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
2020-10-27徐苏宁
徐苏宁
学生通过阅读可以收获很多,可以增加各方面的知识;可以拓宽视野,提升思想境界;可以丰富阅历生成“大智慧”;可以熏陶情怀,让自己理解家国情怀,理解真善美、假丑恶……在新课改的推进下,在素质教育提升的要求下,在国家全民阅读时代的感召下,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质的阅读依靠良好的阅读能力,而良好阅读能力的形成又依靠教师的培养方式。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不仅要让学生多维度深层次地理解阅读内容,还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有效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从而进一步增强阅读能力。
一、借助多种多样的阅读方法,让学生理解文章
阅读的基础是“读”,但这个“读”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读”。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小学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千篇一律的阅读方式,根据课文特色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来剖析文章。
比如,对文章整体略读,对问题针对性阅读,对话式朗读,默读、寻读、品读等。采用不同的方式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这些方式方法小学语文教师都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展示和引导。小学语文教师采用适宜的阅读方式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通过丰富多彩的方式让学生通过优质的阅读提高自己的思想层面和道德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生活,学会表达自身的内心想法,学会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领悟。
比如,在部编版课文《去年的树》中有着一定篇幅的对话,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开展对话阅读,让学生通过对话演绎文章的主题,感受大树与小鸟之间的情感。在还原式的阅读中,学生将自己代入文章中,增强对文章的理解。随后让学生通过阅读归纳出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取向,让学生表达出对文章的个性化解读。
二、积极开展课堂互动,增强课堂阅读的有效性
语文课堂阅读的教学作为一项开放式的教学活动,并不是仅仅依靠死记硬背或者仅由老师单独讲解就能够达到预期目标的,它还需要让学生亲自去阅读,去体会,感受课堂阅读所营造的阅读氛围。而语文老师如若想将课堂的主体交还给学生就需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在课堂互动之中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学生各抒己见,将自己内心的想法与他人共同分享,能促进课堂阅读更加高效地开展。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祖父的园子》一文时,可以向学生提问:你家有没有像课文里的这种园子,家里的老人又一般会在园子里种些什么呢?孩子的天性都是喜欢向别人展示自己的不同之处,这样可以积极地鼓励学生们参与课堂,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同时老师也需要分享一些自己的所见所闻,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些都可以很好地帮助课堂阅读的有效开展。
三、抓住重点,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
新课改的推进,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要求越来越高。初级层面上来讲,要让小学生在阅读中拓宽知识面,增加识字组词的数量,提高语言的运动能力;中级层面,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能有条理地分析文章内容,描绘事物;高级层面要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怎样表达情感,提高学生的同理心和感悟能力。教師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改变以教师单方面讲述的老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突出学生的主体位置,既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要在实际中抓住教学的重点,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工作。只有在合理科学的教学规划中,学生才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深度阅读中,而不是“泛泛而读”。
对于小学生而言,粗浅的阅读都可以做到,比较有难度的是分析理解文章。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抓住重点,引导学生厘清文章的脉络。在文章阅读中,可以让学生以画线圈点的方式将重要的字词句标识出来,根据关键的字句品味分析文章。
比如部编版《花边饺子》,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勾画出能表现母亲对子女关爱之情的文字。学生在母亲包饺子时的细节动作、神态的语句上做了标志,认为这些细节描写把母亲对孩子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在通读之中了解文章的精彩细节,学会圈画重点语句迅速感知文章情感要点。这不失为一种有效高质量的阅读方式。
四、开展深层次交流讨论,多增加导入环节
阅读能力的培养除了“读”,更重要的是“议”。不同的学生对同一文章的理解千差万别,教师在教学中可让学生根据文章开展讨论交流。学生各抒己见,表达出不同的感受和理解,通过独立思考和互相交流,探索文章的情感取向和精神所在。在不同的思想碰撞中,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以部编版课文《风》为例。教师在学生通读文章的基础上导入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在不同季节对风的感受。学生在交流中,聆听他人对风的描述。回到课文中,教师可让学生结合文章回答作者对老北京的风在春天的特点是怎么描述的,作者的情感取向是怎样的。学生自主寻找关键字句,全面细致地了解文章中老北京春风的特色。由此可见,教师在阅读能力培养中要讲究方式方法,采用体验性、互动性、创新性及扩展性强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阅读,并积极开展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多维度、深层次地理解文章,拓宽视野。
五、多作正面评价,引导学生领悟作品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知识,还停留在表面,而现阶段的教育理念要求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上升到精神层面和情感层面。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领悟作品,透过文章去理解作者的情感思想。学生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看法见解时,教师要多作正面评价。正面的评价指的并不是一味赞同,而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地给予正向的引导,帮助学生走出思想误区,促进学生积极进取,提升教学质量,达成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甚至课堂外紧密关注学生的实际表现和思想动态,在文章分析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有效正面的评价。
比如在课文品读中,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分享思想情感,教师对学生的主观推断进行分析,也可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对自己的分享进行评价。有效的评价可以为学生明确方向,增添阅读乐趣,提高阅读效率,阅读能力自然在这过程中明显提升。
做好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工作,对学生未来的发展非常关键,对发展学生的思维及培养学生的内在品质均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目前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显得更加明显。教师要借助多种多样的阅读方法,让学生理解文章;要积极开展课堂互动,增强课堂阅读有效性;要抓住教学重点,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要积极开展深层次交流讨论,多增加导入环节;要多作正面评价,引导学生领悟作品。努力让课堂阅读变成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练兵场”,让课堂阅读成为学生放飞梦想的“起跑线”!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