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语言、情感、意境出发

2020-10-27桑晓霞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意境散文初中语文

桑晓霞

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很多的散文作品。由于受到散文自身体裁特点的影响,很多初中生在散文阅读中会出现难以理解语言、无法深度体会情感与意境的问题。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散文教学中应注重从语言、情感、意境三个角度出发,优化散文教学之法,以此促进散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散文的文体特点

(一)“散”——广阔性

“散”,并不是指散乱,而是取材广泛,姿态各异,题材可以取自人、事、景、物等等,甚至可以谈天说地,谈古论今。取材不同的散文所蕴含的作者情感与人生经历也存在诸多差异,这也是很多人独爱散文的原因之一。“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法宝,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大多以情感线索为主,所表达的思想比较含蓄,风格多样,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散文阅读中经常出现看不到门路的情况。而“神聚”是指散文的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虽然较为随意,但却始终围绕着中心思想展开。

(二)“真”——写实性

写实性主要体现在两点。其一,外在言说对象的真实性。如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济南的冬天》《纪念白求恩》《安塞腰鼓》等,这些文章言说的对象都是真实存在或者真实存在过的,是作者生活中接触到的真实的人、事、物的实物描写。其二,所抒发的情感真实性。真情实感是散文的独特之处,散文是作者情感的实录。如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中的《背影》《我的母亲》等文章,这些文章之所以感动读者,最大的原因便是作者所流露出的是对父亲、母亲的深切怀念与感恩之情,以真实的亲情触动着每一个儿女的心灵。

(三)“美”——文学性

散文中的语言表达是作者情感的寄托,不要求记叙要素的完整性,而是更加注重从审美的角度看待有价值的人、有趣味的事物,就像是一颗颗珍珠串联在一起,构成了一串耀眼的项链,让散文语言的表达形式在情与理的融合中凸显出文学性。如在《济南的冬天》中,有这样一句话“设若单单是有阳光,……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其中的“单单”与“口儿”的使用散发出了一股亲切劲儿,拉近了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让读者感受到散文语言的“集诸美于一身”的文学性。

二、初中语文散文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品味“语言”

周汝昌先生曾说“咬文嚼字是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充分说明了品味“语言”的重要性。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应把“语言”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品味散文语言中学会解读文本,从语言中找出作者的语言描写妙处,在语言分析中体会作者所表述的思想与情感。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朱自清的《春》为例。文中写道“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作者以优美的语言描绘出了“春”的生机,让读者欣赏到了春花之美。此时教师应引领初中生反复咀嚼、品味这篇散文中的语言运用妙处。如“‘赶趟儿‘闹等动词的运用有哪些作用”“作者在《春》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让学生在品味散文语言之美中,体会到作者的高超文笔。又如在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中,作者以“发狠”“忘情”“没命”三个词增加语言的气势,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精彩绝伦。文章连续用了三个“容不得”体现出了语气的坚定,更以“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体现出了铿锵气势,让这篇散文更加传神。通过对散文语言的细细品味,学生可以揣摩领悟到散文语言运用的精准与传神,从散文的语言剖析与挖掘中体会到作者所抒发的情意,提高自己的散文分析理解能力,并且吸收作者的语言运用妙处,在对散文的语言之美品味中获得语言功底的提升。这也是初中生在散文解读中的重中之重。

(二)感知“情感”

因为散文文体具有“散”的特点,很多学生在散文阅读中难以准确把握作者情感,因此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在散文的阅读中入情入境,在情境之中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而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度的探究。如在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背影》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散文中所隐含的情感,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创设的方式,从网络中收集父亲送孩子上学后离开的背影,父亲从挺拔身姿变成弯腰驼背后的背影,父亲送孩子远行后的落寞背影,让学生可以从情境中体会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然后阅读本篇文章,从字里行间中感知父爱的深沉。在散文教学中,需要教师认识到“情感”感知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在散文的情感挖掘中需要充分體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造更多体会情感、感知情感、表达情感的机会。如在读到“戴”“穿”“走”“探”“爬”“攀”“缩”“倾”等动作描写之后,“我”的泪为什么很快就流下来了,是什么致使“我”流泪,给学生从语言中感知情感的体会与表达情感的空间。又如,在这篇文章读完之后,教师提出问题:“这篇文章中共出现了几次‘背影,分别出现在哪里,每一次‘背影的出现所表达的情感相同吗?”以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对文章情感的深度探索,提高学生在散文阅读中的情感感知能力。

(三)体会“意境”

“意境”犹如散文的“心脏”,是散文之所以能够迸发出生命力的来源。如何让学生在散文阅读中体会到“意境”,也是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难点。“意”是指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内涵,而“境”则是指身临其境之感。这种感觉的体会需要借助事物、景物的描写表现出来,因此在散文教学中需要教师带领学生从文中的事物、景物阅读中感受到外物与情感之间的融合,并且能够通过“意境”的体会达到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比如在《雨的四季》《秋天的怀念》《济南的冬天》等散文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加容易体会到课文中的意境之美,教师应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在户外感受自然美景,联想四季的更替,嗅春的生机,感夏的炙热,听秋的萧瑟,看冬的韵调。将自己所见美景与作者所描述的情境联系在一起,可以让学生更容易体会到散文意境的价值所在。除此之外,教师可以给学生创造出即兴发挥的机会,让学生在体会到散文“意境”之后,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写出四季美景,让学生不仅能够体会散文的“意境”,更学会表达“意境”,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综上所述可知,在散文教学中需要教师从散文的文体特点出发,以散文中的“语言”“情感”“意境”作为出发点,体会到散文中的语言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帮助学生开启思维,受到散文魅力的影响,爱上散文阅读,掌握散文学习的有效方法,以此促进初中生散文学习能力的提升,进而优化教师的散文教学方法,提高初中语文散文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丰利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意境散文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