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教学:语篇教学的独特进路

2020-10-27陈华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法布尔蟋蟀语篇

陈华

语文教学,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词、句、段,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整篇的思路和结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当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实施生活化语篇教学,能让学生超越一个个局部,而不断叠加、丰厚学生语文素养。基于生活化的语篇教学,要将语文课文作为一种“不断重复阅读”的文本,不断地重读,不断发掘语篇的意义。生活化教学,是语篇教学的独特进路。

一、生活化初读:通向语篇文本三义

有专家深刻地指出,文本可以分为“可读文本”与“可写文本”。所谓“可读文本”,是指“可以一过性阅读的文本”;所谓“可写文本”,是指“必须不断重读的文本”。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章,一般是需要不断重读的,是一种“可写文本”。初读文本,学生首先需要了解、勾连文本的“三义”。具体而言,就是要了解“文章义”,熟识“作者义”,领悟“编者义”。

比如教学《蟋蟀的住宅》(部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就要引导学生细读文本,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修建住宅的才能。在初读文本的过程中,不必刻意关注生字词,更不应该吹毛求疵,钻个别词语的牛角尖。对于一篇课文来说,个别词语的陌生应该不会影响整个语篇的解读。在初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并概括课文的内容,梳理课文的结构。初读课文时,教师可以用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如“为什么作者会把蟋蟀的洞穴叫住宅?”“为什么课文中将蟋蟀的住宅称为伟大的工程?”以此促进学生的理解。笔者用多媒体课件呈现蟋蟀修建住宅的视频,并与课文中的描写进行对比,进而了解课文所采用的拟人化的写作手法。从“单篇”到“整本书”,笔者向学生推介《昆虫记》,让学生借助网络了解“法布尔”其人其事,了解世界名著《昆虫记》。如此,学生不仅了解了语篇的内容,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了解到作者创作的初衷。生活化的视频的介入,能让学生在初读语篇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对蟋蟀描写得细致入微、严谨认真。

语篇初读,教师不必刻意关注字词句,不必进行过度拓展,过早迁移,而要遵循语篇的原貌,呈现出语篇的应有之义,尊重学生的阅读初感。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初感是一种直觉,这种感觉、直觉往往是较为准确的。只有把握了通向语篇文本的“三义”,教师才能引导学生展开更进一步的语篇解读,才能与语篇展开更深入的对话、交流,从而将语篇解读引向深入。

二、生活化细读:走向语篇文本理解

在学生初读语篇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到文本的内部,深入到文本的灵魂深处,进行文本细读。如果说,文本初读是一种感知性的阅读,那么文本细读就是一种思维性、想象性的阅读。在文本细读之中,教师要链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生活经验等,从而让学生的文本细读更具“生活味”“实在味”。

基于生活化的文本细读,要引导学生把握语篇中的细节。比如教学《蟋蟀的住宅》,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蟋蟀住宅的特点,要引导学生认识蟋蟀修建住宅的动作,等等。教学中,笔者借助多媒体课件呈现了生活中的现代化建造住宅工具,如钩机、吊车等,引导学生将语篇文字与图片、视频等进行生活化的比较。通过比较,学生认识到,建房工具那么庞大,而蟋蟀是那么柔弱,腿是那么细。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品读、观看蟋蟀住宅的外部、内部,从而感受、体验到“蟋蟀住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但是,蟋蟀却依靠身体上细小的工具挖出了大于它身体10倍不止的洞穴。这样的比较,让学生对蟋蟀心生敬佩。为了让学生感受、体验蟋蟀扒土的艰辛,可以让学生扮演蟋蟀,连续作出一些扒土的动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真正感觉到了“累”,而蟋蟀呢?这时,再让学生比照语篇文字,学生就能获得更为深刻的感受,这种真切的感受是学生机械阅读所不能形成的。生活化的文本细读,让学生感悟到蟋蟀的柔弱,感受到蟋蟀挖掘的辛苦,感受到蟋蟀建造住宅的不易、伟大,等等。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叶圣陶《语文教学二十韵》)语篇细读,让学生借助语篇的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从而能领略到语篇中语言表达的精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沉潜于文本,正所谓“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叶圣陶《语文教学二十韵》)。生活化的文本细读,要同时把握文本表达的内容与形式,进而体现语篇学习的内在逻辑。

三、生活化回读:指向语篇文本鉴赏

生活化的语篇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初读、细读,而且要引导学生回读。回读,是一种品味性的阅读、反思性的阅读。生活化回读,指向文本的鉴赏。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说:“鉴赏文艺的人如果对于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不很了解,那就如入宝山空手回,结果将一无所得。”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地在语篇园地里漫步、徜徉,不断地在语篇园地里走个来回,从而领悟语篇表达的真谛。

回读,是一种回环往复的阅读。通过这样的一种阅读,语篇成为一种开放性的存在,它不断被开掘出新的意义。在语篇教学中,文本作为一种召唤结构,不断地召唤着师生对其进行陌生化的解读,不断涌现出语篇的新的意义。比如在《蟋蟀的住宅》教学中,学生通过往返阅读,通过对语篇中一些言语(诸如“半掩”“收拾”“弹琴”等)的揣摩、品味,学生逐渐认识到,作者法布尔对蟋蟀是极其喜爱的,整个文本是饱含着法布尔的写作情感的。由此,学生知人论世,从《蟋蟀的住宅》观照整本书《昆虫记》,认识到《昆虫记》是法布尔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的作品。由此,學生能从更高的视野去鉴赏文本,即《蟋蟀的住宅》和《昆虫记》中的其他篇章一样,是昆虫学家法布尔用人的眼睛观察昆虫,用人的心灵感受、体验昆虫的文字的结晶,字里行间都透露出法布尔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的热爱。这样的一种鉴赏,既让学生认识到《蟋蟀的住宅》语篇的科学价值,也认识到《蟋蟀的住宅》的文学价值、生命价值。

回读,是一种反思性、开放性的阅读方式。通过回读,学生认识到语篇的知识性、文化性、思想性、情感性。在回读之中,学生会主动结合原文,去关注语篇的体裁、语言表达以及叙事特征、主题脉络等。通过不断地细读、回读,学生能在层次递升、外延拓展、内涵深化之中,逐步领悟语篇解读的回环之美、圆合之美。基于生活化的语篇解读,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力,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

作者简介:江苏省启东市陈尚义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法布尔蟋蟀语篇
贪玩的蟋蟀
解读昆虫记——读懂法布尔的昆虫世界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法布尔
蟋蟀的小屋
蝉壳
蟋蟀的自述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