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校本教研安上互联网的趐膀
——永泰县中小学“三分”网络校本教研模式探析

2020-10-20吴孟宇方齐珍马芳祥

海峡教育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研讨校本教研

■ 吴孟宇 方齐珍 马芳祥

永泰县是著名的“建筑之乡”,是劳力输出大县,据统计,从事建筑行业的人员占全县劳动力的63.6%,还有大量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成为难以逆转的大趋势。进城务工中的大部分人员将子女带到城里上学,农村学校规模逐渐缩小,城镇学校班生规模超额现象屡见不鲜。目前,永泰县城区5所小学人数均在2000人左右,20个乡镇小学中1000人左右规模的人3个,300-500人左右规模有10个,其余的都在200人以下,甚至百人以下、十人以下。办学规模的缩小,必然导致教师编制的缩减。乡镇教师招考进城政策的执行,加剧了乡村年轻教师往城里流动现象,导致农村教师人数偏少、年龄偏大。传统的以学校为单位的校本教研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城镇大规模学校各年级、各科目教师人数多,农村教师出现跨年级、跨学科教学的现象,导致农村学校校本教研缺氛围、少引领、随意性等现象。同时,集中全县各学校教师进行校本教研存在难度大,耗时、费力、低效等现象。长此以往,将进一步加大城乡之间、乡村学校之间、中小学与完全小学(教学点)之间的均衡发展。

为此,永泰县教师进修学校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校本教研新模式,努力在中小学构建分片、分科、分段的“三分”网络校本教研模式(文中简称“网络校本教研”),助力新时代教师专业化成长,推进城乡教师教研互动和教育资源共享。

一、网络校本教研的优势

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突破和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渗透着社会的方方面面。跨时空、信息量大、交互性与个性化是网络的优势,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方便的获取方式是其特征,交际双方的平等、互助、低成本、共享性使其进入教育领域成为现实。利用互联网进行校本教研,具有以下优势:

1.为碎片化教研提供可能。互联网不受场地和时间限制,只要有网络或WiFi,随时随地加入研讨,观摩学习。特别是利用各种及时通讯软件,如QQ、微信、ccatlk等。教师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研究、学习,回播、回看、快进、倒看节目,不会因为工作、学习时间上的冲突而错过,实现随时随地利用移动设备进行研修。

2.为低成本教研提供可能。不受经费制约,不产生交通食宿费用,教研发起人或组织者及在线教师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在线进行交流、研讨、分享,为教师答疑解惑。

3.为无门槛参训提供可能。利用及时通讯工具来进行网络校本研修,对参加研修的人员没有名额、身份等的限制,真正实现草根研修,努力为一线教师做好服务。

4.为个性化教研提供可能。每个学校都有每个学校的办学特色,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专长。努力发挥学校与教师的特色与专长,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是我们校本教研的出发点。传统的校本教研无法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要求,利用微信群、QQ群、cctalk群、钉钉等即时通讯软件为平台的网络校本教研,能发挥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作用,使城乡学校和教师能够平等获取信息资源和对话交流,弥补传统教研的不足,实现个性化教研。

二、“三分”网络校本教研模式构建

1.平台的选择。“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适当的工具平台,能提高网络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及时通讯工具软件很多,不同的软件有不同功能、优势,要利用这些搭建适合本片的网络校本教研平台。经过几年的实践应用,各片、各校搭建了以QQ群、CCtalk群为主,微信群、远程视频互动平台、资源库(一师一优课、公共教育服务平台教师个人空间)为辅的“一平台一基地一中心”的网络校本教研平台。

(1)组建互动平台:以QQ群、cctalk群、微信群为平台,为网络校本教研提供交流、互动、分享的平台。可以以学校为单位,也可以以区域学科为单位建群。在平时教育教学中做到即时性交流、互动,对教学第一线中的疑难问题进行交流、探讨、解答,也可以通过在线方式向专家求教。

(2)构建研修基地:以cctalk群、QQ群群视频等为平台,构建网络学习研修基地。可以结合难点、疑点、热点等问题,请一些专家、学者在群视频里进行交流、解答,也可以利用群视频功能进行播放全国各地教科研活动展示课、优质课及讲座等,进行学习、研讨,实现跨越时空学习交流。

