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而教
2020-10-26李晶
李晶
摘 要 小学科学这门课程对学生开展科学启蒙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观能动性。本文围绕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阐述,旨在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科学;素养;兴趣;观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7-0182-01
小学科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动手能力为一体的学科。教学中通过对科学实验的探究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严谨、认真的教学环境,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样,小学科学教学才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遵循认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与兴趣爱好存在必然的联系。小学科学课程中,对大自然里出现的科学现象描述较多,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这些出现在大自然的科学现象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更好地吸收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科学课的特点就是趣味性强,延展性好,许多东西都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但有些教学内容教师无法直接用语言进行描述,需要运用视频、音频、图片等形式,直观地给学生进行展示。例如,在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课《动物的本领》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鱼儿在水中游、鸟儿在天空飞的视频,让学生仔细观察视频,教师再对学生进行提问:“为什么鱼儿能在水里游,在水里呼吸?”“为什么小鸟可以在天空飞翔而人类却只能通过飞机上天?”“我们跟小鱼和小鸟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过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解释,给出答案。这样很容易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让他们喜欢科学、爱上科学。
二、立足生活,培养学生总结观察能力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立足生活教学才能不脱离实际。想学好科学知识,就离不开细心地观察。观察是人获取外界信息的第一手段,观察能力是人类生活的第一需要,对学生以后的成长发展也有很大的好处;观察是学生增长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观察能力强的学生,善于发现事物的本质和细节,发现事物并不明显的特征。所以观察能力的强弱是学生是否细心的标志,沉下心来观察,用心发现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对小学生来说意义巨大。
三、注重实践,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众所周知,小学科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因此,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而那些有趣生动的实验能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动手的同时脑子也在思考。”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双手的灵活性也就增强,可以有效地發展学生对触摸的感觉。直接触摸实物,可以比平铺直叙的灌输理论更好地了解事物的本来面目,也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例如,在四年级科学下册,第四课《神奇的电磁铁》这一课,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拿着磁铁进行实验,研究观察磁铁为什么具有吸力,为什么两块磁铁正极与正极、负极与负极会相斥。通过观察研究后得出结论,要比教师照本宣科地讲述理论知识学生的接受度更高。学生对科学有兴趣了,对知识的接受度高了,就会愿意学习,喜欢学习,再加上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教师很容易可以通过实验来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充满求知欲的课堂。
四、发展思维,培养学生课后反思能力
小学生做科学实验的结果有时候不一定是正确的,实验的过程避免不了的会出现谬误和差错,达不到实验预期的效果也是正常的。这时候教师不应该责怪、埋怨学生,这样会使学生失去探究的兴趣,甚至产生厌烦心理,对科学失去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分析反思是哪里出了差错导致了错误的结果,可不可以进行补救,通过这个错误结果有没有反思到什么等等。学生动脑思考后,教师再对学生的反思进行鼓励和表扬。例如,在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课《离不开的电》这一课的教学中,串联与并联的实验经常容易出现电路连错的现象,所以灯泡不亮。学生如果出现连错电路的现象,教师不要急于批评,而是要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耐心地引导学生查看错误,重新连接电路,直至灯泡亮起。这样学生通过两次实验,就会反思自己错误的实验是哪里出错、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等。学生反思过后的收益是巨大的,教师是教不会也替代不了的。所以科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课后反思能力。
综上所述,科学课程的诞生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理论和实验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交流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课后反思能力,对学生以后的成长和发展打下了一个良好夯实的基础,教师要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来努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研究科学、爱上科学。
参考文献:
[1]王峰.独立思维授方法,合作探究依章法[J].科学大众(教育),2017(02).
[2]肖文策.如何在小学科学实验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艺术科技,2016(11).
[3]陈剑.小学科学教学中天然实验室探究[J].中国教育学, 2016(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