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语文教学总览全文与品味语段教学
2020-10-27马亮
马亮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准确感悟文章的信息,理清文章的思路对于快速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内容和主题是相当重要的。尤其是潜台词,总是蕴含在字里行间而不易被发现。文章的思路脉络又往往能体现出作者个性的创作思维。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培养高中生养成整体把握文章思路的习惯,是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提升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下面,笔者结合语文教学的实例就语文教学中总览课文全貌与品味语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谈几点做法。
一、蓬瀛方丈自飞仙——“飞起来”,要宏观把握思路
“思路”相当于一篇好文章作为系统工程的精装设计。从审题立意到构思布局,从谋篇选材到过渡照应,从句群组合到段落架构,从写作手法的择取到情感基调的定位,甚至于重点词语的感情色调、是非褒贬,文句的起伏波澜、抑扬顿挫以及句式句型的参差错落、整散结合,无一不受思路的约束。因而,要准确拿捏文章的信息,尤其是那些在字里行间寓意丰富的“潜台词”,整体把握理清文章来龙去脉是至关重要的。另外,文章的脉络又往往能体现作者极具个性的创作思维。
杨朔的散文具有代表性,他的整体构思一峰独秀。营造意境时,他常在谋取“情”的新意上做文章,如借蜜蜂的勤劳创造无所求的特点,来寄情建设者的高尚情操。杨朔散文的结构精巧,初看常有云遮雾罩的迷惑之感,但曲径通幽之后,峰回路转,豁然展现一片崭新天地,有“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之美,而且结尾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扣人心弦。
叶圣陶说过:“文章有思路,遵路识斯真。”所以,让孩子们养成宏观把握文章思路的习惯,是培养文学鉴赏能力,追寻本真阅读,提高写作水平的终南捷径。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中,逆来顺受是林冲的性格,但是残酷的现实让他走投无路,不得不在风雪之夜,于山神庙前,大开杀戒,最后万般无奈,逼上梁山。小说景物描写,是神韵之笔,鲁迅极其欣赏其中对“风雪”的描写。如果我们赏析小说不从整体上探索文章的脉络,就很难尽享“神韵”之妙处。原来这个传神的语段设计着重突出了一个字,那就是“逼”。似乎,天意要让林冲抉择,好像天意警示他另寻他路。为了使情节更生动感人,施耐庵特意让“风雪”推动故事情节,为林冲逼上梁山“伴奏”,给读者弹唱一曲夜雪纷纷的乐章。
“风雪”作为点睛之笔统领着矛盾与冲突。小说对风雪的描写共四个地方。第一处是中奸计林冲误投草料场,这是情节开端:“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场大雪来。”第二处是林冲踏雪披风,离开草料场沽酒市井,发现山神庙,为后事伏笔,随着矛盾的展开写道:“那雪正下得紧。”第三处是沽酒归来,草厅被雪压倒,只好寄宿山神庙,情节深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第四处是喋血山神庙,雪夜奔梁山,是最后高潮:“那雪越下得猛。”从“纷纷扬扬”到“正下得紧”到“越下得紧”到“越下得猛”,这“风雪”的环境描写可谓渲染得淋漓尽致、跌宕起伏。读者置身情境,时而心弦紧绷为林冲捏一把凉汗,时而双拳紧扣意欲与林冲同道一搏。
由此可见,如果没有风雪的渲染,也就没有故事情节的推动,同样,如果我们仅仅把“风雪”看作普通景物描写,无疑是隔靴搔痒。综上所述,施耐庵为什么要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作为本章的回目,其用心就在于此,真是独具匠心。在这里“风雪”绝不是简单的名词,它和“火烧”等同,俨然就是动词短语莫属了。
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沉下去”,要微观解读段落
如果说思路教学是高瞻远瞩,让学生心驰神往,那么从微观上对语段一字一句的分析无疑是精雕细刻了。怎样通过这精雕细刻的过程来引导学生鉴赏呢?最佳的方法是:在宏观把握思路教学控制下,搜寻严谨的、有代表性的语段,作为鉴赏文章的入口,为学生打开一扇窗,吸引学生去欣赏,进而为咀嚼吸收和消化作好铺垫。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时对语段的学习和分析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从段到句到词再到语素,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主到次,由主旋律到弦外之音,一个音节一个字符地进行破译。
其探索的内容大致如下。一是由课文的题目入手。课文的题目是作者心灵的窗户,抓住题目就等于牵住了“牛鼻子”,往往会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二是寻找中心句进而勾画中心词,阐释关键词句,概括分析段意,明确句句之间的逻辑,感悟语言艺术、情感表达褒贬、表达方式种类,分析确定复句关系,理解层次联系,识别复杂单句,还有关联词语、标点符号、句式、句型如何运用等。三是抓住文章的过渡句段,进行深入地分析解读。过渡句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抓住过渡句段对于理解全篇文章的内容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以较少的时间掌握文章的总体内容,进而把握文章的主题。
以上所有的微观解读可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有“疑”即设,无“疑”则略,不可千篇一律。同时,在解读的基础上,让同学们进行句子、句群等组合仿写训练,可当堂宣读自己的习作,或可即席评点他人的优劣。经过实践,这种教法是大有裨益的。
三、语段训练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学生在粗读课文时往往会对文章的总体内容有个大略的了解,这种了解常常会使思维滞留在浅层上,缺乏对文章深层意蕴的感悟。“疑是最好的师者。”语段教学从教师教案设计到学生对学案思索—感悟—解读,豁然发现雪藏在字里行间的闪光之处,恰恰是设疑—辩疑—答疑的全过程。这一定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高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素养。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重点的语段训练,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极好的训练模式。
其次,语段训练能迅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围绕中心内容主旨句形成的语段以各种手法组织在一起,就构成了文章的主体。而主旨内容、选择的材料、语段语句、笔调情感等,作为文章信息,对于从微观角度培养学生学会梳理文章的构思、解读文章的内容与主旨、理解文章整体的思想情感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一篇文章如何谋篇,对学生来说不是很难,他们的主要难点是:当提笔行文时,怎样最好地组合段内的“软件”。有了这些“软件”,行文才得心应手。经常在語段解读的基础上进行模仿学习,可以强化学生段落写作的正确思维逻辑,提升组织句群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有了中心突出、语序井然、词语通达的语段的语言组织能力,写出好的文章自然就不在话下了。
此外,语段的微观解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作品鉴赏是以美的感受为基础的,但愈是名篇就愈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只有细细咀嚼,才能品得真味。如《荷塘月色》文中:“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此处破折号的运用,就可以帮助我们进入“恰到好处”的美妙境界,“酣眠”乃“梦升浮云莫遮月”,“小睡”则是“沙上并禽池上暝”的恬静和飘然。
作者简介: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中捷产业园区高级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