(3)搭建资源中心:充用利用教师个人博客、一师一优课等平台,搭建优质资源共享交流中心。提倡教师将自己的个人日志、教学反思、学习心得、疑难问题及经验总结等上传到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开服务平台个人空间上,让其他教师可以进行随时浏览、评论、交流。一师一优课上的优质资源,教师可适时学习、下载、使用,以此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2.体系的建构。网络校本教研是学校主动适应互联网+背景下的教研工作新模式,对于这个新生事物,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体系,保证校本教研工作正常、有序、有效的进行,是教研管理部门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通过几年摸索,永泰县初步建立网络校本教研工作体系(如下图)。

该体系为“研、管、训、用”一体化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既由县教师进修学校分管教研业务的领导任总站长,抓全县中小学网络校本教研工作,制定、组织、协调全县网络校本教研活动。将全县分为两个片区,城区校与乡村学校合理组合成教研片,由城区校校长任片长、乡村较大规模学校校长任副片长,制定、组织、协调、实施本片各校网络校本教研工作。教研片设总召集人1名,具体负责本教研片网络校本教研工作各校、各科协调工作,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挂钩相应学科,负责相应业务指导。教研片设四个学科组,由业务能力强、知名度高的骨干教师任负责人,负责本学科网络校本教研的具体实施工作。每个学科下设相应的年级组,负责带领各校相应年级的教师进行网络校本教研工作。这样,做到全片一盘棋,分工明确,职责到人,同时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如网络校本教研制度、经费保障制度、资料管理制度,确保网络校本教研工作有效开展。

3.制度的保障。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软件或平台进行网络校本教研,所形成的结构都是一种非团队性质的、松散型的临时组织。如果没有完善机制约束、制度保障,全靠参与者自觉,容易流于形式,效果无法监测把控。这就需要在校本教研的组织机构的构建上、制度保障的落实上、管理措施的执行上进行创新。为此,初步建立了网络校本教研工作体系,建立了《网络校本教研制度》《校本教研分片实施制度及片长工作职责》《网络校本教研召集人工作职责》《永泰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挂钩教研片工作制度》《网络校本教研学科负责人工作职责》《网络校本教研组长工作职责》《关于全县各学科集中备课工作制度及安排》《网络校本教研经费保障制度》《网络校本教研资料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措施,确保网络校本教研工作正常、有序、有效地运行。

三、“三分”网络校本教研的着力点

1.以深度教研助力深度课堂。如何发挥教师个人的智慧、教师集体的互助、专业教研员的引领作用,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与教师专业成长,是摆在学校管理者面前的难题。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者,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教师专业成长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教研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抓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因此,要以网络为依托,以集备工作为抓手,开展网络深度集备工作,以深度教研助力深度课堂。核心素养下的课堂追求深度教学,深度教学需要教师的深度集备,只有深度集备,教师了解编者意图、实现与文本、学生、自己对话,才能站在引领者的高度,集思广益、周密安排、巧妙设计,将学生引向深度学习。

利用网络优势,深度集备可以这样开展:①确定主题。由教研片各学科各年级组长广泛收集教师日常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汇总给学科负责人;由学科负责人、挂钩教研员、学科中心组成员等结合教学中实际问题,提炼出相关教研主题;分发给各年级群,明确教研主题。②理论学习。由各组成负责,组织群内成员广泛收集各方面材料,进行相关理论学习,并将收集的材料进行分享。③选择课题。在学习的基础上,提出理论假设,确定研究方向,选定实验研讨课题及年级,将研讨课题公布在相应年级群内。④网络分享。年级群在收到相应任务后,学科组长组织群里每一位成员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案,并将教学方案上传到群,供大家交流研讨。⑤一次集备。在固定的全县集备时间里,学科负责人、教研员、组长共同组织片区内同一年级教师进行集备;组长负责将研讨的意见与建议进行整理,并形成统一的新的教学方案;⑥一次试教。由学科组长指定组内教师进行第一次试教,并要求执教教师把试教过程中一些疑惑和不足之处记录下来,以文本文件的形式在教研群中发布。⑦二次集备。针对第一次试教过程中的困惑、疑难问题,组织群内教师进行第二次集备;群里的教师出谋划策,对第二次形成的教学设计进行进一步的研讨、分析和改进;继续进行磨课,形成第三稿教学设计。⑧现场研讨。执教教师在教研组范围内进行公开课教学,或远程视频互动平台、云课堂、QQ视频直播等平台进行录播;进行线上或线下听课、评课、讨论。⑨二次研讨。将执教教师课堂实录发布在网络平台上,组织参与活动的教师进行二次网络研讨。结合活动主题,通过网络平台把自己在现场不完善的观点进行补充,把现场没机会发表或者当时没想到的观点呈现出来;其他未能参与到现场的教师,有针对该课或者该活动的其他建议和想法发表出来,达到了同时在线的交流目的;⑩跟进完善。根据二次研讨以及执教在教学过程中的心得,将教学设计进一步进行调整与修改,逐步完善,并上传至群中共享。同时,要求执教教师将教学过程中的体会、感想等以随笔或反思等形式写下来,分享在网络平台上,供学习和借鉴。

