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猪杂交一代商品猪适宜屠宰体重研究
2020-10-22陈雯郭苹吴井生邓家嘉何超邢军陈军
陈雯 郭苹 吴井生 邓家嘉 何超 邢军 陈军*
(1,江苏省句容市畜牧兽医总站 212400;2,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212400)
梅山猪以繁殖力高、肉质好和杂交配合力强而闻名于世,但瘦肉率较低和生长速度较慢[1]。我们期望以梅山猪为母本,选择生长、产肉性能高的国外瘦肉型猪为父本,杂交后横交群体继代选育,组合它们各自优良的种质特性,育成保留亲本繁殖力高、肉质好和四爪白外貌特征的瘦肉型黑猪新品种。本研究利用杂交制种前期亲本杂交配合力测定杜·梅杂交一代猪屠宰测定资料进行分析,是苏梅猪系统选育的配套技术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小梅山猪育种中心是梅山猪(小型)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场,我们结合该猪的保种工作,于2012 年始开展杂交制种的亲本配合力测定工作。本研究资料系来源于该场杂交配合力测定的杜·梅杂交一代猪屠宰测定结果。
1.2 研究方法
按宰前体重划分为<85kg、85~95kg、>95kg 和全部合计4类,分别设为Ⅰ、Ⅱ、Ⅲ、Ⅳ4 组,分别统计分析7、11、30、48 头屠宰测定肉猪的宰前体重、屠宰率和胴体瘦肉率性状,并探讨宰前体重与胴体瘦肉率、屠宰率之间的表型相关关系。
实验猪的饲养管理和屠宰测定等根据新品种选育课题实施方案和《种猪生产性能测定规程》(NY/T 822-2004) 等相关要求,由专职技术员负责实验全程和屠宰现场的管理和性能测定工作。
1.3 分析方法
将测定的各组、各性状数据在统计处理的基础上,分别进行方差分析,对相关系数(r)还进行了t 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各组实验猪的宰前体重、屠宰率和胴体瘦肉率性状的测定头数和结果详见附表。
2.1 宰前体重
I、Ⅱ、Ⅲ、Ⅳ组平均分别为76.14、91.36、106.20、98.42kg,总体差异极显著其中,除Ⅱ组与Ⅳ组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各组间差异均极显著
2.2 屠宰率
I、Ⅱ、Ⅲ、Ⅳ组平均分别为68.78%、72.72%、73.25%、72.48%,总体差异极显著其中,Ⅰ组与Ⅱ、Ⅲ、Ⅳ组间差异均极显著其他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0.05)。
2.3 胴体瘦肉率
I、Ⅱ、Ⅲ、Ⅳ组平均分别为53.30%、55.08%、51.50%、52.59%,总体差异显著其中,除Ⅱ组与Ⅲ组间差异显著外,其他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
2.4 表型相关
本研究屠宰测定48 头宰前体重在70~125kg 之间的杜·梅杂交猪的宰前体重与胴体瘦肉率和宰前体重与屠宰率之间的表型相关关系,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34 和0.55,经F 检验和t 检验,前者都达到显著水平(P<0.05),后者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
附表 各组实验猪的屠宰测定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场内梅山猪属小型品种,以性成熟早、繁殖性能高而闻名中外,但胴体瘦肉率都较低[2]。尽管杜洛克猪是大型瘦肉猪品种,梅山猪与杜洛克猪的杂交配合力也很强,但本研究结果杜?梅杂交一代猪Ⅱ组的胴体瘦肉率达55.08%,分别比Ⅰ、Ⅲ组的53.30%、51.50%高1.78、3.58 个百分点,其中Ⅱ组与Ⅲ组间差异显著说明屠宰体重达到或超过95kg 时,将导致胴体瘦肉率明显下降。
本研究结果表明,屠宰体重低于85kg 时,育肥猪的肌肉组织尚处于生长高峰期,此时屠宰的屠宰率和胴体瘦肉率均较低,将影响经济效益;而达到95kg 后再继续饲养,因肌肉组织生长高峰已下行,此时以脂肪组织生长为主,尽管可获得较快的日增重和较高的屠宰率,但胴体瘦肉率和饲料报酬将明显下降,故综合效益较差;此外,杜·梅杂交猪的宰前体重与胴体瘦肉率、屠宰率之间的表型相关系数(r)分别为-0.34 和0.55,均达到了显著水平,适宜的屠宰体重对养猪产加销各环节经济效益的影响关系密切。本研究结果与张建生等的研究结果[3]一致。表明梅山猪杂交一代商品猪的屠宰体重控制在90~95kg 为宜。