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谱强脉冲光+点阵CO2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患者的近期随访研究
2020-10-28彭君强刘春宏
彭君强,罗 斌,何 国,刘春宏
(梅州市中医医院 烧伤整形科,广东 梅州,514000)
增生性瘢痕多为创伤愈合异常所致,组织学表现为成纤维细胞(Fb)过度增殖、新生血管形成,多呈红色,局部变硬变厚,伴瘙痒感与疼痛感等症状,影响患者体表美观,甚至导致局部功能障碍[1-2]。目前,增生性瘢痕尚缺乏标准化。近年来,光电技术发展迅速,利用其封闭血管、改善微环境等作用,对增生性瘢痕效果确切[3]。现阶段,临床治疗增生性瘢痕多采用单一光治疗,治疗次数多,且效果不甚理想,而联合光治疗是否协同增效,临床报道较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对瘢痕增生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的细胞因子,与瘢痕增生程度密切相关[4]。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可灵敏反映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胶原代谢活跃程度,指导临床瘢痕治疗[5]。本研究选取我院增生性瘢痕患者60例,初次探讨窄谱强脉冲光+点阵CO2激光对血清PⅢNP、VEGF、TGF-β表达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增生性瘢痕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30例。对照组女14例,男16例,年龄18~50岁,平均年龄(28.75±4.52)岁,病程2~7个月,平均(4.43±1.06)个月,瘢痕部位:四肢14例,腰背部9例,面颈部7例,病因:手术11例,烧伤19例;观察组女13例,男17例,年龄18~50岁,平均年龄(29.28±5.06)岁,病程2~7个月,平均(4.56±1.12)个月,瘢痕部位:四肢16例,腰背部8例,面颈部6例,病因:手术10例,烧伤20例。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有烧伤、手术病史,瘢痕增厚、色红、质硬;(2)年龄18~50岁;(3)6个月内无激光、药物等治疗史;(4)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承诺书。
1.2.2 排除标准 (1)陈旧性瘢痕与瘢痕疙瘩;(2)患有瘙痒症状的皮肤病或其他疾病;(3)瘢痕周围有伤口未愈合;(4)近1个月内有暴晒史;(5)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3 方 法
1.3.1 对照组 给予窄谱强脉冲光治疗。以色列飞顿辉煌激光360嫩肤系统,患者及操作中均佩戴护目镜,瘢痕外均匀涂抹2~3 mm医用凝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设定参数:波长500~600 nm,能量密度6~8 J/cm3,光斑面积3 cm3,脉冲宽度12~15 ms。首次治疗从低能量开始,逐渐增加能量密度。1个月后行第二次窄谱强脉冲光治疗。
1.3.2 观察组 给予窄谱强脉冲光+点阵CO2激光治疗。先行窄谱强脉冲光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将凝胶清洗掉,行点阵CO2激光治疗,美国科医人医疗激光公司超脉冲点阵CO2激光治疗仪,Deep FX模式,参数:频率200 HZ,密度5%,能量密度15~20J/cm3。1个月后行第二次窄谱强脉冲光治疗。
1.3.3 检测方法 抽取外周静脉血5 ml,离心(半径8cm,3500r/min,9min),取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试剂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PⅢNP以放射免疫法检测,试剂盒由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
1.4 观察指标
(1)疗效。(2)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共4个维度:①色泽:0分:接近肤色;1分:与肤色有一定区别,但色泽较浅;2分:混合色泽;3分:色泽较重。②柔软度:0分:接近正常皮肤;1分:最少阻力下皮肤可变形;2分:压力下可变形;3分:质硬,对压力有阻力,无法变形;4分:瘢痕处组织如绳状、伸缩时会退缩;5分:瘢痕处皮肤挛缩;③血管分布:0分:接近肤色;1分:偏粉红;2分:偏红;3分:呈紫色。④厚度:0分:正常;1分:增厚<1 mm;2分:增厚1~2 mm;3分:增厚2.1~4 mm;4分:增厚>4 mm以上。总分15分,评分越高,瘢痕越严重。(3)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四项目瘙痒量表评分,包括瘙痒部位(1~3分)、瘙痒程度(1~5分)、瘙痒频率(1~5分)、睡眠障碍(1~5分),评分越高,瘙痒程度越严重。(4)治疗前后血清PⅢNP、VEGF、TGF-β水平。
1.5 疗效标准
VSS评分减少>90%为治愈;VSS评分减少60%~90%为显效;VSS评分减少20%~59%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将治愈、显效、有效为无效。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分析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 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0.00%(P<0.05)。见表1。
