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实施路径探讨

2020-10-26朱桂珍

卷宗 2020年19期
关键词:建设路径数字化

朱桂珍

摘 要:在现阶段黄河档案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因为统一执行标准与相关操作规程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导致软硬件设施不完善,黄河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依旧还表现出重复建设、灵活性不高以及档案资源数据库建设滞后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黄河档案资源的共建共享。基于此,本文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研究,探讨了黄河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黄河档案;数字化;建设路径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应用,档案数字化建设已经成为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黄河档案管理工作也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坚持与时俱进,推进黄河档案资源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为我国水利科研工作带来更加准确丰富的文献参考,为科技治黄带来更加强大的技术支撑。

1 黄河档案数字化建设对传承黄河文化的重要意义

黄河治水到今天已经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在近几十年的水利科研工作中也逐渐积累了丰富的有价值的档案材料,所以开展好黄河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管理属于现阶段一项非常关键的工作,也是推进落实黄河流域治理工作的重要一环。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对数字化建设工作没有进行科学有效的监督指导,相关工作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黄河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因此推进数字化建设,对黄河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以及高质量发展会议中的讲话精神,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深刻学习领会,牢牢抓住这一机遇,借助于档案数字化建设来更加深入全面地掌握涉及黄河治理方面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文化遗存,实施科学谋划,充分体现出黄河文化特色,真正深入挖掘开发黄河档案中的文化价值[1]。

一方面,黄河档案是治理黄河和科研工作中所形成和积累的具有重要保存价值的文字材料、图像、音视频等各种形式的客观数据,属于治黄档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开发研究黄河档案中所潜藏的文化内涵,对黄河档案资源实施系统化管理,进一步促进黄河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另外,黄河档案数字化建设还能够有效推进黄河文化保护工作,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讲好黄河故事,帮助我们站在社会、经济、环境等各个层面来分析研究黄河文化,传承具有特色的文化内涵,将黄河档案中所蕴含的黄河文化发扬光大。

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新时期下黄河治理工作明确提出了五项要求,而保护、传承与弘扬黄河文化属于其中的重点所在,必须要引起充分的重视。借助于推进黄河档案数字化建设,对过去黄河治理过程中所形成的档案材料进行系统梳理研究,总结出针对黄河治理相关的理论和规律,贯彻落实过去黄河治理工作中从治黄到护黄再到兴黃的理念,深入挖掘黄河档案中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让黄河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能够为当代治黄、护黄和生态兴黄提供支持,以过去的档案材料为依托,以档案研究为依据,彰显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

总之,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属于近年来的新生事物,很多黄河档案管理人员还存在传统的管理理念,在开展黄河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不能够运用信息化的手段来帮助自己开展工作,制约了黄河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推进。

2 黄河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实施路径

2.1 加强宣传,加大经费投入

宣传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和认识到黄河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档案意识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黄河档案管理工作能否有效开展。唯有树立较高的档案意识,促进干部职工对黄河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才能够有效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实现黄河档案数字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然而档案意识的提升并非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工作,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履行好自身职责,积极利用业务指导、查阅利用、档案材料开发等方式,强化档案宣传工作。例如说土地确权、河道整治、堤防管理等相关档案材料属于黄河流域治理工作中必须要使用到的重要资料,在开发利用相关档案资源的过程中,必须要引导更多职工重视档案管理,提升档案影响力,促进其档案意识的提升[2]。

与此同时,黄河档案数字化建设还需要更多现代技术设备的支撑,应当结合当前的具体情况,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投入更多建设资金,循序渐进地推动黄河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配置完善的信息化设备、计算机服务器等,建设标准化机房,定期对档案管理软件予以更新升级,为黄河档案数字化建设提供更好的条件。

2.2 落实黄河档案资料征集工作

第一,制定合理的档案资料征集工作方案,明确征集目标。必须要结合具体情况来合理制定黄河档案资料的征集计划,对于征集工作目标必须要坚持落实长期规划、短期计划的要求,确保黄河档案征集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开展。第二,应当尽快完善黄河档案材料征集管理制度,比如说数字化建设工作标准、音视频档案材料征集管理标准、寄存档案材料管理制度等,针对不同类型的档案材料有效分类保存,档案征集的范围、内容以及基本流程都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第三,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黄河档案材料予以征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结合重点工作以及年度任务计划第一时间对档案征集工作进行协调,确保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征集相关档案材料。第四,应当按照档案编研项目的需求来做好黄河档案的征集工作,根据编研课题以及工作计划来有针对性的征集相关档案材料,加快对黄河档案材料的数字化转换工作,进一步挖掘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为档案编研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充足的资料。

2.3 加强电子档案收集归档工作

目前黄河档案数字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究其原因是由于档案数字化管理效率不高,无法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对黄河电子档案进行管理。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档案管理需求,对治黄工作中形成的各类型档案实施数字化处理;做好电子档案的鉴定、整理、归档等基础工作,确保能够形成具有价值的黄河电子档案材料。这些工作都属于黄河档案数字化建设发展中的基础工作,对黄河档案数字化建设发展意义重大,我们必须要尤其注意。

另外应当强调黄河电子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对档案材料实施数字化管理并非黄河档案管理的根本目的,对电子档案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是数字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实施档案数字化建设,开发电子档案资源,就应当深入研究电子档案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在网络环境下实现黄河电子档案资源的共享与高效利用,所以应当尽快做好此项工作。

2.4 建立数据库,开展专题服务

加快构建独立的黄河档案数据库,真正和档案使用单位的具体情况联系起来。黄河治理工作过程中形成了非常丰富且具有极高价值的档案材料,在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借助于这些重要的档案资料,发挥出地域和资源优势,打造独立的黄河档案数据库。如此一来不但能够让黄河档案资源得以有效利用,同时还扩大了档案管理服务的范围,更好的继承与弘扬黄河文化,让社会各界更加关注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另外,过去的档案编研是将档案材料进行单一的整合,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档案的时效性。在实际工作中不单单要为他们提供数字化的一次文献,同时还应当按照他们的实际需要以及黄河治理工作热点来进行合理选题,进一步挖掘出黄河档案中有价值的内容,根据专题来实施二次加工,带来更加高质量的档案信息服务[3]。

3 结语

总而言之,黄河档案数字化建设属于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充分发挥档案材料开发利用价值的必然选择。我们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促进黄河档案资源信息库建设,打造更加系统完善的黄河文献资源中心,助力水利科研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卫东.立足黄河档案 讲好黄河故事[N].河南日报,2020-01-05(004).

[2]钱益民.水利档案信息化管理探析[J].兰台内外,2019(26):9-10.

[3]刘大勇.浅谈基层档案馆信息化建设途径[J].黑龙江档案,2019(03):96.

猜你喜欢

建设路径数字化
数字化:让梦想成为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试论《弟子规》与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
数字化制胜
行业特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