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究
2020-10-28李永胜葛丽娜刘美玲
李永胜 葛丽娜 刘美玲 李 熹 何 颖
(广西民族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6)
0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程加速,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面向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是培养信息时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19年10月31日,教育部官网正式发布《“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推荐认定办法》(教高〔2019〕8号),明确提出2019-2021年建设6000门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各省依据实际情况建设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是民族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1 民族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由于地缘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原因,民族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一直滞后于经济发达地区。为了了解民族院校学生大学入学前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课程的改革需求等,我们在2019年11月份,对广西民族大学2019级上课的1904位同学作了匿名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学生入学前计算机基础水平普遍不高,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内容更新不足,师资缺乏,教学课时不够,教学改革相对滞后等诸多现实问题。
1.1 学生生源复杂,大学入学前的计算机基础水平普遍不高
广西民族大学的招生对象主要是来自边疆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不少学生中学时代接触计算机的机会不多,计算机基础知识相对薄弱。调查显示超过90%的学生觉得自己大学入学前,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以理论知识为主,上机实践时间很少,对办公自动化软件不熟悉。能熟练进行计算机办公软件的相关操作的仅占7.6%,而掌握一门以上计算机编程语言仅占0.8%(见表1)。
表1:大学入学前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调查表
1.2 教材更新不及时,教学内容和教学改革相对滞后
当今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但教材却没能同步更新,教学内容无法适用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学缺乏学生前瞻性。目前广西民族大学全部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以办公自动化软件Office2010为主,没有进行分类分层次教学,也没有把最新的人工智能、区块链和大数据等内容加入,前沿性不够。问卷调查显示,超过80%的学生希望改革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次教学。其中,要求升级课程,引入与人工智能密切相关的Python等教学内容的占到46.95%,要求进行分级教学,以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提高计算机水平,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占到37.5%。(见表2)
表2: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意向调查表
1.3 在教学模式上全部使用机房上机实验课的形式,存在一些弊端
全部在机房上机实验的教学模式忽视了理论教学的重要性,教学指导思想仍停留在“狭义的工具论”中。这种指导思想把计算机当做单纯的工具,只要学会使用这个工具即可,计算机水平的高低全靠练习,勤动手即可。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工具,还是一种独特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信息时代的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以计算机作为工具解决专业领域及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还必须掌握计算机独特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加强信息素养,所以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论知识是不可或缺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的好模式。
1.4 教学设计上没有考虑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背景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大学里各种专业的学生,不同专业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需求存在很大的差异。例如,学经济的学生应该掌握数据统计和分析的方法,而中文系学生则要能够制作和演示多媒体文档,没有必要要求每个大学生都去学习计算机程序设计方面的知识。如何使计算机基础教育适应各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如果使计算机基础的公共教学与专业教育“无缝衔接”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而,计算机基础教学必须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尽可能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共同促进。
1.5 师资缺乏,教学学时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广西民族大学现有《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专任教师6人,需要承担每年近4500人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任务,师资异常紧缺。另外,我校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课时仅24,分12周完成,每周2课时。问卷调查显示,近60%的学生认为目前的上课课时不够。认为课时已经多了的仅占0.37%。(见表3)
表3: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课时需求调查表
2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
为进一步相应国家大力提倡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号召,提高教学效果,缓解当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2.1 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分层次教学,满足不同知识背景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需求差异问题,可以把《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办公自动化”、“多媒体技术”和“Python程序设计”三个层次。在每年9月新生入学时对新生进行计算机基础水平测试,没有通过测试的学生继续学习“办公自动化”的相关内容。通过测试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专业需求选择学习“多媒体技术”或“Python程序设计”层次。这样可以让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2 建设我校的《计算机基础》MOOC(慕课)课程,打造线上线下融合互补的教学模式
在广西民族大学原有的《计算机基础》网络课程的基础上,逐步升级为MOOC(慕课)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部分。课前,任课教师把每周的教学目标任务、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料发布到MOOC上,学生根据任务和资料自主预习本周的学习内容,并鼓励学生就学习内容在讨论区展开讨论。每天安排一名任课教师在讨论区上与学生进行互动,解答学生的问题,收集和整理学生反馈较多的问题和意见。课中,全部安排学生在计算机实验室小班授课,重点加强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实践能力培养,详细解答学生线上讨论较多的问题,同时根据学生线上讨论的问题和意见更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课后,由学生在线上回看学习资料,复习巩固本周所学内容,同时教师发布具有拓展性的学习内容供学生自学,开拓学生视野。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定期安排线上小测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巩固线上学习效果。
期末把学生在MOOC上的学习过程(学时、讨论、小测试等)和学习结果(综合测试)计入平时成绩,占平时成绩的30%。学生的段考和期考则安排在线下,通过万维捷通的考试系统进行,学生的线下到课率、线下实验结果和段考等全部纳入平时成绩的计算,占70%。
2.3 将“课程思政”融入整个《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过程中
“课程思政”是近期教育部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计算机基础教学作为工科类公共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需注意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如在讲解超级计算机时,可以重点讲解“神威·太湖之光”等国产的计算机,展现我国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对于Word文字处理和电子表格等操作性内容,则可以选择跟思政密切相关的案例和素材进行教学,如把十九大的文字报告作为Word排版素材,把近年我国的GDP增长数据作为Excel电子表格处理的案例等。把“感动中国”等作为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编辑展示案例。这些爱国素材和案例的频繁出现,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深刻体会祖国的繁荣昌盛,坚定爱国信念。
3 结语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顺应这一时代教学主体、教学资源与教学媒介等要素的变革与发展,创新了信息化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线上线下教学混合互补,更好的实现计算机基础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其综合素质,大大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