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基层干部学历提升班级管理模式探讨
——以广州电大“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M届村官班为例

2020-10-28叶锦燕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3期
关键词:村官基层干部思政

叶锦燕

(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 广东·广州 510000)

1 背景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为此,近年来全国多地开展了农村基层干部学历提升的项目,为当地农村建设打造适应时代和新型农村建设的基层管理队伍。2012年,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颁发穗组通【2010】66号文件,组织实施“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委托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组织实施教学,计划通过3至5年时间实现全市村干部基本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全面提升农村干部队伍的文化素质水平。随着村官项目深入开展,项目品牌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其办学区域由原来的花都区、番禺区、黄埔区、增城区、从化区、白云区6个单位增加至11个单位——2015年秋季起,天河区、南沙区、荔湾区、海珠区和越秀区也开展了村官项目。招生范围的推广,让更多的农村基层干部有了提升学历的机会。截止2020年春季,全市在籍系统农村基层干部共有11939人,已毕业专科学生6186人,本科410人。

经过8年的实践探索,广州电大不断创新教学改革、优化学习支持服务,探索了农村基层干部学历提升的班级管理模式,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新学习支持服务,为培养乡村振兴“领头雁”提供了支持保障。

2 羊城村官班学员分析

农村基层干部是指工作在乡镇、农村的干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建设和谐社会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以村级的基层干部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组成结构、年龄层次及行政区域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群体和区域的学员提供不同的学习支持服务。

2.1 农村基层干部组成结构分析

农村基层干部包含范围广,各个干部均在不同的岗位上进行任职,这就表明在基层干部的日常工作中,都有着不一样的工作内容与思想观念,这就表明每个农村基层干部对教育的需求都是各不相不同的,有的需要提升管理能力、有的需要提升团队协作能力、有的需要提升公文能力,不同的需求决定了要用不同的教学内容来进行教育。所以在对这些干部进行教育时,也要将其所任职的干部职位高低以及性质进行一个详细明确的统计,以便于在对其进行教育时,能够全面的考虑到其个人的学习水平、学习观念、工作内容性质等方面,让基层干部学习到最高效的教育内容。

下面以村官班学员为例,统计分析不同职务的村干部在学员当中的所占比例。

M届村官班学员职务分布表

从上图可以看出,村官班的学员是由各个村委的任职村干部组成,从村委领导干部到基层村干部,村官班的学员都来自不同的职务岗位,其中任职领导干部占24%,形成了村官班学员的多样性,从而面对不同的学员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沟通方式。

2.2 农村基层干部年龄层次分析

M届村官班学员的年龄阶段参差不齐,从60年代到90年代的人群各占比例不同,因干部们的年龄差异,导致农村基层干部在进行工作时对待问题的解决方式都有所不同,年龄较大的干部在解决问题上有在工作多年的经验中总结出的一套解决方法,但是因为老干部在处事时多将方法约束在自己的经验思想中,对于解决方案的创新等方面缺乏意识,顺着社会的发展,干部们在工作中遇到的事务和问题也在随着发展而改变,老干部在处事时逐渐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而年纪较小的干部在解决问题时则更加顺应时代、与时俱进,但是工作经验使得年轻干部在解决问题时没有老干部一样充满经验,所以在对待问题时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处理错误。基层干部自身所存在的不同能力偏向和错误也证明了需要进行不同的教育方向来满足其提升的需求。

下表做出了农村基层干部的年龄层次比例的分布以及不同年代的学员面临的实际情况:

年龄阶段 1960年-1969年 1970年-1979年 1980年-1989年 1990年或以后人数 26人 48人 45人 22人比例 18.4% 34.1% 31.9% 15.6%

虽然参加村官班的各个农村基层干部的年龄差异跨度大,但是前来参加的各个基层干部最终的目标都是让自身在工作上有更大的突破,能够更好地为村民服务,为农村的建设做出贡献。

2.3 农村基层干部所在行政区域分析

针对图表数据内容反映出的现象,教师在进行村官办管理师要注意引导学员之间多加合作,多加交流,通过对各个来源的基层干部进行有效分组,通过小组学习探讨,开展班级活动等方式,引导锻炼学员学会与他人进行适当的团队协作,班级小团体的形成没有固定的形式,往往是因为形成小团体的人员之间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有能够相互吸引对方的亮点,而在村官班中形成小团队,大多都来源于相同的地区,其工作的性质与内容相同,通过小团体的形成能够让他们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相互协作。小团体的形成能够对班级造成各种影响,正确的引导能够让小团体成为村官班学员共同提升的形式,但也可能成为腐蚀班级涣散集体的催化剂,教师在进行村官班管理时,也要注意班中小团体的学习状态,及时的引导其走向积极的学习道路。

