标。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加强对教师的公正评价与学生反馈,促进教师之间的良性竞争和个人职业发展。
(2)学校应加强各类人员的培训和储备建设。对与留学生工作有密切联系的行政人员(如图书馆、体育场馆、留学生宿舍管理人员),可通过外语口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外事工作培训,增强外语能力和文化差异认知,从而减少误解甚至冲突的发生。对于“汉语+经贸”双料型师资人才储备建设,学校可建立双料型教师遴选和激励机制,通过“长期宣传+定期培养”的形式,选拔适合教授此类课程的专业教师。院系之间应搭建汉语课与经贸专业课教师之间课堂观摩的平台,甄选学科优秀带头教师为储备师资开展教学沙龙或专业课程培训,为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改革研究提供有力保障。
(3)国内高校对来华留学生的管理,多归属于国际交流学院之类的专门部门,管理方面时常被认为是“特殊化”对待。为了让留学生更好地融入学校整体发展,学校应在一定程度上将留学生纳入校级统一管理,为学生搭建自我管理平台,具体可从班级、住宿和学生社团三方面进行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