2.以解疑答疑助力专业成长。在教学实践中,一线教师会有一些专业上的困惑,出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甚至疑难杂症。由于时空的限制,特别是一些偏远乡村的教师,他们的这些疑难问题无法及时得到解决,成了他们专业成长路上的“拦路虎”。为此,搭建网络校本教研平台,利用QQ群、微信群将教师、教研员、名师甚至是专家、学者组成研究共同体。一线教师将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专业成长路上遇到的困惑及时发布在平台上,教研员、专家、名师利用碎片化时间解疑答疑。我们以此作为网络校本教研的抓手,促进教师业务学习,从而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促进他们专业成长。

3.以资源共享服务个性化教师。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专业诉求,传统的校本教研无法满足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需求。校本教研本身就是智慧和资源的共享过程,网络的高度共享机制使得教研工作共享更大范围的智慧和资源。教师可以把平时教学中的困惑、反思、课件、视频等上传网络平台,建立资源库,以资源共享助力教师个性化教研需求。如鼓励教师在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进行教师个人空间的建设,参加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展示活动。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库里的视频、音频、图片、动画、文档等音像数据资料,以及优秀教案、专家点评、参考资料、优秀讲义、考试试题等教学资源。初步建立起基于教师现代教学需要的,适合不同学科、学段的资源库或资源网。这样,不仅为教研活动提供了素材,还为教学活动提供了共享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需求。

四、指向个性化的“三分”网络校本教研案例

1.语文学科:“五三”式。教研模式要点:一是网络校本教研目标做到三个融合:与新课改融合;与课题实验相融合,网络校本教研要与课题实验相融合,以网络校本教研为平台,以课题实验为抓手,把省、市、县、校立项的课题实验项目分解到各个年段,各门学科;与培养骨干教师相融合,每个备课组每学年必须选拔培养一名骨干教师,并配以指导老师,在网络校本教研过程中,给压力,给机会,给指导,常开课,常说课,常反思,常撰写论文。二是网络校本教研调控做到三个固定:定点又定人,教研地点可以统一放在年段室、教研组或直接在年段学科教研QQ群上;定时又定人;安排课程表时,同一备课组每周安排出半天固定的校本教研时间,同年段学科教研QQ群中的教师轮流做主讲人;定内容又定主题,学科教研组长在群里提前公布校本教研内容。三是网络校本教研过程做到三个解读:把文本解读透,把学生解读透,把教法解读透。四是网络校本教研落实做到三个统一:教学目标与要求要统一,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要统一,作业设计与单元检测要统一。五是网络校本教研发展做到三个互动:校本教研小组之间的互动,校际校本教研之间的互动,与名师间互动。