3 羊城村官班班级管理存在的困难

3.1 村官班班级管理困难之一—农村基层干部个性化差异大

近年来,因我国农村越来越多高学历、年轻的人才涌向城市,导致农村人员结构失衡,不合理的人员构成就决定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不合理,根据上述分析农村基层干部的特性中可以看出,农村基层干部的年龄从60年到90年,年龄跨度接近30年;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学员,他们的思维方式、学习能力和沟通方式等各方面的能力都不同,对班级管理、活动方式等方面更是各抒已见,年轻的学员希望能够运用更多的现代化技术教学,通过现代化信息平台与老师用更多的沟通、联系,如:远程网络教学;但是部分较年长的学员则希望回归到课堂,与老师面对面教学与谈话,这样会使他们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面对年龄群体差异大的班级,对于班主任的管理来说更具困难。

3.2 村官班班级管理困难之二—工学矛盾大,学员难以兼顾

参加村官班的学员均是农村基层管理干部,在目前多数农村管理现状下,管理制度职责划分意识模糊,导致多数农村基层干部身兼多职,每天的工作都是围绕村民的日常事务。除此之外,村委会还要接受来自镇委、区委以及市委领导单位的定期和不定期检查,遇上抽检时期,农村基层干部便要日以继夜地加班完成村委的检查资料;村干学员一方面需要每天面对繁琐的村务工作,另一方面还需要接受来自不同层面的领导单位的抽检查,学员们纷纷表示村委工作很难做。即使工作再难做,但是农村基层干部为了能够为村民服务,建设好、发展好本村的环境和经济,学员们还是坚持参加村官班学习,希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

3.3 村官班班级管理困难之三—面授课次数较少,导致学员间缺乏沟通

为了协调学员工作与学习的时间,保障学员能够正常跟上学习进度,学校根据村官班学员的日常工作情况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整,改变了班级授课方式以及课程计划安排,通过采用6+N的教学模式,采用了每阶段课程进行6次面授课与网络实时课程将结合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学员的课程跟随程度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面授课程的减少也意味着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次数减少,长久以来就出现了班级内学员关系生疏、不认识的状况,在这种情况影响下,班级内人员凝聚力降低,学员归属感缺失,最终导致学员上课积极性的下降。

4 羊城村官班班级管理对策

根据农村基层干部的特性,“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经过8年的教学摸索,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管理,开拓出创新的适应农村基层干部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以助学者为主导、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校外专家为辅助、以导学老师为纽带的学习共同体,通过成立临时党支部、学习小组和班委会实现学员自我管理,将课程思政融入班级管理过程中,使课程思政与班级管理协同共进、相得益彰,打造“思政+”的班级管理模式。

4.1 课程思政融入班级管理的必要性

“课程思政”的教育体系中实现全方面育人的有效切入,是村官班课堂育人的主要渠道,通过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入村官班各个课程的教学改革之中,能够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也进行有效的价值引领教育,进而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知识、理念都优秀的农村基层干部。

4.2 课程思政在班级管理中的体现

4.2.1 成立临时党支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课程思政是一项为党、为国培养人才的系统工程,通过在建立临时的党支部,对于课程思政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党支部是党的基本组织,党支部的建立能够在村官班实现学习教育的全面覆盖中发挥其主体作用,依靠党组织开展组织学习,能够有效的提升村官班学员的学习主动性;成立临时党支部,能够在教育中将党员干部的好思想、好作风逐步传递给村官班的学员,实现班级积极向上、一呼百应的班级作风。

4.2.2 筹建班委会,提升班级凝聚力

班委会是班级的核心与灵魂,班委是能够帮助师生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是教师的有力助手,班委会则是班级内学生性质的组织,班委会能够及时的反应班级内学员的意见、建议、要求,能够帮助教师传达教学内容、教学思想,能够促进学员与教师的交流团结。是班级内大多数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班级内筹建班委会,能够促进班级内学员与教师之间友好相处,解决班级内矛盾和分歧,协调学员之间的关系,提高学员对班级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最终提升班级成员之间的凝聚力。

4.2.3 组建学习小组,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能力

课程思政是通过层层人员相互配合,共同协调下进行建立的,大到班级内的管理小到学员见的相处配合,都能够带动课程思政的有效建设。通过在班级内成立学习小组,能够有效激发学员在学习中的主动性,通过小组内学员与学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帮助、互相学习,吸取同组学员身上的优点、对专业理论独到的见解,能够有效提高学员学习的效率,加强学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小组的成立还能够帮助学员与学员之间建立起有好的关系。

5 结论

班级管理是村官班教育教学开展的基本条件,是教师与各个基层干部之中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管理在村官班的教育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优化村官班班级管理模式,是为了农村基层干部能在村官班获得优质的,能够与其工作相协调的提升环境。综上所述,优化村官班班级管理模式,对于基层干部的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不仅能够使教师进一步了解学员的学习需求、了解学员的学习现状、了解学员个人学习能力水平、帮助教育活动顺利开展,还能够增强班级内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凝聚力以及归属感,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

猜你喜欢

村官基层干部思政
唱村官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95后”女村官的乡村振兴梦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
一些基层干部“血不再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