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意识:大国形象、家国情怀、国家意志的光影投射
——《湄公河行动》观影感想

2020-10-22周志平

海峡教育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湄公河家国大国

■ 周志平

2011年10月5日,13名中国船员在湄公河金三角“鬼门关”水域遭到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残暴劫杀,举世震惊。惨案发生后,为了给死难同胞一个交代,为了维护国家尊严,中国政府联合老、缅、泰三国缉拿并严惩凶手。影片所追求的时代意义和对国家意识的构织,超越了一般的缉毒警匪类型片,是一次大国形象、家国情怀和国家意志糅合的国家意识洗礼,也向世界传递了“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声音。《湄公河行动》是香港导演林超贤获得公安部授权的,通过展现异国困境、荷枪实弹的战斗实景和战争语境,使我国主旋律电影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票房口碑双丰收,展现一股赶韩超美的气魄。

《湄公河行动》电影海报

影片主要围绕中国政府组建的一支由高刚、方新武等多名缉毒精英组成的特别行动组。他们远赴境外,历尽千难万险,甚至以付出生命为代价,最终查明了惨案背后的毒品阴谋,将案件的幕后真凶糯卡缉拿归案,并带回国内绳之以法。这部影片一上映,就获得大量好评,如“影片节奏感极强,毫不拖泥带水”(搜狐网评)“这是一部以真实案件为创作基础,以弘扬英雄主义为叙事基调,以打造影视精品为追求目标的影片”(夏崇源评)笔者看完整部电影后,心中似乎有什么东西在涌动,在翻滚,在澎湃,久久难以平静,其中三点感想不吐不快。

首先,写实化剧情与大国形象的真实震撼。过去,相当一部分影片叙事方式虚浮,视听语言相对花哨,但《湄公河行动》电影以真实国际新闻案件为题材,成为当下虚构类缉毒警匪影片异军突起的一个卖点。激荡的大国形象点燃了公众的高度关注度,也吸引了原本不属于本片的受众。《湄公河行动》影片制作得到公安部提供翔实档案、会议场所和专业设备支持。影片制作历时3年,背后是剧组打磨剧本20多个版本,详细掌握整个事件的全部情况和主要演员接受了专业的枪械训练与泰文及缅甸语学习。《湄公河行动》影片全部采取实景拍摄,在融入了类型元素与外来文化后,疆域与前景变得更加开阔,大国形象在异国他乡的写实化追求中,呈现出真实性的震撼。

其次,去光环化人物与家国情怀的丰富塑造。过去,主旋律影片往往强硬输出主流价值观。人物形象往往两极对立的“高大全”与“假恶丑”。本片影片中不仅有高刚和方新武大量正面人物形象,也有为了解救岩多帕,高刚不顾事前约定,硬核解救,并最终导致岩多帕死亡和线人暴露的瑕疵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去光环之外,影片中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塑造,比如这样一个细节,在后来的丛林和水上围剿战中,高岗不惜一切代价一直保护着惨案的主犯糯卡。目的是中国政府必须将他带回中国境内,接受中国法律的审判和制裁。这就是个人仇恨和家国情怀的激荡。相对比的是毒贩的残忍和娃娃兵吸着毒,拿着枪,人性的完全扭曲。这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我们的生活之所以光明,是因为有人替我们挡住了黑暗”,心中的家国自豪和感动情不自禁翻涌。

最后,科技化实战与国家意志的视觉呈现。与“抗日神剧”不同,以前主旋律电影或电视都是我方兵器弱小,而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提升,实战科技化明显。电影的开始,透过中国特警演习等情节,初步展现我国在捍卫人民利益与安全时坚决以暴抗暴的态度。在侦破案情,找出中国船员的死因和专案组解救岩多帕中使用无人机,后期抓捕糯卡出现的直升机等场景都科技感实足,体现了国家威慑力的不容小觑。当郝部长说出:“当国民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国家不会坐视不理,我们会以武制武,出动最精锐的缉毒人员,全力维护湄公河流域的安全通航。”这句台词所蕴含的分量使其上升到国家意志层面。虽然影片中武器与好莱坞科幻片的武器不一样,但这种现代武装威慑力,足以衬出是打击暴力犯罪的底气,是国家意志的视觉呈现。

《湄公河行动》影片中的国家意识丰富投射,极大地满足观众大国自信的时代需求。成功的题材选择及其写实化叙事使影片既充满主旋律,又恰到好处斩获商业片的受益。作为中国首部合拍境外保卫中国海外公民利益的电影,影片显出不一样的格局和眼光。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巨大的社会变迁产生的思潮已内化为国人的精神,林超贤导演适逢其时地借助《湄公河行动》中大国形象、家国情怀和国家意志,一点点地构筑着当代国人的国家意识,可以说影片完成了中国主旋律电影的一次成功转型。

猜你喜欢

湄公河家国大国
吐槽大国
多想记住你的脸
诗人心底的家国情怀
筑梦家国的最美姿态
走近湄公河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大国气象
家国情怀(组诗)
系在湄公河上的七色霓裳
在维护司法公正中推进传播创新——湄公河“10·5”惨案跟踪报道的做法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