2.2 VSS评分
治疗前两组V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V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疗效对比[n(%)]
表2 两组VSS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VSS评分对比(±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aP<0.05
表3 两组四项目瘙痒量表评分(±s,分)
表3 两组四项目瘙痒量表评分(±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aP<0.05
表4 两组血清PⅢNP、VEGF、TGF-β水平对比(±s,μg/L)
表4 两组血清PⅢNP、VEGF、TGF-β水平对比(±s,μg/L)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aP<0.05
2.3 四项目瘙痒量表评分
治疗前两组四项目瘙痒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四项目瘙痒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PⅢNP、VEGF、TGF-β
治疗前两组血清PⅢNP、VEGF、TGF-β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血清PⅢNP、VEGF、TGF-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 讨 论
增生性瘢痕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多认为与皮肤损伤后胶原蛋白、氨基多酸等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有关[6]。光技术作为新型微创治疗手段,与超声波、外用药物等相比,具有操作方便、治疗时间短、效果佳等优点,越来越受临床关注[7]。
强脉冲光利用选择性波长的光热作用,使输出能量被血液中血红蛋白特异性吸收,导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变性、血管闭塞,发挥治疗效果[8]。强脉冲光波长500~1200 nm,包含542 nm、577 nm 2个血红蛋白吸收峰,但由于表皮中黑色素吸收此波段能量,同时,为避免表皮损伤,无法使用较高能量,存在起效慢、治疗时间长的不足[9]。而窄谱强脉冲光波长500~600 nm,包含血红蛋白吸收峰,并减少黑色素对600~1200 nm光的吸收,治疗增生性瘢痕更具特异性[10]。点阵CO2激光波长10600 nm,其作用机制在于:(1)利用水吸收与点阵原理在瘢痕组织生成柱状微治疗区,周围的正常组织仍保留桥梁状结构,刺激组织新生,修复创伤;(2)抑制血液循环,阻断成纤细胞增生,诱导其凋亡;(3)增加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促进胶原蛋白降解[11]。孙充洲等[12]研究显示,点阵CO2激光联合外用抗HS药治疗增生性瘢痕患者,可有效促进瘢痕修复,总有效率由71.11%增至88.89%。本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V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窄谱强脉冲光+点阵CO2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患者,可有效修复瘢痕情况,疗效显著。分析认为,窄谱强脉冲光可导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变性、血管闭塞,点阵CO2激光可改善瘢痕微环境,二者协同增效。增生性瘢痕尤其烧伤患者,约94%表示瘢痕瘙痒“难以忍受”。现研究认为,瘙痒是一种致痒因子参与的痒觉过敏[13]。本研究数据显示,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四项目瘙痒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窄谱强脉冲光+点阵CO2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患者,可有效减轻瘙痒程度。考虑与点阵CO2激光改善瘢痕微环境,减少致痒因子有关。
增生性瘢痕主要特征是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过度沉积,Ⅲ型胶原纤维代谢变化可充分反映其形成、发展过程。研究证实,血清PⅢNP浓度变化可灵敏反映Ⅲ型胶原合成代谢变化[14]。VEGF、TGF-β是目前研究得比较透彻的,对瘢痕增生起明显促进作用的细胞因子,其血清含量可较好地反映增生性瘢痕代谢活跃程度[15]。本研究数据显示,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血清PⅢNP、VEGF、TGF-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窄谱强脉冲光+点阵CO2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患者,可降低血清PⅢNP、VEGF、TGF-β表达,可能为其有效修复瘢痕情况的重要机制之一。
综上可知,窄谱强脉冲光+点阵CO2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患者,可降低血清PⅢNP、VEGF、TGF-β表达,有效修复瘢痕情况,减轻瘙痒程度,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