2.数学学科:“同伴互助、主题跟进式”模式。教研模式要点:一是建立网络教研平台。二是确定教研的主题。三是进行理论学习。四是确定主备教师。五是主备教师上传教学设计。六是第一次网络集备研讨,组织备课组内教师网上研讨该教学设计,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主备教师修改教学设计,形成第二稿的教学设计。七是执教教师进行试教。执教教师进行第一次试教,并把试教过程中一些疑惑以及不足之处记录下来,以文本文件的形式在教研群中发布。通过网络平台对教学设计进行进一步的研讨、分析和改进,执教教师再进行整理和思考,形成第三稿的教学设计。八是开展现场展示活动、进行网络直播。执教教师在教研片进行公开课教学,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直播并录制视频,组织教师进行现场或网络听课、评课、讨论。九是开展第二次网络研讨。将课堂实录上传至网络平台,组织教师在网络上进行二次评课、研讨。十是跟进式研讨,执教教师根据现场展示以及二次网络研讨的结果,进行课后反思,调整教学设计,形成第四稿的教学设计。并将相关资源上传网络平台,形成教研资源库。依托校本教研平台组织教研组骨干教师或专家结合案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网上点评或引领,以便将案例研讨更加深入、系统地进行下去,总结出有价值的教学经验或问题解决的办法,找到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3.英语学科:五步研训法。教研模式要点:一是自主设计,在每次教研活动前,提前一周依据本学期“教研计划”中各阶段主题详细策划活动方案、推荐视频课例资源等,之后通过英语教研组微信群将信息发送至各位英语教师。授课教师自主进行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并发送到微信群,让其他教师阅览。其他英语教师基于活动主题与课例广泛阅读搜集相关资料案例,明确教研重点与内容。二是网络研讨,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活动内容和开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及课件,在集中教研活动的前一星期随时在微信群里,进行互动磨课,提出意见和建议,推荐好的学习资源等。根据磨课意见和建议,授课教师对教学设计及课件进行完善和修改。三是观摩交流,由授课教师上一堂公开课,其他教师及相关领导进行课堂教学观摩,记录下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四是线下评课,公开课之后,教研组开展集中评课和研讨。评课研讨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本节课进行点评,提出意见和建议,提出教学设计的不同观点,进行交流探讨,相关领导作总结。五是线上提升,线下评课研讨后,教师在线上进行二次评课。对教研中提出的问题再次进行梳理和分析,进行二次评课,充分交流研讨后,授课教师做出总结,重新完善教学设计,上传到相关教育学习平台,为今后的研训活动提供资源。

4.通用模式:“1234”模式。教研模式要点:一个载体:即“互联网+校本教研”。两个支撑:即网络平台和校本两个支撑,网上网下相互配合、一起给力。三个借助:一是借力扬帆,即在“互联网+校本教研”活动中,鼓励平台教师踊跃参与,主动作为,让大家在平台中交流、学习,促进教学质量和个人能力双提升;二是借梯登高,即在平台中引入外地“名师”“名家”参与备课、参加个案共析,进行有针对性指导,更有效提升平台教师的整体水平,从而培养平台的“名师”“名家”;三是借力打力,即借助网络跟帖、评论,对平台进行监督,加强平台规范化管理。四项制度:一是定期考评和激励机制,其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论文发表、课题研究等专业性强的奖项都给予适当的奖励,并与评优、评先、晋级挂钩;二是培训机制,组织平台教师参加相应的培训,譬如小学语文教学业务培训、平台管理知识培训、网络公开课知识培训等,从而提高平台组织者和平台教师的整体素质;三是网上网下联动机制,互联网校本教研活动和校本教研活动相结合,把网上互动成果,更加有效地运用到网下教学活动中,增强教学实效;四是网络平台与校外培训机构互动机制,通过互动,把载体做强,把校本教研做活。

五、摸索中的思考

网络校本教研,有着传统教研活动不可比拟的优势。近年来网络校本教研的盛行,也让众多教师从中受益,改变了许多教师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个性化发展。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主要问题。其一,教学观念缺转变。学校管理者重视程度不够,部分教师对网络教研缺乏充分的认识,以各种借口如教师年龄大、不懂电脑、学校没有网络、网络卡、慢等问题硬件问题。实际上,比硬件更重要也是更困难的是观念的转变。其二,平台选择缺自主。网络教研所使用的软件、平台丰富多彩,各有种的优势,但教师选择上缺乏自主性;既要考虑到应用效果的恰如其分,也要考量技术操作上的简单易行,适时、适用、适度。其三,应用层次较低。网络教研是靠老师们平时碎片化时间来进行的,研究的内容也呈现碎片化,教研深度与广度受到限制。其四,缺乏有效监管。网络校本教研组是松散的、临时性的共同体,如果没有完善机制监管,全靠参与者自觉,效果无法监测把控。因此,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部分教师复制粘贴别人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等现象依然存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存在着替别人发帖等现象。

2.面临困难。一是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信息技术素养整体不高。全县教师队伍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教师年龄以45-50岁为主,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整体不高,影响了网络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二是网络校本教研缺乏引领。网络校本教研是互联网+背景下学校校本教研新模式,目前还缺乏相关的理论、文献的引领,这阻碍了网络校本教研工作的深入发展。三是设施设备欠完善。学校电脑设备更新慢,无线网络还没有办法实现全方面覆盖等基础设施问题也影响着网络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

猜你喜欢

研讨校本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百年巨变:布朗族莽人社会变迁》作品研讨
朗智无界 盛享未来——与朗盛聚合物添加剂业务部的深入研讨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水运发展与专业研讨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